金庸是我們的青春課程和集體記憶

金庸是我們的青春課程和集體記憶


我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我總希望這一天能來得晚一些,再晚一些,再晚一些……但無論多晚,他千千萬萬的讀者,終會看到他離開這個世界。無論多偉大、多無敵的劍客,像張三丰、獨孤求敗、黃裳,都會離開他的江湖,只留下太極拳、獨孤九劍、九陰真經在江湖上流傳。

現在大家可能都在等六神磊磊的文章,作為網絡上和金庸這個大IP關係最緊密的網人,六神的悼念文章現在頗有天下待觀、萬民欲睹的意味。

中文網在20年前初興時,最主要的話題有兩個,一個是足球,另一個就是金庸。新浪網的金庸客棧創立至今有20年了吧。它的版主還是羅兒?網上最早一批寫手幾乎都是金庸的粉絲,聊起金庸小說來,不說是倒背如流,也都能出口成金,談笑風生。

老爺子這一去,估計會炸出早已潛入網絡深水、金盆洗手多年的老網蟲們重新出山,寫文悼念。作為青年一輩中網上讀金庸第一人,估計六神也會有些壓力。老爺子走了,還給中文網留下一個擂臺。上擂臺比武的網人,全是他的徒子徒孫。

我讀過金庸全部小說好些遍,也讀過太多人評價金庸的文章,此時只讓我說一句:金庸是我們這代人的青春課程和集體記憶。這句話的原創我不記得是誰了,是十幾年前在網上看到的,如果是我最早說的該多好。

每一代人成長時都有屬於自己這個年代的精神食糧,50-60後是《鋼鐵怎樣煉成的》《牛虻》等來自蘇俄或帶有蘇俄印記的革命小說和音樂影片。而對70-80後成長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金庸小說和以此改編衍生的影視、音樂、遊戲……

回想起來,如果把金庸小說從我的成長中剝離,我覺得我的精神世界會黯淡無光。

幾十年,我還能一直保持著讀書和寫字的愛好,或稱習慣,我知道能養成這個習慣,最大的功臣是金庸,最好的教材是他的作品。如果能在寫作文上遙拜一個老師,我拜金庸。有意思的是,我的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樣。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對語文的興趣是金庸激發起來的。一口氣讀完幾十萬字的長篇大部頭,在沒有遇到金庸小說前,是不敢想象的。而同時,最應該鼓勵、引導我們學習語文的語文老師(他們通常是班主任)所做的卻是壓制、打擊我們看金庸小說,搜檢查抄在班上秘密流傳的金庸小說。老師做的工作是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能不說是我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

到了大學,兄弟們一見面,聊天通常都是以金庸為切口進入。原來每個人的少年都經歷過在老師家長佈置的天羅地網下偷偷傳遞金庸小說的驚心動魄的故事,而我們對人生最早的認識,對義氣最早的體會,就是在讀金庸、傳金庸、掩護金庸中感受到的。

金大俠,謝謝你。在我們剛剛開始成長的年紀,是你給我們一個最傳奇、最瑰麗、最宏大的引人入勝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應有盡有。

裡面有愛情。

在這裡有黃蓉和郭靖,俏姑娘和憨小子的愛情。

在這裡有楊過和小龍女,十六年的苦苦等候、忠貞不渝、以命相許。

在這裡有郭襄對楊過銘心刻骨的單戀,有道是: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在這裡有張三丰對郭襄朦朧綿長的暗戀,證據是那一對被六神挖掘出來的鐵羅漢。鐵證如山。

在這裡有苗若蘭和胡斐的優雅的愛情:古人風懷戀慕,只憑一言片語,便傳傾心之意。

裡面有俠義。

在這裡有郭靖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助守襄陽。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在這裡有胡一刀和苗人鳳一對仇人,經過比武成為朋友。兩個有世仇的光明磊落的漢子竟然在比武后抵足而眠,相互信任竟至於此。胡一刀連夜趕出五百里,殺了武林大豪八卦刀商劍鳴,為苗人鳳了卻心願,卻不願告訴苗人鳳,以免苗人鳳對他心生感激,手下留情。

在這裡有江南七怪為了和丘處機的一個賭約,遠赴大漠,傳授郭靖武功。“六怪向居江南山溫水暖之鄉,這番在朔風如刀的大漠一住十六年,憔悴冰霜,鬢絲均已星星。韓小瑩雖然風致不減,自亦已非當年少女朱顏。” 每次讀到這一段時,我覺得人性中最高貴的部分、讓我最嚮往的風度莫過於此。

裡面有信用。

在這裡所有的武林高手都極重信諾,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無論是像歐陽鋒這樣的大反派,還是像鬼門龍王沙通天、千手人屠彭連虎這樣的小號壞蛋都是說說話算數,說到做到。

在這裡有幼小的張無忌為了一句對紀曉芙的承諾,奔波萬里將楊不悔送回西域。

更有江南七怪的千金一諾,間關萬里,雲天高義,海內同欽。

裡面有對自由的嚮往。

最著名的段落應當是風清揚開導令狐沖要“大丈夫行事行雲流水,任意所之”,追求行動上、思想上的自由。

裡面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雅部分

金庸非常善於在小說中運用古詩詞烘托氣氛,凡是金庸借用古詩詞之處,都能感到格外雅緻,一股書香撲面而來。例如玉筆峰頂,胡斐和苗若蘭用《善哉行》對答。金庸把他豐富奇絕的想象力用在中國傳統文化上,就有《笑傲江湖》裡祖千秋有關酒杯配美酒的高論,還有段譽在王夫人面前大談名貴山茶的種類,八仙過海和八寶妝有什麼區別。

裡面有中國壯美的河山。

三山五嶽、長江黃河、東海西域、江南塞北處處都進入金庸筆下的畫卷。金庸在寫作時沒還有親身到過這些地方,但筆下描繪如同親臨,栩栩如生。萬水千山縱橫,江山如此多嬌。又如另一位香江才子黃霑所唱:萬里江山,處處是我的愛。 天南地北,有你我的深情在。

金庸小說裡“俠”“義”的精神內核,通過精彩紛呈的故事,默默地塑造和影響了我、我的很多朋友同學和我們這代人的精神世界。金庸用小說完成了中國古典主義和現代文明的一次結合,從中既能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優雅的部分,又能感覺到現代文明前進的步伐。從陳家洛到蕭峰再到韋小寶,就能明顯感知金庸對民族和家國的認識再不斷的擴大和包容。

小到義利觀、愛情觀、朋友觀,大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金庸都給我們塑造了各種榜樣。

對愛情,要像楊過。

對朋友,要像胡一刀。

對諾言,要像江南七怪。

對權勢,要像令狐沖。

對祖國人民,要像郭靖。

當然,對美食,要像洪七公。

鑽研業務(武功),要像周伯通。

這些是都金庸教給我們的。

金庸寫了這些文字,更有影視人、音樂人把他們轉化成了看得見、聽得清的形象和歌曲,打入我們的腦海。

我每次聽到鐵血丹心,總會感到一種大漠蒼茫的雄壯和莫名的激動。

金庸是我們這代人的青春課程和集體記憶。

並且,在BBS時代落幕,公眾號時代到來時,以金庸小說為素材,我們還看到了少俠出世。金庸小說又有了新的文化衍生品:六神磊磊讀金庸。

這一週,哀悼金庸。我會找出以前寫過的有關金庸的老帖子,發出來。

整整二十五年前,我寫過一首不合格律的偽七言,回想一下,竟然還記得。就做今晚的結尾吧。

贊金庸

華人縱談緣為何

金庸筆下戰冊多

杏花春雨江南燕

白馬西風塞上駝

俠者倚劍雲天外

壯士夜眠枕雕戈

靈珠在手作心曲

人生如夢俠如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