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党史1949-1978|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第一章 从新民民主主义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成都党史1949-1978|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图为青年职工举行”三反“誓师大会。

1951年9月,市委决定,在工厂、分散手工业及搬运建筑业3个领域选择一些重点单位进行民主改革试点,成立以米建书为主任的成都市民主改革委员会,下设工厂、搬运建筑、分散手工业3个工作委员会,分别领导各行业的民主改革工作。

成都党史1949-1978|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1952年7月11日,双流县人民政府“三反”运动战斗队留影。

成都党史1949-1978|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图为三反五反游行

成都党史1949-1978|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图为三反五反检举阶段

从1952年1月起,成都市结合“三反”运动,在全市100人以上工厂进行民主改革。7月,中共成都市委义在全市工交企业民主改革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在22个工厂、5500多名职工(占当时成都市职工总数的20%)和建筑、搬运两行业中进行了民主补课运动。民主补课的任务是:发动工人群众,提高职工的阶级觉悟,解决肃清残余的反革命分子、封建把头及工会组成后生产不健全等遗留问题,进一步把城市民主改运动普遍、深入地推进。9月,成都全市民主改革运动基本结束。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在工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中建党建团的工作。

成都党史1949-1978|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1952年1月6日,新都县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三反”运动。图为中共县委送川西区党委的关于开展“三反”运动的报告以及川西区党委的批复。

通过民主改革运动,清查并严肃处理了隐藏在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恶霸、封建把头,取消旧社会遗留在工交企业中的旧式官僚管理机构和搜身制、把头制、封建包工制等压迫、歧视工人的旧制度及其陈规陋习,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职工代表会议及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吸收工人参加工厂管理,增强广大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调动广大工人群众当家作主、搞好生产的积极性,加强工人之间、工人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间的团结,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为成都解放初期恢复全市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成都党史1949-1978|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三反五反运动学习材料

成都党史1949-1978|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