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安防:把人像汽车一样管理

寻找停车场道闸、楼宇对讲、智能锁、视频监控等安防产品请加关注私信安防工程师!!!


God’s eye,又叫“天眼”,是最近两年《速度与激情》里的重要角色。在第7部中,只要输入一个人的名字,它就可以通过在全球的监控录像、手机以及各种终端设备上进行大量采集数据,再通过信息检索、人脸识别等技术找到这个人。而在《速8》中它更是可以通过实时调用路口的监控、ATM上的摄像头来监视人的一举一动。

这种基于位置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在好莱坞电影中已经被“玩腻了”。《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中只要主人公进入“蜂巢”便会显示“蜂巢”的三维模型,显示监控系统检测到了主人公的存在。《谍影重重3》中杰森·伯恩的行踪就是通过各种摄像头被发现的。试想,当一个系统可以随时调用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电力、电子监控、银行系统、警察系统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将包括个人的医疗记录、犯罪记录、甚至上网阅览内容和输入习惯等所有联网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后,那么任何人在计算机面前都是“透明”的。

这项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了安防行业。

安防行业:蓝海还是水坑?

安防,也就是“安全防范”的缩略词。中国的安防产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比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晚20年。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经济发展的限制,中国的安防主要以人防为主,安全技术防范还只是一个概念,技术防范产品几乎还是空白。可仅仅过了三十多年,安防行业已经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此外,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加快落地,民用安防产品将得到快速发展,至2023年,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

AI+安防:把人像汽车一样管理

市场里的玩家都有哪些?目前,在整个安防行业上下游环节的参与方分别包括:上游,包含了视频算法提供商、芯片制造商、图像传感器、镜头模组等其他核心零部件;中游,包含了硬件供应商、软件服务商、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下游,为终端行业应用,涉及政府、行业、民用等领域,涵盖公安、交通、金融、学校、出入等方向。

由于目前整个安防行业正向全面智能化高速转型,在这其中将蕴含巨大发展契机。也难怪最近那么多IT公司扎堆进入抢占份额。

比如华为。

今年8月份,华为在广州一口气发布了针对人脸、人体、车辆和车牌的30多款新型星系列摄像机,以及一个轻量云解决方案。宣布正式进军安防行业,并将其上升到了公司的“战略业务”层面。

传统老牌公司也不甘人后。目前安防领域已经有海康和大华两大巨头,在2017年,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两家便占据了43%的市场份额,营收过百亿,净利在十亿以上。在其他公司还在摸索AI安防的经营之道时,这两大巨头已先人一步,进行“AI +安防”的战略部署。

AI+安防:把人像汽车一样管理

2015年,海康推出基于AI深度学习技术的“猎鹰”、“刀锋”结构化服务器。2016年又发布“深眸”摄像机、“超脑”NVR、“脸谱”人脸分析服务器等多款AI系列产品。此外,海康还与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GPU的生产商英伟达,以及计算机视觉芯片的行业黑马Movidius形成了合作伙伴关系,继续深挖AI安防行业。

至于大华,他们也是从2015年就开始进行AI安防的探索。在2016成立了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先进应用四大研究院,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异常行为分析、高密度人群分析等前后端产品,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2017年,大华又发布了多款“睿智”系列视频结构化服务器。

留给创业公司的空间还有吗?

对于这点,成立于2018年的AI安防领域新手——澎思科技的CEO马原认为安防行业已经由单纯讲算法、讲技术的学术化阶段进入到商业化落地为主导的产业化阶段。澎思科技于2018年9月获得千万级别天使轮融资,由洪泰基金领投、洪泰智造跟投,其核心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和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 AI 创业公司,公司以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为突破口,深耕安防等垂直行业,针对用户需求深挖场景,重视应用落地,致力于为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小区和安检分析等领域提供优秀的 AI+IoT全产业链技术和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推动AI产业化落地进程。

护城河:商业落地能力

AI安防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随着各种与AI相关的安防产品、技术和方案逐渐增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由于把AI应用在安防上的成效一目了然,因此安防成败的关键就是落地效果以及能否持续创新发展。很多消费者对AI产品的功能还存在质疑的态度,原因在于市面上大多数AI产品被当成炫技工具,要么过度宣传,要么技术不稳定,并不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因此,在技术与产品没有成功结合之前,做出来的AI产品并没有解决行业本身的问题,也就不被消费者所接受。

比如,有的公安觉得AI无所不能,对它的期望值很高;有的老民警却对这个嗤之以鼻,根本就不愿意尝试。

应用效果差强人意是一方面,模式扩张是落地难的另一个方面。安防既不是一个to B的行业,也不是一个to C的行业,而是一个to G(government)的行业。这就意味着,客户是关系驱动型,而且很难搞定。

特别是在安防这个领域又全是大客户,可能预算不少,但是每家需求都不一样。即使搞定了客户,项目的实施周期也很长,政府回款的周期也很长。再加上安防是个区域化的工程,各个区各个县用的系统都不一样,市场非常碎片化,产品也就很难形成网络效应。

不过,也正是因为“非标”,小公司才能存活下来。在澎思科技看来,安防行业信息化以及基于IT架构的开放解耦是业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只要能为最终用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切切实实的为用户解决问题,客户最终会选择澎思,而广大的安防渠道认可澎思,愿意跟澎思合作也只是时间问题。

未来的趋势:开放生态

安防产品在许多行业中都有应用,主要分为两类: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司法监狱等主要由政府使用的行业;智能楼宇、金融行业、文教卫等关注民生项目的行业。而后者,对于安防行业来说更加市场化,标准化程度也更高。

比如汽车驾驶。智能驾驶是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智能汽车所有的技术当中,基于视像的技术是比较突出的,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实时分析路况、车辆及行人信息,基于分析的结果汽车可以做出有效的、及时的反馈,而图像传感器的性能也决定了传输图像质量的高低,没有高质量的图像获取与传输,就很难保证视频分析的的准确性,这两点对于智能汽车来说非常重要。而安防行业在视频监控、传输和分析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安防企业往汽车行业靠拢是大有必要的。

再比如新零售。从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再到无人零售,安防技术必不可少。从防盗防损,到零售精细化管理,再到基础设施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新目标,都是以物联网技术、图像智能分析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原有防盗防损基础上的应用与延伸,这也是目前安防产品技术发展新动向。安防正在拓展细分领域新应用中不断尝试。

如果说安防是江湖,那么可以说草莽时代已过。那个低门槛,鱼龙混杂的模拟监控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在优胜劣汰中杀出的胜利者,利用深度学习密钥,划开了人工智能时代帷幕。如今的安防市场,是技术和资本玩家的天下,有着较高的准入门槛,更多的是比拼综合实力,优质的产品是发展的基石,落地的渠道是成长的关键。“做安防,就意味着不能有短板。”澎思科技马原认为,随着5G技术的成熟,安防技术将全方位地进到我们生活之中。(文/ 狮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