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中國消費者會對大眾全新入門品牌買賬麼?

本文由鋮然新媒體工作室原創出品,作者鍾奕。

隨著時間推移,一汽-大眾將要推出第三品牌,主攻入門級市場的消息已經板上釘釘。新品牌將會在二月份正式發佈,九月份新品牌的先期產品就將入市,那麼從目前來看中國消費者是否會對大眾新品牌買賬呢?


平心而論,中國消費者會對大眾全新入門品牌買賬麼?


就是衝自主品牌來的!

我們都知道2019年我國汽車市場總量可能進一步下滑,大眾要推出的新品牌的市場哪裡來?根據品牌規劃,既然是屬於大眾集團的入門級品牌,顯然它的到來就是衝著搶佔自主品牌核心市場而來的。

由於近兩年自主品牌不斷實現品牌上攻,原本涇渭分明的市場逐漸模糊,合資品牌受到向上的自主品牌和下沉的豪華品牌兩面夾擊,紛紛開始嘗試拓展新的市場,而像大眾這樣專門成立新品牌的還是第一次。


平心而論,中國消費者會對大眾全新入門品牌買賬麼?


雖然大眾新品牌先期產品中擁有一款轎車產品,但是官方明確表示,這一款轎車產品不過是捷達的換標車型,未來該品牌將主攻SUV市場。眾所周知,近年來自主品牌發展迅速,依靠的主要就是SUV市場,目前在15萬元SUV市場上,除了部分小型SUV產品,其餘幾乎都被自主品牌所佔領,而這一塊市場份額相對來說是相當大的,也是自主品牌的核心市場。大眾新品牌目前已經磨刀霍霍,其明擺著就是衝著搶佔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而來的,那麼自主品牌是否會因此受到衝擊呢?


平心而論,中國消費者會對大眾全新入門品牌買賬麼?


大品牌影響有限,小眾品牌更難生存!

如果我們先將大眾新品牌看作一個的確很有實力的汽車品牌,產品無論從品質還是售價都很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那麼會產生什麼情況呢?可以肯定的是,大眾新品牌將獲取很大一塊市場份額,這些市場份額會從各個自主品牌現有份額中獲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諸如長城、吉利、長安等原來銷量就比較大品牌,並不會因為大眾新品牌的加入就受到太大影響。大眾新產品上市時間較晚,同時從上市到真正站穩腳跟還需要一段時間,即便大眾真正推出了絕對有殺傷力的產品,各大自主品牌也完全有時間進行自我調整。

如果說大眾新品牌對自主大品牌來說影響有限的話,那麼目前生存在後排的自主品牌可能會受到的衝擊就比較大了。在弱肉強食的當今中國車市,蛋糕越來越小,2018年已經有部分自主品牌跟不上隊伍了,北汽幻速、海馬、陸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掉隊名單可能會越來越長。


平心而論,中國消費者會對大眾全新入門品牌買賬麼?


能否被消費者認可?

當然在大眾新品牌新產品上市之前,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畢竟上文提及的情況的前提是該品牌實力出眾。目前而言,大眾新品牌推出之後,產品力表現到底如何,市場營銷能否成功還只是一個未知數,並不能因為它來自大眾就等同於熱銷。

從產品本身來看,新品牌產品會使用多少大眾技術?如果採用過時技術換取價格中國消費者是否認可?如果價格的確給力,那麼質價比又會是什麼表現?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新品牌產品懸掛的並不是VW的車標,對於認標購買的中國消費者,是否會因為介意“大眾廉價品牌”的標籤而不選擇該品牌產品?

以上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在新產品推向市場之前顯然是不可能得出的。哪怕是大眾集團本身,對新品牌未來的表現頂多也只能“樂觀預期”而已。


平心而論,中國消費者會對大眾全新入門品牌買賬麼?


寫在最後

最後,筆者認為對於自主品牌來說,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無論對手如何變化,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應該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本品牌的實力,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在殘酷環境下屹立不倒。(文/鍾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