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这次,我想记录的不仅仅是我听到了一个无比悲伤的故事,也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们与其他动物的关系.我们得到了更加高级的智慧,可是我们却丢掉了本应纯洁的灵魂.感谢“得到”让我身处安逸却感受到可悲,无助,痛苦,还有那些似乎就在眼前挥之不去的恐惧。

这本书是的作者是阿列克谢耶维奇,身为记者的他用记者的手法还原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中那些被掩盖的残忍事实。

一、事实

1986年4月26日1点23分58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火光冲天,铺天盖地,刚开始人们只是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爆炸,还在自家阳台上欣赏这壮丽的景象。

紧接着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开始纷纷被疏散和转移,人们都以为只是离开三五天就好,还有人以为是大家一起出去野营,满脸微笑,跟着工作人员离开了自己的家。后来他们才知道自己被贴上了“切尔诺贝利人”的标签。将来会在其他人怪异的目光中生活,直至死亡。

听书笔记——《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一开始只是消防员进入了爆炸现场,可是因为致命剂量的辐射消防员一个个倒下。后来苏联政府组织了50万人进入灾区开始善后工作。这些人有自愿去的,有些竟然是被骗或被驱赶去污染区的。他们在极其简单的防护措施下,与超剂量的辐射奋战了7个月,而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只有病变和死亡。

苏联政府在爆炸发生的第一时间没有做别的工作,只是在极力的掩盖真相,戈尔巴乔夫也出来发表演讲,告诉人们事态已经得到控制。却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核辐射,这有多么可怕。所有的苏联媒体讲述的都是英雄事迹和人们是怎么战胜灾难的故事。

二、情感

一位死去的消防员的妻子讲到,在他丈夫死的前两天,他的嘴里会涌出细小的内脏器官碎片。(恐怖片都不敢这么拍啊,听到这里,我似乎也尝到了淡淡的血腥味。)这些碎片让他丈夫咳嗽不止,甚至因此窒息。

还有一位清理人员的妻子讲到,他的丈夫去世前,下巴挪位,脖子消失,舌头从嘴里垂出来,鲜血从他脸上的各个部位往外流,一滴一滴落在脸盆里。就像挤奶工挤进桶里的牛奶。(这些描写,听得当时正在开车的我,后背阵阵凉意。)若不是亲历者的讲述又有谁能单凭想象说出这可怕的事实。

听书笔记——《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接下来讲到的各种奇异情况我无力再写下去。本人经历过一次重大的车祸,连医生都没想到我能活下来。当时,我多处骨折全身上下到处是伤疤,我在ICU住了8天,急救室住了26天。而我是在四个月后才在家人的搀扶下又一次学会了走路。那种气管被切开,只能用眼睛表达的绝望,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切身体会。但对于切尔诺贝利人的绝望,我也只能理解到这个地步了。对于他们经历的苦难来说,也许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脱。就像我当时躺在病床上,只能盯着天花板上的灯,感受着浑身上下被撕开般的疼痛泪流不止时想的那样。

有一位6岁女孩的母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受到病痛的折磨,她说到,我宁愿女儿死也不愿让她受到这样的折磨,干脆我死掉好了,我真的是受够了。(我似乎看到了,那个趴在墙上歇斯底里的母亲,她的泪水,她的绝望,还有她痛苦而扭曲的脸。)

因为核污染切尔诺贝利人被匆匆的赶走,他们来不及向故乡告别,有个人,在母亲坟前抓了一把土,刚装在袋子里,就被士兵赶上了离开的汽车。也有人带走了自家的大门,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扇大门最终成了摆放他女儿遗体的棺材。

有个小女孩,她合上自己洋娃娃的眼睛说道,“洋娃娃死了,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都会死。”(听到这里,我放慢了车速,因为泪湿的眼睛让我看不清前面的路。)死亡成了切尔诺贝利人永恒的话题,他们不光要忍受身体的痛苦,还要忍受其他人对他们的躲闪。人们都怕接近他们。好像他们本身就是瘟疫。而他们就是受害者,还要忍受别人的冷漠,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无望。

有个在切尔诺贝利工作过的清理人,成了二级残废,最终被他自己所在的工厂开除了。他去找那个厂长,他怒吼道,我在切尔诺贝利工作过,是我救了你们。而厂长只是冷冷的说,叫你去那里的人又不是我。而这时的他只能对那个厂长说,去死吧,你们都去死吧。

正是这些有血有肉的话语,让这本书有了情感的温度。让读到它的人和说出它的人一样愤怒和无助。

听书笔记——《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三、反思

作者总结道,这次的事故,是强权和高压的政治体系所致,“比核爆炸更可怕的是谎言和欺骗”,这是当时人们总会提到的一句话。

苏联政府不仅封锁消息,还让媒体制造一派欢乐祥和的假象。其实,这次事故也成为了五年后苏联解体的丧钟。

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里也说道,切尔诺贝利暴露了苏联的许多病灶,隐瞒灾难,没有责任感等等。整个体系都弥漫着奴性,谄媚,文过饰非。

书中还从人与科技和其他动物的角度去探讨了我们作为人,如果一味的从自然索取终将有一天会因为自然的灭亡,而随之灭亡。

这本书给人最大的冲击来自于真实和细节。在这种灾难面前任何花哨的渲染都是徒劳的。用真实的语言记录真实的感受,这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比拟的。只有这些真正经历过多人才会用他们的平静带给你无限的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