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資金最新動向曝光!新成立指數基金募集規模暴增逾12倍

2018年以來,指數基金風光無限,尤其是其中的ETF,規模逆勢增長明顯。

指數基金之所以備受追捧,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去年市場持續下跌,估值不斷降低,上證50、滬深300等市場主要指數的估值,均處於歷史低位,投資價值比較高;二是,指數基金採取的是組合投資,一攬子買入多隻股票,能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同時又不至於錯失機會。

而從投資者構成來看,指數基金的鉅額申購,主要來自於機構資金,包括保險、銀行理財、私募、FOF等,也包括部分個人投資者藉此進行低位佈局和定投。

投資者買入指數基金,到底有多瘋狂?哪一類型的指數基金更受追捧?申萬宏源1月24日發表的最新研報中,或許可以尋找到答案。

指基規模逆勢暴增

申萬宏源研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市場上的567只指數基金,資產規模共計6821.15億元(不計ETF聯接基金),較上季度增加了1397.6億元,環比增加25.77%。

具體來看,普通指數基金規模為1921.7 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606.0 億元(+46.06%)。指數型LOF 資產規模為233.6 億元,較上季度末減少0.9 億元(-0.39%)。ETF 資產規模為3806.8 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911.0 億元(+31.46%)。指數分級基金資產規模為859億元,較上季度末減少118.6 億元(-12.13%)。

從標的指數類型看,寬基、主題、風格、策略、債券指數基金規模均上漲,行業、QDII、商品指數基金規模均下降。其中,債券指數基金規模環比增幅最大,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規模為1055.2億元,較上季度增加772.8億元,增幅達273.69%;另外,規模環比增幅比較大的還有風格指數基金和主題指數基金,環比上一季度增幅分別為94.89%和61.36%。行業、QDII、商品指數基金規模則分別下降6.54%、13.96%、1.96%。

規模大增原因曝光

指數基金規模的增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淨申購;二是新成立指數基金規模大增。

申萬宏源研報顯示,四季度各類指數基金均為淨申購狀態,合計增加791.9億元。其中,ETF淨申購最高,達558.7億元。另外,普通指數基金、LOF和分級基金淨申購額分別為204.2億元、28.4億元和0.6億元。

新成立基金方面,去年四季度,一共有37只指數基金成立,合計募集 1107.4 億元。與上季度相比,新發行的指數基金數量增加了24只,募集規模爆發式增加1224.93%。

不過,37只新成立指數基金募集情況冷熱不均。其中,由於近幾年債市走牛,債券指數基金也備受資金青睞,募集規模均較大,募集規模普遍在10億元以上,廣發1-3 年國開債A 募集規模為213.7 億元,為募集規模最大的債券指數基金。

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而從數據來看,基金行業“馬太效應”正在逐步加劇,頭部公司的優勢更加明顯。

據申萬宏源統計,指數基金規模最大的前十大標的指數,佔據了58.95%的指數基金規模。指數基金規模前三的標的指數依次為滬深300 指數、上證50 指數和中證500 指數,規模分別為1286.4 億元、718.4 億元和535.1 億元。

另外,已經成立的567 只指數基金由77 家基金公司管理。指數基金規模前十大的管理人管理指數基金規模佔69.80%。其中,前三名分別為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南方基金,管理指數基金規模分別為1004.7 億元、583.6 億元和568.4 億元。其他67 家基金公司共管理342 只、2059.8 億元指數基金。

從規模增加的數額來看,去年四季度指數基金增加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和華夏基金,而規模下降最多的3家基金公司是鵬華基金、融通基金和申萬菱信基金。可以看到,頭部基金公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更強。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四季度債券指數基金的募集規模普遍較大,各大基金公司延續上季度申報熱,其中債券指數基金和Smart Beta 指數產品為主流。從產品類型來看,上報的ETF和普通指數基金數量最多,在目前102只待審批的指數基金中,ETF佔30只,普通指數基金佔51只,LOF和增強指數基金分別佔13只和8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