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五一节和友人连着两天喝了两顿酒才临时起意要出门走一遭,可本无计划就只能直接背书。因为之前我的渝东南湘西之行被半道中止,于是决定先去彭水“补票”,正好眼下季节也算合适,可以溯溪了。

一向都是说走就走,连夜起程,过家门而不入。第二天早上,我已经在外河坝鸟瞰彭水县城了。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关于彭水,最初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家门口的老川湘公路(319国道)上天天过路的大客车,还有影视剧里演过解放大西南时宋希濂火烧彭水,再然后无论去往经过就不甚了了。这一次才算是真真正正的看到了彭水县城,晨曦曝雾中,端看小城虽小却也有点儿重庆“朝天门”的感觉,两江合流泾渭分明。

但我无意停留,吃过早点便往郁山去也。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郁山其实是玉山,因为“盐泉流白玉”,为避讳明代宗朱祁钰才改的现名。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山间小镇却先后曾为县、郡、州(相当于地级行政机构)、道(相当于省级行政机构)治所所在,历千年风雨,往来与之交集的皇室贵胄和骚人墨客无数,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黄庭坚和柳宗元。黄庭坚谪居于此时写下了那句著名的“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而柳宗元则根据此地黔州趣闻所作《黔之驴》,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当然我也曾一度错把黔州当贵州。

考究地名其实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涪陵,最早可不是现在的这个行政疆域而就在眼前这地方,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置涪陵县,治郁山。这也就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好像我老家南川其实最早曾经是今天的綦江县名。

今天正好也是赶场天,街上行人不少,但无论如何眼前场景也让人难与历史作无缝结合和转换,呵呵。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不管曾经多么风光无限,小镇的荣光俱都随着县治迁离而一起湮灭于历史洪流。整个渝东南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老少边穷,所以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滞后还是文物历史的阶段性保护就没什么可指望的了。保护得好是当然,保护不好也更是当然!所谓的古镇,旧时遗迹基本无存,即便是明清的老房子也所剩不多,断壁残垣新旧夹杂间多少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没啥可看,关了相机,快马加鞭出镇去也。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郁山之盐皆产自中井河与后灶河,两河到了镇上合流一处,由盐业兴商而逐渐形成市集再自然而然成为府县郡治。

眼前便是后灶河,因为下雨过后显得水质浑浊,问过路人后得知溯溪艰难而断不可行。趟水过河是可以有,但这个天要下河泅渡的话,表说没带任何装备,估计就我这体质也根本扛不住。开心小半天,再感冒发烧半个月,不值当,呵呵。

于是决定,先就近去另一边的中井河走一遭。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飞水盐泉,迄今约4000年历史,是整个西南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天然盐井。

飞水井“早在巴族尚未立国以前,即已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的食盐来源”。据《华阳国志》记载,飞水井作为天然盐泉,受天气影响较大,晴咸雨淡。聪明的盐工寻源进洞,筑石隔开淡水,提高了飞水井盐泉卤水浓度,后来又学会了将咸盐提炼保存,开始了对天然盐泉的开发。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以飞水井盐为代表的郁山盐“东以济楚,西入夜郎,南入武陵”,辐射渝鄂湘黔周边地区,鼎盛时期年产476吨供给周围38个县,直至1983年因郁山井盐含氟量太高而停产。盐厂员工全都并转到了彭水纸厂,地方失去产业支撑之后,郁山镇从此近二十年经济发展迟缓。

飞水井下游不远处的中井坝,吊桥左侧,便有一片刚发掘的明清盐业遗址。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棚子盖着的便是遗址现场,旁边仿古新修的一眼炉灶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郁山泼炉印灶制盐技艺传习所,挂牌时间是2016年6月。遗址旁边还有一处大型的洗浴中心尚未竣工,端看两边迹象,貌似郁山旅游开发后天乏力,是修也没修好,保护也没保护好。所谓传习所,一看吃灰程度,估计也是专为请款和作记者秀用的。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当然真正开发好了,收门票了,我也就不来了,哈哈。

得益于这种古今对照,对于泼炉印灶这种古法制盐便好理解得多。所谓泼炉印灶,《彭水县志》曾有记载:“灶以黄泥筑砌,一灶五锅,井水入锅不能成盐,以之浸渍于灶,咸水皆入灶泥之内,次日则掘此灶土,浸水煎熬五日,而灶掘尽。又另行作灶,浸之掘之亦如前法。”

周而复始,如此繁复,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卤水含盐度其实比海水还要低,没法直接一次烧制成盐。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黔州故地,郁山有盐

飞水盐泉顺着输卤笕道一路流到这里,中井坝上曾经散落着大大小小不少的盐场,单就此处明清遗址一个盐场就有炉灶12个,其中最大的灶台长980厘米、宽174厘米,最深处达165厘米。灶与灶紧密相连,就像是被一把巨大的钉耙深深挖过。

无人看管,无人讲解,一个人扒墙而入全靠网上临时找来的资料作指引备注,问路人也老是一问三不知或者纯粹问错走错路。不过,却也算是对于古人和盐巴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时间一晃临近中午,本来天气预报有雨的,结果却是艳阳高照汗如雨下。赶紧收脚,回镇上饱餐一顿先。

吃饱喝足以后,再考虑不能溯溪,那就直奔龙桥峡谷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