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园西路」,因位于圆通山以西而得名,长500米。

每个昆明人心中,都有一条园西路。

对吃货来说,园西路是火王烧烤、烤猪蹄、泰国西米露、傣味、腾冲广义和、友人园……

对闲人来说,它是消磨时光的好去处:今朝网吧、紫月网吧、圆通电影院……

对文艺青年来说,它是以星旗为代表的十几家碟店,堆满CD、VCD和DVD,从好莱坞最新大片到各个乐队最新的专辑,都能第一时间在园西路找到;

对IT达人来说,它是数码产品的海洋,买耳机、MP3,修电脑买二手笔记本,园西路都是首选……

昆明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一条路像园西路那样,承载了如此多的属于青春的记忆。它就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小小一方天地居然存在着无数种可能。云大的学生一天没去园西路就会觉得缺了点什么,离它十公里远的人也同样视它为精神家园。它和城市西边的马街一起慰藉了无数人的青春。园西路见证了太多人的青春往事,不经意间成为了众人生命里的一道印记,很多人仅有的无忧的人生大多献给了这条拥挤却动人的街道。

「十二块的午餐就够开始一段恋情」

“在这点谈恋爱么,带的姑娘啃啃猪脚,买杯奶茶克圆通电影院看个电影,这个才喊浪漫。”

十年前小白说的这句话还记忆犹新。光阴十载一晃而过,小白成了老白,成了两个娃的爹,忆起往事时摸摸自己早已没腹肌的肚子,笑起来眼角多了几条鱼尾纹。对于这条陪伴了自己六年的路,他认为自己算是有“发言权”的。

“那哈子么带的姑娘克‘泰国’吃个饭,保证小姑娘跟你好。”老白又说起这一段。他口中的“泰国”,不需要坐飞机去,是园西路上一家叫「泰国西米露」馆子。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当所有人还是少男少女的时候,「泰国西米露」不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是园西路著名的「早恋」场所之一。学生们掩盖不住的荷尔蒙满天飞,无论是三十中的,还是从云大附中、师大实验等知名中学骑着电毛驴过来的……男生们鼓起勇气带着让自己小鹿乱撞的姑娘来这里,坐在用竹子当成隔断的小包间里,两个人点上两份6块钱一份的茄汁鸡扒饭和一杯西米露,等待「丰盛的午餐」时「不小心」牵着姑娘的手,说着她早就想听但碍于矜持不好意思听的肉麻告白。

这种时候如果被前来吃饭的同学看到,「哟哟哟」的声音总会此起彼伏的在整个空间回荡,男生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心虚,然后起来和同学打闹,然后说一声「莫讲噶」,女生会害羞的低头吃饭,心里会为这个男生的举动高兴不已。当然,如果老师来,两个人默契的分开,不管老师们是不是早就知道,彼此心照不宣这么做,看看没什么情况后又偷偷牵起手,有的男生还会趁此机会快速在姑娘脸上留下一个青涩的吻……没人会想到,12块钱的午餐就能拥有一段感情的事以后再也不可能有了。

「园西路排名第一的腾冲广义和炒饭」

其实不仅泰国西米露,整条园西路上小吃店的老板们都知道男女学生一对对的来意味着什么。腾冲广义和的老板朱森看见学生在店里牵着手,总会拿他们开玩笑——

“咯要拿个胶带给你们呢手捆起来,永远都放不开。”

“你两个那个甜蜜么怕是点碗米线就饱了。”

“小心点,不是怕你撞的桌子上,是怕你们等哈点被老师逮着”

……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朱森是腾冲广义和的老板,为人幽默风趣,他的店是园西路上少有几家现在还在经营的。他和他的店见证了园西路的起起落落,园西路房租涨价的时候,许多商铺都搬了,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店依然在那里。学生们去吃饭,点一份腌菜鸡蛋炒饭让多加点腌菜,老朱回过头来一句“么你买点腌菜来我帮你加进克嘛。”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虽然昆明算不上多冷,但是降温的时候学生们总喜欢跑去腾冲广义和,点个大碗三鲜米线,抬上来捧着碗捂一下手,然后「呲溜呲溜」的「划大碗」。确实很鲜,感觉每一次去老板都给学生加了料。虽然他会说“你们买料我给你们加呢够够呢”。

有些学生看着腾冲广义和人太多坐不下,就会去隔壁的大家乐点个炒饭,于是在有些学校的百度贴吧里一度出现「大家进来款款,是大家乐呢炒饭好吃还是腾冲广义和呢好吃」这样的帖子。老板们估计不会知道,不过也不会去在意,每次看见学生在两家店之间纠结的时候,老板们总在店里乐呵呵的忙着,朱森在这个忙碌的时段偶尔出来,看见熟悉的学生,还是会来上一句“怕喃,位子多得很嘛,拉个板凳出来坐就行了嘛。”

那会儿朱森很年轻,动作也麻利,现在再去园西路看见腾冲广义和的时候,还是会看看老板有没有变。朱森还是那副模样,挂着蓝围裙,短寸头下的面容还是没有变,朱森还是会在遇见熟客的时候说两句笑话,他媳妇在门口熟练地烤着猪蹄,笑呵呵的招呼着每个食客……看到这一切都没变,大家也就放心了。说来也怪,要换做其他地方,有时候早就吵架了,可是这里是园西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只会被当做「青春的无知」对待。

「全知的“无名烧烤”」

「无知」在这里似乎是好事,学生在这条街上或多或少都被园西路的老板们关照过,放学跑去园西路尾巴,买两串没有名字的「烧烤」,老板还会多问两句「咯能吃辣」。这家被所有人叫做「无名烧烤」的烧烤店,是老赵和他兄弟一起经营了快20年,从五角一个洋芋粑粑、一块一串的烧烤到现在也只要两块一串,学生们点了东西就站在那里,顾不上对面垃圾中转站时不时飘来的味道,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反正就叫个‘烧烤’,学生喜欢吃么,叫什么无所谓。”老赵指指挂在头上那块被烟熏的有些发黑的红牌子笑笑。有些学生来的次数多了,老赵也就记住了,哪怕他们从学校毕业之后再来买烧烤,还是会被老赵一眼认出来,还会记得这个学生喜欢多加辣,那个学生吃不得辣放点孜然就行。

“咯记得呢,那哈不是有个小姑娘失恋,都还来他家买了几串走呢嘛。”老白边说着边咬下一块牛肉。他说的这种事,老赵怎么会不知道。每天那么多青涩的面孔,他见过白天嘻嘻哈哈的小情侣买了几串边吃边走,也见过晚上吵架甚至分手跑来这里的,哭哭啼啼的小姑娘,满口抱怨的小伙子,都来过,还有数不清多少从园西路中段的今朝网吧里出来吃宵夜的……他都看见过。

“以前卖碟呢现在也认不得克哪点啦。”在偶有的空闲时,老赵对我说。当初才从东二院过街还没进入园西路的时候,总有人过来鬼鬼祟祟的问“咯要碟,生活片?爱情片?动画片也有”。谁都知道是什么内容,也知道这是盗版,没人理会,因为「烧烤」旁边的音像店里,有学生或者白领们想要的单机游戏碟,或者其他的,虽然有些也是盗版,但是总感觉一头扎进店里才像话。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卖系统碟的,卖电影碟的,卖打口CD的……如今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出现的各种小吃,当然像友人园这样存在了很多年的餐厅也渐渐成为了「老人」,以及对面从收费到免费的公厕,旁边唯一一家至今还卖着各种游戏碟片和二手游戏的林海数码,他们似乎和「烧烤」一起,守在这里,以此证明自己也是园西路尾为数不多的「老店」。

就像老赵说的,“有人会来这里是习惯啦,我们搬了么怕是有点不习惯。”

「电影院和网吧,都记得青春的酸臭味」

“园西路现在除了吃呢,还剩喃?”老白问。

“今朝嘛。”我说。

“哦……算了。”老白说。

……

毕竟,园西路的路头,过生日或者因为好奇买了「鸡美丽」烤串的映江楼,门口的西安凉皮,旁边的花溪米线,对面的廖记香辣店、牛奶铺和新疆大叔的烤羊肉和手抓饭……都早已经不知去向,那些在此新开的店铺,不会知道新疆大叔们不卖单串的羊肉串,牛奶铺任何时候都能买到的烧饵块,花溪随便加料的大碗牛肉米线,映江楼油滋滋香喷喷的烤鸭有多好吃。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对了,再往上走一点,五毛一本出租各种小说的「清源书屋」这两年也没有了当初学生林立的盛况。现在也只卖些流行的杂志,那些泛黄破旧的小说给它们腾出越来越多的空间,自己被安放在某个角落,身上的灰尘越积越厚。

就像老白啃完猪蹄抹抹嘴说的,被扔在园西路的时光,谁都没空去想以后,毕竟,成长的代价是失去,在这儿失去了起码还能吃个猪蹄聊表慰藉,大踏步走向翠湖或者圆通山玩一下,忘记那些烦恼,才叫酷。

某天老白看到新闻上说园西路将要改造成步行街的时候,突然莫名感慨起来。其实直到现在园西路依旧车水马龙,但是对于在这里「长大」的老白们来说,今时的拥挤少了些什么,仔细想想,是被扔在这条街上的青春。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还没有售票APP出现的时候,圆通电影院除了让人走到柜台前买票看电影,一楼的各种街机对于少年们是一种诱惑,“走,克圆通。”成为了男孩们心照不宣的“暗号”。嘈杂的游戏声勾住每一颗年轻且好胜的心脏。每天什么时候都有人坐在那里打拳皇,空间里弥漫的烟味也无法掩盖激动的欢呼。

学校的老师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里的存在,所以有时候坐在对面的台北鸡油饭的二楼窗边,看到老师们进去抓学生的场面,以“上帝视角”看着这一切的学生,有些心有余悸的庆幸今天没去和八神庵碰面。

「今朝网吧给了我们人生第一张金卡」

圆通电影院的旁边,原来有两家网吧,下面的叫紫月,上面的叫今朝,只不过如今成为电动车保管站以后,今朝孤零零的等待着“今朝娱乐今朝玩”的年轻人。

“一窝神仙在里面”。对于紫月网吧的印象,老白直接来了这么一句。时光被非主流肆意占据,杀马特们在里面伴随着劲歌金曲飞扬着个性的舞步,劲舞团跳累了也会上天龙八部看看自己的账号。“面生老相”在未成年群体中是一种骄傲的资本,毕竟未成年进网吧老板是不会同意的,但是长得成熟点的学生脱下校服,走进去说一声“老板忘记带身份证啦,开张公卡嘛”,就能顺利拿到卡走到电脑前坐下。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这让很多长得不够“成熟”的男生心生羡慕,老白就是其中之一。很多时候他都会买两串「烧烤」的烧烤给那些能进紫月的同学,让他们带自己进去玩。也有碰壁的时候,不是同学不带,而是带进去了老板一看老白那张娃娃脸,直接来一句“你们这个同学太小了嘛,不行不行”,甚至有时还连带那些本来可以进去的同学也不能进去,惹得其他人怨声载道。

“紫月不行么,楼上嘛。”老白经常这么说。一群学生踏着钢板楼梯“铛铛铛”地跑上今朝,故作深沉的找前台小妹“开张公卡”。

当发现这里电脑配置比楼下的紫月好的时候,今朝不知不觉成了园西路上著名的“学生聚集点”之一。甚至有些学生成了今朝的会员后,还会互相比较会员等级。就像某天老白在一群男生面前炫耀自己是今朝金卡会员时,众人崇拜的眼神和赞叹让老白内心的虚荣早就溢了出来。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那时候大家都几乎未成年,所以遇到检查的时候,今朝自然也不接待。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检查太频繁,今朝也不接待未成年人,但无奈互联网世界太诱人,有人想了个办法,跑到2.5楼或者3楼的沙发区请保安大哥开卡,别说成功率还挺高,这种办法传开之后,保安大哥除了本职工作之外,每天还肩负着开卡的工作。

今朝在二楼,与三楼之间的那个隔层被很多人称为2.5楼。学生们一般喜欢在2.5楼玩,因为比3楼的沙发区便宜1块钱。今朝的2.5楼承载了太多少年游戏与聊天的使命。不知微信为何物的时代,QQ让很多人爱上网聊,倩倩就用自己「水晶女孩」的账号和一个「唯我独尊」的男孩聊得火热,即将踏入网恋世界的时候,她发现“男朋友”就是同班同学胖子,彼时就和自己坐在一层楼,和其他男生打CS打得火热时,倩倩脑海里对网恋的所有美好幻想瞬间灰飞烟灭,拉黑了「唯我独尊」。第二天上学的时候还听到胖子和其他男生说“认不得那个姑娘为喃跟我拉黑的”。

魔兽世界刚引进国内的时候,新颖的模式让很多男生为之沉迷,不管在哪只要有男生聚集的地方,都能听到“你多少级了?”“矮人的天赋还是可以呢”“昨天被联盟呢干啦”等等对话。时间久了,还会拿出实体点卡炫耀自己的“战绩”。

“那哈子多好玩,不像这哈魔兽故事性已经饱和啦。”阿威是魔兽的资深玩家,16年《魔兽》首映那天,还特意翻出厚厚一叠当年收藏起来的点卡,拍照发了个朋友圈,配文“青春再见”,看完电影出来大概凌晨三点,和我坐在烧烤摊聊着刚才的电影的空隙,阿威看了下朋友圈,200个赞,和无数的评论。最后一条时间显示为一分钟前,上面写着“那时真好。”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这是他前女友的留言。阿威看完后把手机放紧裤包,点了根烟抽起来,烧烤摊烟太大,阿威揉了揉眼睛,拿起一串牛板筋吃了起来,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聊着。

于他而言,这是有史以来微信朋友圈最多的一次留言,但没有了当初只有短信时的热闹。为了能和我们一起玩电脑,阿威不知道和还没成前女友的小李吵了多少架,经常性的分手也让我们习以为常,反正最后也会和好,于是照样今朝或者紫月玩电脑,吃着吃了几百次都不腻的腾冲广义和,或者阿威带着小李跑去泰国西米露吃着茄汁鸡扒饭。直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所谓的习以为常成了真格,分了手的阿威还和我们玩,只是很少去那个光怪陆离引得男生吼叫连天的世界看看了。

“网吧里面烟味、汗味甚至脚臭味散都散不掉,那时候怪能忍呢,现在哪个还克网吧?”老白有些疑惑。

的确,临近毕业的时候紫月网吧关门了。有人说是有家长报警,带着警察来逮自己的娃娃,老板才终于关门;有人说是老板转行了,网吧这一行干不走;还有人说老板还开网吧,据说搬去了北市区的红云路上……众说纷纭孰真孰假已经不重要了,到了最后,就连今朝也更换成一体机,少了当初的那种感觉。

可能还存在的,大概是当初玩魔兽世界的时候,坐在身旁的一个老大哥,每天泡着一杯比出租车司机喝水杯还大的茶水,放着一包1956,坐在我们旁边玩着自己熟悉的单机射击类游戏。十几年过去,前两个月去园西路的时候,走到圆通电影院的时候无奈人有三急,跑去今朝行个方便,解决问题之后看了眼四周,有点熟悉的陌生,眼光看到2.5楼的时候,竟然看到当年坐在我们身旁玩着射击游戏的老大哥!还是在电脑桌上放了硕大一杯茶水,一包1956,头发花白,但是肚子却不再顶着放键盘的抽屉,游戏换成了魔兽争霸,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脑屏幕,和十年前如出一辙,我有那么一瞬间恍惚,当初一起玩的那些人还在玩着自己的角色。

走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今朝」两个字被太阳晒得越来越斑驳,那张记录着今朝金卡会员的网卡,早就不知踪迹。

“可能那种酸臭味,喊青春呢味道。”脑海里回响着老白几天前说的话。

「那些消失在园西路上的其他……」

《灌篮高手》的余热持续了很多年,每个男生打完篮球大汗淋漓出现在园西路的时候,总会在中段的报刊亭停留一下,猛男曾经找每个人借了一块钱,在特定的日子里跑去那里买一本《灌篮》。虽然会被众人调侃,但是那本《灌篮》被男生们课上课下传阅了一遍遍,有时候封面都找不到。

跟着找不到的,还有这家报刊亭。“走,买本书看看”这句很多周边学校的学生都会说的话,也找不到可以对应的地方了。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圆通电影院一楼的游戏机被各种售票机和娃娃机占领,恢复成当代电影院原来的样子;傣族人家依旧每天人来人往,好多店面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其他新店,山寨的网红的鳞次栉比;泰国西米露不在了,成为了几家卖各种小吃的店铺;园西路尾那个每天佝偻着背买面包的奶奶,前段时间出现于各位的朋友圈或者自媒体账号一段时间后,如今也没有出现在园西路……

老赵,朱森们依旧守着从1995年开始创立的营生,看着一批批新生来了,一批批老生毕业了,炒饭还是那个味道,烤串还是那个价格,只是老白们再去腾冲广义和或者烧烤的时候,总觉得差了一些什么。

就好像一晃眼的时间,音像店都没了,姚明也没有下一部电影,科比也退役了,一起打球的人开始带着自家小孩奔走于各种培训班……提到当年的时候,那些或光彩或悲伤的往事瞬间从条条皱纹里跑了出来。

仿佛那些事刚刚在这500米的园西路上发生,只是因为拥挤喧嚣不小心被挤散了……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

这里是几位曾在园西路上“游荡”过的网友感言:

红烧翅膀:园西路于我不仅仅是腾冲广义和的大救驾,“泰国”的西米露抑或上下学的必经之路,更是记录下我和五个闺蜜们友情的街。在东二院—园西路—云大这条线路上我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反复穿梭的四年里,一生中最坚固的友情就这样成型。依然记得在毕业饭那天,守着喝到酒精中毒的M在园西路小诊所打点滴枯坐一夜。从大一到现在20年过去了,不知道她还记得“泰国”楼下餐馆那个炒饭时总多给她加饭的“炒饭王子”吗?

陈丽娜:我上学的时候,园西路上有一种特殊经济现象:云大的饭菜票可以当钱用,买园西路上的各种东西包括衣服、日用品、食物的时候,如果你掏出云大的饭菜票来,老板是不会拒绝的。不过其使用范围仅限于园西路。

闻香:园西路上碟店的资源更新速度之快让我觉得,两天不去的话就感觉是错过了全世界……

张大白:园西路很短,从坡上的云大走到坡底的佰腾数码只要5分钟,但园西路也很长,你啃个猪蹄喝杯珍珠西米露淘两张碟买个最时髦的魅族M6看场电影和各种朋友打完招呼,一天就过去了,十年就过去了……

周重林:我和大学的第一个恋人穿过那条街道,像是某种仪式,园西路一直是恋人身份的标志地。但凡你恋爱了,都要带着恋人去那里走走,看看电影,吃点小吃,再买点价格公道的纪念品,发钗也好,书也罢,总是要去的。关系再好一点,就摸进黑灯瞎火的圆通电影院,大家又兴奋又羞涩的拥抱。年轻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容易满足。要是姑娘愿意和你一起看一个通宵电影,那么一切都成为定局。我再次恋爱的时候,对方是一个外地人,第一次约会,她选择去昆明的“情人街”,我一阵愕然。我不知道昆明有这样称呼的街道,后来她说,就是园西路。云南大学的情人坡已经变成草坡,这所在昆明高校中被称为“情场”的地方,在不察觉间,已经让园西路承载了许多功能。


园西路:青春的路,500米长


主编:张大白

排版:排版君

投稿热线:0871-6311400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