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揭地方環境治理亂象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揭地方環境治理亂象

老百姓用收集的廢舊木傢俱、地板等劈柴燒火取暖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禁煤“一刀切”,影響群眾溫暖過冬。今天,中央生態環境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再公開“回頭看”過程中發現的三個典型案件。從這三個案件的案情看,一些地方假借環境汙染治理之名,行“一刀切”、亂作為之實。

早在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時就明確提出,嚴禁簡單粗暴,不分青紅皂白搞“一刀切”。但是,此次“回頭看”時卻發現,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我行我素,用“一刀切”強制民居不得燒煤;陝西西安市皂河黑臭水體整治不玩真的,用“遮羞蓋”來掩飾問題;四川省綿陽市磷石膏堆場環境問題整改弄虛作假。

督察組指出,這三起案件背後都有地方政府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問題。

“一刀切”反而加劇環境汙染

“2018年11月6日,中央第二生態環保督察組對山西開展‘回頭看’,第二天便收到7起關於太原市迎澤區康樂片區嚴禁用煤、無法溫暖過冬的舉報。”順著這7起舉報,督察組徹底揭開了太原市迎澤區搞禁煤“一刀切”影響群眾溫暖過冬問題。

迎澤區是太原市中心城區,屬於太原市推進冬季清潔取暖重要區域。據督察組介紹,迎澤區轄區內的康樂片區距離山西省委大院直線距離不到1000米,現有400餘戶、1500餘名居民,60歲以上老人300餘名,屬於待拆除改造區域。就是這一個小區,從2016年以來,通過各種方式舉報供暖問題共計309件。

為了禁煤,迎澤區當地街道給每戶發放一個電暖器過冬,“問題是,不是每戶人家都能領到電暖器。”於是,舊傢俱、廢舊地板和枯枝朽木等,只要能燒的東西,都拿來燒。而這也成了當地居民“溫暖過冬”的重點原料。

督察組在現場看到,許多居民家的牆邊或燒爐房或空地上,堆滿了各種各樣撿回來的劈柴。“晚上7、8點時,已有不少人家燒起了爐子。由於燃燒的是各種廢舊木料板材,許多人家煙囪都冒出了滾滾濃煙,如同一條條黑龍衝向空中。”這是督察組在現場看到的一幕。

“對於這些黑煙汙染,康樂街片區環保檢查工作辦公室的檢查人員從來不管。”為了不讓居民燒煤,太原市居然用設置檢查站的方式,強行禁止燃煤入戶。

督察組指出,這種方式不僅簡單粗暴,而且是典型的打著大氣汙染治理旗號卻影響民生的“一刀切”行為。在督察組看來,這種做法不僅無法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而且也沒有禁住汙染。

“禁煤本意是要禁止汙染,結果卻導致汙染更為嚴重,如此行為實在荒唐。”在當地居民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太原市有關政府部門卻不明白。

200餘萬噸磷石膏堆積如山

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時,四川省部分區域磷石膏大量不規範堆存,嚴重汙染水環境的問題曾被公開曝光。

2018年11月8日,中央第五生態環保督察組進駐四川后現場檢查發現,綿陽市安州區磷石膏堆場環境問題整改推進不力,磷石膏消減工作進展緩慢,部分磷石膏堆場“三防”措施不到位,對長江二級支流乾河子水體造成嚴重汙染。

據督察組介紹,針對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四川省督察整改方案明確提出,重點推進德陽、綿陽磷化工企業和磷石膏堆場整治,完成24個磷石膏堆場整治等;綿陽市整改實施方案則提出,重點推進安州區磷化工企業和磷石膏堆場整治,從嚴控制新建、改建、擴建涉磷行業的項目建設。

但是,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綿陽市安州區金鴻飼料、路林化工、神龍重科、川銀化工等4家磷化工企業汙染防治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磷石膏堆場“三防”措施長期不落地,磷石膏消減工作不積極,汙染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環境安全隱患突出,群眾反映強烈。2017年以來,4家企業因為環境問題18次被群眾舉報,因為環境違法行為11次被實施行政處罰,屢查屢犯、邊改邊犯。

同時,督察組還查出,在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以後,綿陽市仍未加大工作力度,磷石膏消減工作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截至2018年10月,仍有約210萬噸磷石膏堆存,近5年時間只消減約50萬噸,消減率不到20%。幹河子沿岸磷石膏大量露天堆存,滲濾液收集裝置形同虛設。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1至9月,幹河子沿岸磷石膏堆場周邊地下水和地表水總磷普遍超標,氟化物也不同程度存在超標情況。

西安市用“遮羞蓋”整治黑臭水體

皂河是西安市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納汙河渠之一,這條河流形成黑臭的主因是長安區城市汙水管網不健全,沿岸截汙不徹底,大量生活汙水直排。2017年4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向陝西省反饋意見時就曾提及這個問題。為此,陝西省整改方案要求西安市啟動實施皂河長安段雨汙管網建設,逐步解決九汙攔河截汙問題,加強監管,有效遏制“河道納汙、抽取河水”行為發生。

今年5月30日,陝西省對外公開該問題整改情況稱:“目前已完成皂河上游城市段汙水截汙管道工程”。但 “回頭看”發現,皂河長安段截汙管道工程建設敷衍應付,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嚴重。

陝西省整改方案所說的“已完成皂河上游城市段汙水截汙管道工程”,“不過是給1.21公里黑臭河道加裝‘遮羞蓋’,把‘看不見’作為整改措施,存在假裝整改問題。”督察組指出,此次“回頭看”發現,皂河城區管網工程仍未建成,僅在皂河河道臨時挖開一個直徑近2米的“引水洞”,以輸送汙水至附近的市政管網,工程建設極為敷衍。

同時,長安區皂河河道沿途諸多排汙口存在生活汙水直排問題,每天近8萬噸生活汙水進入河道,九汙排汙口下游100米處,就有兩處溢流口,每天近2萬噸生活汙水直排皂河。

督察組在西安“回頭看”時還發出,西安市黑臭水體摸排上報弄虛作假。據督察組介紹,根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皂河九汙上游長安區1.21公里河段為黑臭水體,達到重度黑臭級別。但2016年、2017年、2018年,西安市上報的季報以及2018年5月上報的自查材料中,均表示西安市不存在黑臭水體。

督察組認為三地政府均有責任

針對太原市迎澤區康樂片區供暖“一刀切”問題,督察組指出,太原市委、市政府及迎澤區委、區政府在解決太原市康樂片區居民取暖問題上,存在懶政怠政,尤其是在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取暖方式“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的情況下,依然以《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在本市市區禁止銷售運輸燃用煤炭的通告》(2017年)為由,用設置檢查站的方式,強行禁止燃煤入戶,導致居民採用燃燒劈柴等方式取暖,既無法保證取暖效果,又加重了大氣環境汙染。

太原市城鄉管理委員會作為承擔研究制定供熱規劃工作的主責部門,在兩年多時間收到255次相關投訴後,仍未能盡職履責,致使國家“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的政策在實際工作中得不到落實,造成不良影響。

對於綿陽市200餘萬噸磷石膏堆積如山問題,督察組認為,綿陽市及安州區兩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督察整改工作重視不夠,存在失職失責行為。綿陽市經信委;安州區區委、區政府;安州區工信、環保、國土等部門均被督察組點名批評。

西安市及長安區兩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整治黑臭水體的做法則被督察組批是敷衍應對,假裝整改。

督察組指出,西安市及長安區兩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為應對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甚至採用“應急遮蓋工程”,把“看不見”作為一種整改措施,性質惡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