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說“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細思極恐


官媒說“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細思極恐

| 真話財經(ID:zhenhuacaijing)原創

關於房地產下一步走勢,官方媒體昨天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難道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風向變了?

昨天,《經濟日報》發表了一篇《房地產進入“寒冬”了嗎》的文章,一改之前官媒對房地產的態度。文章中有一段表述非常耐人尋味:

房地產市場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對滿足居民住有所居,提高居住品質的需求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既不願看到房價過快上漲,也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

從此可以看出兩個意思:

1、重新強調房產對經濟、改善居住的作用。房地產這隻“夜壺”是不是又要被提出來?2、不希望房價過快上漲,也不希望過於冷清。這和7月份政治局會議上“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表述相比,口徑有所放鬆,又加上了“過快”二字。

看完《經濟日報》新的表述,細思極恐,堅持了2年多的房地產調控會不會因為經濟下滑以及個別地方出現維權事件而放鬆呢?

01

在某網站看到上述文章時,有點不敢相信,以為是網站為博人眼球,假借官方媒體發的文章。

為了更可靠一些,我專門查看了《經濟日報》的電子版,果不其然,這篇文章就發表在第13版的“時評”版。具體如下。

官媒說“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細思極恐


據我長期觀察,官方若要改變某項政策或者釋放信號,一般都是通過權威媒體,直接發表署名文章或者接受採訪。

《經濟日報》上述文章雖然不是房地產主管部門官員直接寫的,但是該報作為重要的官方經濟類報紙,發表這個評論耐人尋味。

文章說:“一些城市‘環比下降’和‘漲幅回落’就代表房地產市場進入寒冬了嗎?這種聲音是不符合實際的,也是站不住腳的。”

這其實是想告訴外界,房價“環比下降”和“漲幅回落”只是個別現象,並不意味著房地產已經進入寒冬了。

文章還說:“我們也注意到個別城市、個別區域甚至個別樓盤存在的波動,但這不能一葉障目。首先,個別現象不能反映總體情況;其次必須明確的是,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宏觀調控追求的目標。”

這句話也說的很明白,

“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是調控目標,而不是讓房價下降。

文章中釋放信號最明確的就是這句:“我們既不願看到房價過快上漲,也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更應該看到,伴隨我國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以及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是堅實的。”

這句話其實已經定調,政府是不希望房地產過於冷清的;另外,房地產持續發展還是有基礎的,一個是經濟增長帶動,一個是新型城鎮化建設。

02

說《經濟日報》文章透露的信號“不一樣”,主要是和新華社之前寫的文章對比一下,就會非常明顯。

新華社10月29日發佈題為《如何看待未來房價走向?》的文章稱,從最近一系列政策來看,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調控舉措不是裝裝樣子的“花拳繡腿”。

文章稱,政策“說話”對引導和穩定房價預期起著關鍵作用,把一二三線城市中房價上漲的躁動打回原形,讓有些地方寄予房價“再飛一會兒”的希望迅速冰凍。

新華社當時發這個文章的背景是,有些聲音認為,房產調控政策可能要放鬆。新華社作為“國社”是在以正視聽,“決不會允許房地產調控半途而廢、前功盡棄。”

“現在房地產調控正在逐步由以行政措施為主向綜合施策轉變的關鍵期,不會允許任何放鬆原已建立的調控政策體系、任由房價上漲的做法。”新華社說。

這句話通俗講就是,以前的調控不會有任何放鬆,而新的政策會接踵而來,不斷給調控政策“打補丁”。

所以,從文章發出的背景看,新華社發文是因為有人說調控要放鬆了,需要“警告”一下;《經濟日報》發這篇文章的背景是,個別城市房價下降或者漲幅回落了,需要樹立信心。

從文章要強調的方向來看,新華社是要打破外界對“房價一直上漲”的幻想,擊潰炒房者的信心,而《經濟日報》是讓大家看到,房地產還有希望,新的需求產生新的增長,房地產行業仍然大有可為。

比如,新華社在文章中說:“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沒有‘喘口氣、歇歇腳’”;而經濟日報在文章說:“房地產行業並不是進入寒冬,而是有望迎來新的春天。在房地產行業由高速度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03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說過,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處於購房者和房產商博弈過程中,如果調控稍有放鬆,房價可能馬上就會暴漲。之所以說《經濟日報》的文章細思極恐,就是這個原因。

為了徹底搞清楚這篇文章的用意,我又重溫了最近監管部門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表述,沒想到有“驚人“的發現。

8月7日,住建部在遼寧瀋陽召開了部分城市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會議內容就是貫徹7月份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行業的定調。

新華社會後發佈的新聞稿中有一段話值得關注:

住建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各地應切實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系統分析當地房地產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風險點,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綜合施策,把地方政府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體責任落到實處,確保市場穩定。


這段話用了三個穩字,分別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這裡的“穩”和最近高層提出的“六穩”中的“穩”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不能大幅下降。

在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上,關於房地產的定調是:“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上述論述中對市場影響最大的就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取代了以往歷屆政府提出的“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取消“過快”兩個字就是完全相反的結果。

當時,不管是官方媒體還是民間評論人士,都認為本次會議的新表述意味著高層絕不能容忍房價上漲,哪怕緩慢上漲也不行,對應的含義就是房價只能下跌或者平穩。

於是,政治局會議公告後,股市中地產股暴跌。這種影響後來還傳遞到了土地市場,8月6日,石家莊出讓4宗地塊,其中[2018]034號地塊由於報價低於底價而流拍。8月2日,江蘇泰州海陵區出讓1宗住宅用地,經過13輪競價,最高出價達到11.32億元,但仍因未達政府設置的底價12.95億元而流拍。

後來,各地還出現了因為開發商降價老業主維權事件;萬科也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中弘股份也退市了……房地產市場一片慘狀。

不過,最近知名房產大咖楊紅旭在微博中爆料,安徽碭山B樓盤,由於降價銷售,引發政府對其約談,並停發B盤接下來幾期的預售許可證。

官媒說“不希望房地產市場過於冷清”,細思極恐


從傳出來的會議紀要截圖來看,主要表達四點:B盤降價只停留在口頭,未在政府備案;由於影響重大,政府已暫停該盤預售證辦理;政府要穩定房價,不要上漲也不要大跌;碭山棚改還在繼續,對房地產市場利好明顯。

看完《經濟日報》最新的表態,再結合政府約談降房價的開發商,真的是細思極恐,難道房地產調控的風向真的要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