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恐慌,孩子们都想让我死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句话非黑则白,但现实生活并没有这么简单,有很多的灰色地带。

养儿防老,真的能防老吗?真实情况是不能。

刘伯得了癌症,慢慢吃不下东西,因为女儿在香港,所以家里有点钱,先是动了一次手术,情况好转,没多久又复发,当他躺在小房子里,病痛的折磨与寂寞让他开始心里失衡,觉得自己辛苦一辈子,为儿为女,供书教学,现在病在床上,孩子们都不能殷勤侍候。

好恐慌,孩子们都想让我死

但他的儿女妻子则认为,你又死不了,我把茶水放好在你床头,给你送饭,然后干自已活就好了,不可能整天对着一个病人,什么事也不做吧?刘伯活得很痛苦,他想早点死,每天抱怨:“我想死,可这身体就是不咽气。”他每天只喝点点水,但就这样也拖了一年才死,死时瘦得皮包骨,和干尸没有什么区别。

李伯是农村户口,老婆是城市的,他平时非常注重养生,讲到养生条条是道。但就是这么一个会保养的人,得了鼻咽癌。老一辈的人什么苦都吃过,现在日子刚刚好过点,自己就得了癌症,他不想死,于是他不断要求孩子们带他去看专家,觉得这个医院不行,想到另一个医院看。

他自己本身没有医保,这对家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上过医院的人都知道,没有医保,那些药费贵得吓人。而医生给出的意见说这么老的人动手术,好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李伯这种情况也只能在家吃吃药等死。

他的孩子和儿媳白天还要上班,但他被病痛折磨时,可不会顾你白天还是晚上,按铃没人听,就拿桶敲床,一个月后全家都被拖得无精打采,内心疲累,只想他早死好求大家都解脱。四个月后,李伯去世,所有病死的人情况都一样,不能饮食,活活饿死。

好恐慌,孩子们都想让我死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你说孩子想你死是不孝,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本身要上班要养家,而明知道你不行了,看你夜不能眠,饭不能吃,活着也是受罪,还是早死早超生吧,对大家都好。

而你在辛苦了一辈子后,才得到几年的好日子,谁不贪生怕死呢?病痛让你变得软弱,想得到孩子老婆的好言安慰、细心照顾。但他们又说要工作没时间,自己只能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床上哪也去不了。想到自己为家庭付出那么多,现在得到了什么?一个人越想越钻牛角尖,开始对家人生气谩骂。

这种事情很难说对错,大家都有理。人的本性是依赖强者,这才有了“领头羊”一说,同样的,很多人为孩子做牛做马,就是想以后老有所靠。

但见过太多死者的张医生说,老人若得了重病,孩子的帮助很有限。在城市,老人有社保,吃喝靠自己,当你病时,孩子也只是送你看看医生,你有医保也花不了他们什么钱。而农村的老人虽然没有社保,但如果把帮孩子盖房子,娶老婆 的钱存起来当养老费,生活也不需要求人。

好恐慌,孩子们都想让我死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向广州的老人学习,他们有句话就是:睇到化晒(看开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早上喝喝茶,去公园做做运动,再去市场买买菜,有空就约上一帮人对广州的周边地区来个一日游。他们认为带孙子这种事情,帮是人情,不帮是道理,我已经把你供养大,剩下的就应该靠自己,而且他们认为自己买的房子,当然是自己睡主人房,想打这房子主意,只有等我死后!不满意,你就自己买房或租房。

再看看农村的老人,辛苦一辈子盖了新楼,孩子结婚了,自己就搬到旁边的小屋住,这种风俗实不可取,把自己贬得太低,把孩子惯得太娇。

活来活去,这世界的权威与我们无关,孩子日渐长大,是独立得不能再独立的个体,一年到头,甚至有些几年才见一次面。我们真正能依靠的是自己,所以自私点,有钱不要老想着为孩子,你照顾好自己其实就是帮了孩子的大忙!


好恐慌,孩子们都想让我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