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热播,小编沉迷追剧无法自拔,此剧构图精美、布景考究,道具细节用心。
为观众还原了北宋时期人们的风俗习惯,娱乐项目,比如在宋代传统习俗里用猎物当聘礼,比如在宋代人爱投壶、打马球……,而汴京街市繁华,和频频出现的樊楼,仿佛是进入了《清明上河图》
让小编有一种强烈的想要穿越去宋朝做一个精致的吃货的冲动,毕竟对明兰的手艺真的很好奇啊,什么莼菜鲈鱼羹、三鲜笋炸鹌鹑、炙羊肉……想想就忍不住流口水……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可不是明兰的好手艺,而是宋代文人小资的精致生活(真的做梦都想穿越)。吴自牧在其文人笔记《梦梁录》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宋代文人生活中有四艺,即点茶、焚香、插花、挂画。除了挂画外,其他三艺,剧中三个姑娘专门请了嬷嬷来教授。我们今天主要来说这将五姑娘难坏的——点茶。
点茶法自晚唐便有,只是兴盛于两宋,如果说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艺,那么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
宋朝人喝的不是茶叶,而是茶末,即抹茶。当时的喝茶流程,极为复杂讲究。说到点茶便不得不提这位万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大艺术家——宋徽宗,他还专门写了本书叫《大观茶论》,教大家喝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所乐之事,自然上到官宦之家,下到富户商贾都一溜烟的跟风。徽宗很支持大臣们玩茶,认为这是“盛世之情尚也”。我们也可以从诗文里面看到苏东坡、陆游等名流志士都对点茶赞赏有加。
南宋刘松年的《十八学士图》,画的就是宋代人点茶的场景
茶叶在古代不是很容易保存,所以古人就把茶叶做成茶饼或者茶团。在外面糊上米膏,封上蜡。要喝的时候,把外面的膏或者蜡刮干净,然后把里面的茶叶进行研磨,磨成粉末状,用开水煮。
点茶法是将茶末放到盏中并直接用沸水冲点,此外,为了使茶沫更加丰富,点茶法中还特别用银调羹(茶匙)或者竹茶宪来筛茶。所以,一般认为点茶法的精髓在于注水和筛打。
《知否》里面,三个兰学礼仪就专门拍了两种击佛方法。
王氏用的是茶筅▼
墨兰用的是茶匙▼
而剧中提到点茶讲究“咬盏”,那这咬盏是什么呢?说起“咬盏”就得知道“斗茶”,“斗茶”也称“茗战”,核心用点茶之法来竞赛茶叶品质的高下,其基本方法是通过“斗色斗浮”来品鉴。这与我们如今需要以口感品鉴为主的评定方法是不同的。
色,即茶汤的色泽。宋人品茶尚白,汤色“以纯白为上,青白次之,黄白又次之”。
而浮,便是比“咬盏”了,咬盏可千万别自己理解为像表演杂技一样用嘴巴茶盏咬起来,是指击拂拨弄茶汤之后,看茶汤表面的茶沫停留在茶盏壁上时间,耐久者为胜,也就是诗人们所说的“烹新斗硬要咬盏”。
大娘子所说的茶山水,便是比点茶更有难度的“拉花”了,这“拉花”技艺有个专业叫法——分茶,又称“水丹青、茶山水”,分茶在古代可是一个非常高尚风雅的游戏。只有文人雅士,皇宫贵族才能玩得转的游戏。
分茶图案▲
分茶是指在注汤过程中用茶匙(徽宗后用茶筅为主)击拂拨弄,使激发在茶汤表面的茶沫幻化成各种文字的,以及山水、草木、花鸟、虫鱼等图案。
宋朝的拉花第一人肯定是宋徽宗了。
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 宋徽宗曾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 席间他雅兴大发, 令侍臣取来茶具, 当众施展了自己的分茶技艺。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这位灵魂拉花大师,要亲自分茶让群臣观赏后,才饮茶品尝。
《清异录》中说,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意思就是说,分茶,也就是拉花的过程,在古代被称为“茶百戏”,在分茶的过程中利用茶水的脉络纹路,拉出一幅画来。2010年,茶百戏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以以后看到“拉花”可别只打上西洋文化的标签了,毕竟早在900多年前,这帮精致的宋朝小资文人就已经在玩了
閱讀更多 鹿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