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威集團核查結果出爐 迴應交易所問詢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6日訊 26日晚,信威集團(600485)對上交所關於公司相關媒體報道事項的問詢函進行了回覆,同時公司宣佈擬籌劃重大事項繼續停牌。

據瞭解,信威集團收到問詢函的時間是去年底,但由於質疑報道涉及公司海外業務,由安信證券、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中介機構組成的核查小組,按照相關要求及計劃,獨立聘請了境外律師事務所及翻譯,在輾轉中國大陸多個城市、中國香港及柬埔寨的走訪、幾十人的訪談及查閱核實相關合同、協議、報表、帳簿、審計報告等資料,針對主要業務進行穿行測試,查詢互聯網公開信息、隨機訪談部分消費者及當地居民等核查工作後,於26日晚對問詢函中的質疑進行了澄清。

對於市場最為關心的信威集團與柬埔寨信威之間的關係,核查小組聘請了境外律師事務所對柬埔寨信威的歷史沿革及股權結構進行獨立核查後表示,柬埔寨信威成立之初之所以為北京信威的三級子公司是因為在投資方與重慶信威就採用McWiLL技術在柬埔寨建設全國通信網絡磋商時,投資方表示希望對McWiLL技術繼續觀察一段時間加以瞭解。基於市場開拓目的,重慶信威設立了柬埔寨信威,柬埔寨信威設立時的註冊地址由投資方提供。重慶信威通過柬埔寨信威先行建成測試網並驗證了McWiLL技術的可行性後,投資方決定投資柬埔寨信威。於是,2011年10月重慶信威將持有的柬埔寨信威100%股份全部轉讓後,柬埔寨信威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與北京信威及信威集團不存在同一控制或其他關聯關係。

問詢函中另一大關注焦點是關於買方信貸銷售模式的,對此公司方面回應道:自公司2011年著力開展海外公網業務以來,公司實現海外業務收入幾乎逐年增長且規模較大。海外公網業務收入快速增加的原因是基於公司具備開展海外公網業務的技術能力、公司根據自身技術及服務的特點進行了準確的市場定位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公司為海外公網業務合作伙伴提供買方信貸擔保並非影響公司海外公網業務收入實現的唯一因素。信威集團開展海外公網業務為海外運營商提供買方信貸擔保,形成或有負債,海外運營商承擔的債務並不屬於公司的債務,公司不存在隱匿債務的情形。

電信網絡建設往往需要較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投資巨大,對電信運營商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買方信貸已經成為國際電信運營商在進行通信設備採購時常見的融資方式。包括華為公司、中興通訊、摩托羅拉、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等國內外主要的通信設備及電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均不同程度的採取了買方信貸的模式以支持業務的拓展。金融機構方面,我國的國開行、進出口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銀行也已經逐步參與到該類業務的市場競爭中。買方信貸模式在國內外應用較為常見,公司不存在違規開展該類業務的情形。

公司針對海外買方信貸項目建立了嚴格的擔保審批機制,對海外項目目標國實際情況,項目建設規模、市場競爭狀況、國民收入水平以及海外項目盈利前景進行充分審查和評估。同時持續跟進採用買方信貸業務模式的海外公網項目,分析海外運營商的建設及運營情況,並要求運營商通過質押海外運營商的牌照、海外運營商或其投資者控股權等方式提供反擔保等方式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目前,公司上述貸款主體並未出現因貸款主體未能及時償還貸款本息而導致公司承擔代償責任的情形。

對於之前有媒體質疑公司57億元應收賬款是否存在虛構交易以及營收淨利與經營性現金流量嚴重背離等問題,參與本次核查的致同會計師事務所表示,信威集團主要應收賬款是海外客戶賬期內的正常欠款,應收賬款及收入確認符合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根據致同對買方信貸模式下提款(貸款)、支付貨款程序的瞭解,信威集團應收賬款不存在壞賬風險。而營收淨利與經營性現金流量不匹配主要是將買方信貸擔保的銀行存款質押作為經營性活動現金流出列報的緣故。

為了探究柬埔寨信威的經營狀況及還款能力是否會導致公司承擔實際債務,中介機構也到柬埔寨進行了實地走訪。從核查數據來看,自2013年10月開始投入商業運營起,用戶數量從2013年底的約3萬戶增長至2016年底的80萬戶,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00%。2014年和2015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也分別高達453%和732%。雖然目前柬埔寨信威尚未開始盈利,但McWill網絡大規模的網絡建設已經完成,已覆蓋超過90%的柬埔寨人口。

值得一提的是,信威集團對於不在交易所問詢範圍內的毛利率高的問題也給出瞭解答。公司表示信威的產品首次將公眾語音通信、寬帶接入與集群調度這三種需求使用一種技術進行了實現,運營商不再需要採購多種技術的設備建設一個結構複雜的網絡,不僅大大降低了運營商部署網絡的難度,節約了網絡建設的投入。同時降低了運營商的運營和維護成本,給予了運營商迅速開展多種運營業務的能力。因此信威在新興運營商市場具有較大的競爭力及議價能力,從而使利潤空間擴大。另一方面,信威作為中國唯一一家擁有多項國家和國際通信標準的企業,致力於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創立了SCDMA系統(中國通信標準)、McWiLL寬帶集群系統(ITU國際標準)等技術體制,並持有TD-SCDMA(ITU國際標準)的核心專利,提供的產品及服務附加值較高,並節約了大量專利授權費用支出。

此外,核查小組輾轉多個城市現場訪談了新聞報道中提及的楊全玉、王慶輝、吳健、汪安琳、蔡常富等個人股東,瞭解其取得公司股權的背景、資金來源等信息,核對了上述股東歷次股權轉讓協議、資金支付憑證等資料,證實不存在替他人代持股份的情形。同時,核查小組也取得了實控人王靖出具的關聯關係核查表,對其簡歷中涉及的單位或公司的工商登記等資料進行查詢與核對以及對相關機構單位原址的走訪與核實,並不存在重大不一致的情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