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如何辨別白鱀豚、江豚、中華白海豚:看它的吻和背鰭

涨知识|如何辨别白鱀豚、江豚、中华白海豚:看它的吻和背鳍

白鱀豚,體色較深,背鰭靠身後部,唇長約30釐米。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供圖

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白鱀豚科考隊傳來在長江蕪湖段發現兩頭疑似白鱀豚的消息,併發布相關視頻。已被宣佈功能性滅絕十年的白鱀豚再現長江,此消息無不讓人為之興奮。

遺憾的是,隨後就有專家根據視頻判斷,科考隊拍到的並非白鱀豚,而是江豚。

涨知识|如何辨别白鱀豚、江豚、中华白海豚:看它的吻和背鳍

江豚,體色深,無背鰭,唇短。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供圖

16日上午8時許,綠髮會官方微博再發消息稱,有專家認為,“綜合各方面因素,科考隊也許能看到目標,但是要拍到足夠大,足夠清晰的照片把握不是很大”。

綠髮會相關工作人員隨後亦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參與研判相關視頻的專家仍未給出最後的判斷,目前還不能確定科考隊拍攝到的是白鱀豚。

如何區分白鱀豚、江豚和中華白海豚?它們各自的特點有哪些?

從吻的長度來區分它們相對比較容易。5月16日,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一名水生生物專家向澎湃新聞介紹,白鱀豚的吻十分明顯。成年白鱀豚的吻一般長度可達30釐米左右,而中華白海豚的吻一般不足20釐米;江豚的吻則更加短,十分容易辨認。

體色也是區分它們的關鍵因素。白鱀豚一生中體色變化不大,背部呈青灰色,腹部為白色;而中華白海豚的體色變化明顯,其幼體背部是黑灰色,長大一點後,背部黑灰色會逐漸褪去,呈現黑灰色斑點,底色為青白色,成年後主要為白色,並隨著水溫變化,呈現不同程度的粉紅色,腹部則一直是白色;江豚通體基本都呈黑灰色,顏色在三者中最深。

此外,白鱀豚的背鰭更靠身體後側,且偏矮;中華白海豚的背鰭更高,更靠近背面的中部;江豚沒有背鰭。

“白鱀豚生活在長江裡,因為水體渾濁,視力基本已經退化,所以它的眼睛非常小,像小綠豆一般大;而中華白海豚生活在海里,視力挺好的,眼睛就大多了。”該專家介紹,“而且從體態上看,白鱀豚更優雅一些,中華白海豚更結實。”

十年前,白鱀豚被宣佈“功能性滅絕”,意味著這個曾經處於長江生態系統能量金字塔、食物鏈頂端的大型動物,已失去其在長江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功能,喪失了自我繁衍後代的能力。

而江豚和中華白海豚,其面臨的生存條件也岌岌可危。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專題論證會”召開,由中科院水生所研究編制的相關技術報告顯示,長江江豚保護已進入了最為關鍵的時期,目前可能是種群最後的拯救機會。

涨知识|如何辨别白鱀豚、江豚、中华白海豚:看它的吻和背鳍

中華白海豚,體色隨年齡增大變淺,背鰭靠近中部更高,唇較短。 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供圖

中華白海豚作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僅有的兩種鯨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一(另一種是白鱀豚),今年以來,其死亡消息不斷被曝出,甚至被漁民捕獲後當街宰殺。

(感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文字資料及部分圖片,感謝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提供部分圖片)

【鏈接】

白鱀豚

英文名:Yangtze River Dolphin

拉丁文名稱:Lipotes vexillifer

數量:自2000年以後,沒有再發現過

哺乳綱、鯨目、淡水豚科、白暨豚屬,又被稱為“水中熊貓”,是中國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以多種魚和其他物種為食。由於水利工程的開發,造成了白暨豚棲息地喪失或退化,加上船舶交通、漁業誤捕、港口建設等原因,使得白暨豚自2000年之後,就沒有再被發現過。

中華白海豚

英文名: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拉丁文名稱:Sousa chinensis

數量:約1200-1300只

哺乳綱、鯨目、海豚科、駝海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近危(NT)”。中華白海豚身體修長呈紡錘型,喙突出狹長,一般會從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為成年的粉紅色。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印度的東海岸、中國和澳大利亞。在中國主要分佈在東南部沿海,棲息於大陸架水域,水深不超過100m的海域。由於棲息地喪失、捕撈其他魚類時被誤捕等原因,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仍在不斷減少。

長江江豚

英文名: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拉丁文名稱: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

數量:1000-1800只

哺乳綱、鯨目、鼠海豚科、江豚屬,俗稱江豬,是唯一江豚淡水亞種,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全身鉛灰色或灰白色,貌似海豚。長江江豚是獨特的淡水豚類,僅在長江流域發現。他們的智力水平與大猩猩相仿,並普遍缺少背鰭。他們食用魚蝦,但過度的捕撈造成的生態破壞使得江豚尋找食物變得困難。在長江的一些地方江豚的食物鏈已經斷裂。

關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創建於1948年, 為全球的自然保護工作提供相關數據、評價和分析,向公眾、民間組織和私營部門提供知識和技術支持。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由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和幾個物種評估機構合作於1963年開始編制。每年評估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風險,將物種編入九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此名錄收集物種所面臨的威脅、生態需要、在哪裡生存、減少或避免物種滅絕的保護行動信息等,已被全球廣泛接受和應用。

關於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Wuhan Baiji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WBCF)成立於1996年12月25日,是我國第一個為長江豚類及其棲息地保護而成立的公募基金會。

自1997年始,基金會參與支持了包括2006年和2012年所有的大型長江豚類考察活動,並推動了包括鄱陽湖、洞庭湖等長江豚類重要棲息地的保護項目。同時,基金會大力支持參與天鵝洲及何王廟(集成垸)故道江豚的遷地保護區項目,為長江江豚保種工程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