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青白色动物跃出水面的照片,到底还有没有白鱀豚?

武汉晚报7月8日讯(记者姚传龙)2018年7月14日是白鱀豚“淇淇”去世16年的日子,16年来,无数人期待再次见到白鱀豚畅游长江。然而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即该物种因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稀少,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维持繁殖的能力。此后各类考察,人们再也没能确认一头活的白鱀豚存在。

今年6月2日,央视《朗读者》节目中,人们用朗读的方式怀念白鱀豚。节目结束,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被提及:到底还有没有白鱀豚?一旦确认没有,白鱀豚将是世界上第一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鲸豚类动物。

今年4月,斯洛文尼亚,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科组组长王丁研究员,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鲸类专家组主席兰迪·里夫斯,展示了一张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提供的照片。照片中,一头青白色动物跃出水面,露出细长的吻部和额隆——这是白鱀豚标志性的形态学特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白鱀豚被列为“极危”,因多次科考未见白鱀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曾几番动议,希望将白鱀豚列为“野外灭绝”,但这都被王丁否定。

“认定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消失,需要严谨的证明,证实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依然存在,也需要证据。”王丁直言,在证据缺乏的情况下认定物种野外灭绝有些草率;个人感情上,中华民族独有物种的消失是炎黄子孙之痛。

照片中,白鱀豚另一特征——背鳍,并未得到清晰呈现,因此照片中的动物仅被认定为高度疑似白鱀豚。尽管如此,这足以证明白鱀豚可能依然存在。同样,没有确凿的证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下次提出白鱀豚“野外灭绝”的时间谁都无法说清。

即便寻找白鱀豚如大海捞针,可考察会继续。寻找白鱀豚仅是考察的一部分,考察更重要的目的是调研和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长江内一系列生物如同一幅多米诺骨牌,一旦倒下,这副牌的最后一张必定是人类。

值得欣喜的是,从2017年考察的结果看,同样被世界自然联盟列为“极危”的长江江豚的数量减少趋势得到遏制。王丁相信,长江生态环境会逐渐变好,但前提是人们不懈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