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趙白鴿:下一站服務“一帶一路”

2017年5月9日下午,趙白鴿出現在人民日報社,這是她第一次面對眾多“人民系”的媒體記者編輯,她如今的身份是,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

當天下午的交流主題是,“一帶一路”與新型全球化。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藍迪國際智庫項目專家委員會主席後,65歲的她依然精力充沛,大量走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地調研獲得第一手材料。

人物丨赵白鸽:下一站服务“一带一路”

趙白鴿。圖/劉燁燁

新角色

相對於數年前那些質疑與口水的日子,趙白鴿這次顯得更加從容、淡定與自信。2011年6月郭美美網上炫富,中國紅十字會遭遇史上從未有過的信任危機,臨危受命,2011年9月,時任國家人口計生委副主任的趙白鴿調任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忍辱前行,擁躉者寡,時年59歲的趙白鴿由此被網友冠以“滅火隊長”。

2014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趙白鴿同志不再擔任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職務。三年時間裡,趙白鴿已經學會如何應對媒體,一位圈內知名記者甚至親切地稱她為“趙姨”,郭美美事件後,各地紅會仍出現過多起公信力危機事件,趙白鴿的做法是,找到爆料人或媒體記者的電話,親自致電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

百年老店,趙白鴿貢獻了“辛勤努力和紮實工作”,沒有人苛求這位和善的老人,她展現給外界的貴族般的氣質:謙遜、務實,這或許與她英國五年求學經歷有關,1989年,趙白鴿被授予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在講傳播時,你們都是行家,對傳播的功能和效益,一直是傳播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現在傳播學的三大特點是,人文旗幟的高揚、批判主義的興起、傳播速度的大大加快。”趙白鴿謙虛地說,“‘一帶一路’是全球化特別重要的載體,‘一帶一路’是中國倡議的,不能叫做中國的‘一帶一路’,傳播過程中,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如何準確表達與釋放這種功能,才能保證傳播的方向性、整體性與連續性。”

據介紹,藍迪國際智庫主要扮演著讓“一帶一路”如何具體落地的角色,是一個服務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新型國際智庫。過去,智庫的功能是提供諮詢和頂層設計建設,“藍迪”做得更多的工作是要讓一些項目切實對接、落地,更加接地氣。

利益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以和平發展為旗幟,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遵循平等、追求共贏,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引領人類的第四次全球化——新型全球化。

趙白鴿認為,全球充滿了失序和不平衡發展,世界正渴望更加公正的國際秩序:一個更符合對等與互惠原則的國際治理與經濟模式,一個更尊重多元化的全球公共領域,一個更能夠統籌全球大多數國家可持續發展,更能夠體現休慼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秩序。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一帶一路”對新型全球化的意義在於:一是改進全球治理結構,二是創造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一帶一路’是從提出到操作,已經成為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她強調。

趙白鴿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

“要致富先修路”,基礎設施在所有發展中國家有很大的空間。結合自己在巴基斯坦、印尼、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國家調研經歷,趙白鴿介紹了兩個案例,一個案例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中國積極參與和建設,包括電力供給、海水淡化、民用住宅建設,不僅僅是經濟,還包括社會、文化和生態建設,比如中國在當地建立了一批學校,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支持的醫院,還有社區服務等。

另一個案例是,印尼的雅加達到萬隆的高鐵,這段100多公里路,普通公路要走6個小時,現在中國參與的高鐵正在建設。

趙白鴿說,中國企業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化技術、軌道交通和工程機械上都採取了新技術,應用於發展中國家。比如太陽能、風能、建築新材料、IT技術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據瞭解,“一帶一路”沿線包括65個國家和地區,GDP總量達到21萬億美元,是擁有44億人口、1.04萬億美元貿易額的重要市場。“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進口商品中,65%的原油、42%的煤炭、92%的天然氣以及35%的棉花均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走出去

“每次談及民營企業走出去,就想到華為,華為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中國老是談一個華為,我們也沒有出息,其實有許多做得非常好的,我覺得都很了不起,我特別希望你們能夠去採訪。”趙白鴿說,“在我們平臺上,一個叫華信,它把全球能源進行整合,把能源的整個鏈條都串起來了,資產已經上千億;有一個叫泰豪集團,從緊急供電開始,它在巴基斯坦做得非常好,把教育與職業培訓、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結合起來,現在已經上市了。”

民企在“一帶一路”中有哪些挑戰?趙白鴿認為有三大挑戰,一是投融資體系政策上的障礙,二是民營決策能力抗風險能力差,三是話語權的缺失。

“建工業園區,必須是產業集群,讓中國企業‘抱團出海’,共同增強抗風險能力,中國企業走出去,沒有民營企業參與,白搭,如果總拿上萬億資產公司去和別人合作,誰敢和你玩?”趙白鴿善於“推銷”藍迪智庫,“民營企業是中國走出去特別重要的一部分,加強民營企業能力建設,迫在眉睫,藍迪智庫根據企業需求,分別設立法律、政策、標準、信息、金融、文化品牌等小組,對企業順利走出去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趙白鴿認為,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有六個需求:一是法律的需求,比如勞工法律、土地法律、稅收政策法律;二是對各國政策的瞭解,有哪些激勵和懲罰性政策,還要對各國政策及走向有充分了解;三是信息,特別涉及到瞬息萬變的信息、項目信息、政治經濟動態信息;四是匯率風險;五是文化和品牌需求,沿線國家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的都有,如果不瞭解文化,很難做好人心相通工作;六是很迫切的能力建設問題。

(《民生週刊》記者 張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