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中国好书介绍

受中宣部出版局委托,2014年3月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开展“中国好书”活动。该活动依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打造优秀图书发布平台,联合中央主要媒体和业内媒体建立科学、全面、权威的优秀图书发布机制,以每月推荐月度“中国好书”和年底推出年度“中国好书”的方式,逐步建立完善优秀图书发布渠道,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的好书。

自《冬牧场》和《羊道》之后,李娟只出版了一部诗集《火车快开》,一部散文集《记一忘三二》,几部重版书,却没有诸如前二者那样气脉相连的长篇散文。直到《遥远的向日葵地》结集诞生。

以往,李娟都是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辛勤劳作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而“向日葵地”里的李娟,却有点儿不一样。

她坦率地写下了自己的孤独和颠沛流离:

天刚亮我们就起来收拾行李,打包,装车。等折腾到一百公里外的耕地旁边,已经下午了。等全部家当卸下卡车,太阳已滑向彩霞簇拥的西方。

卡车开走后,四面愈发无遮无拦。我们和我们的家,如同被大风吹至此处的微小事物。

我在附近捡了几块石头,砌成一只简陋的三角灶,又拾了点干草引火。风很大,好(没有“不”字)容易才把炉火升起。

叔叔去寻找住处。他听附近的种植户说不远处有一个废弃的地坑,修理收拾一番,再架个屋顶就可以住进去。

我妈急于整理眼前小山似的一大堆物品——种子,粮食,饲料,煤,柴火,鸡笼鸭笼,被褥,床板,数十根碗口粗的圆木……忙忙碌碌,头也不抬。

我守着石灶添柴,被烟火熏得泪流如瀑。一扭头,看到外婆和赛虎站在不远处满地零乱的家什间默默凝视着什么。不远处的上空有一大朵惊异的云。

大地粗砺,四面地平线清晰而锋利。

我们破破烂烂的家,我们潦草而唐突地突然出现。

……

兔子跳跃前行,它的轻盈与眼下的寂静是同一质地。

这时又出现一只,在一块大石头上以后肢站稳后,一动不动朝这边探望。于是寂静的程度随之加倍。

第三只兔子的出现将寂静乘以三。

兔子越来越多,寂静越来越巨大、清澈。

静得,我扭动一下脖颈都是巨大的动静。

……我站在那里,复杂、混乱、喧嚣、贪婪。被寂静重重围裹,张口结舌。

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她写下他们一家永远漂泊游离无所归依的动荡心情:

像我们这样的人……自己都不知自己来历的逃难者的后代——我连爷爷和外公的名字都不知道——身世潦草,生活潦草。蒙古包也潦草,偶尔来个客人,慌张半天。和人的相处也潦草,好像打完眼下这茬交道便永不再见了。潦草地种地,潦草地经过此地。潦草地依随世人的步伐懵懂前行,不敢落下一步,却又不知前方是什么。

我去过电站职工的宿舍和食堂。朴素整洁,井井有条,是足以安心生活很多年很多年的地方。令我暗生嫉妒。

我一边把拾好的柴枝拢作一堆抱起来,一边想:眼下这狼狈潦草的生活只不过是暂时的而已。

可是,再想想,好像从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就一直这样了……好像我是“暂时”活到现在似的。

她那干练坚强又满怀激情的母亲是这样的:

劳动纯洁而寂静。我妈心里惦记着该锄草的那块地,惦记着几天后的灌溉,惦记着还没买到的化肥。所有的这些,将她的荒野生活填得满满当当。

她扛着铁锨从地东头走到地西头,心里一件一件盘算。突然一抬头,看到了世上最美丽的一朵云。她满满当当的荒野生活瞬间裂开巨大的空白。她一时间激动又茫然。

她想向世上所有人倾诉这朵云的美丽。

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她想:在倾诉之前,得先想好该怎么说。于是她就站在那里想啊想啊。云慢慢变化,渐渐平凡。她心中的措辞却愈加华美。

她又想唱歌。仍旧想不起一首。这时她发现兔子不见了。她想,兔子和云之间肯定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至少,它们都是白的。

赛虎也是白的。但它是不安之白,退避之白。它有无限心事。它总是不被允许进入葵花地,因为它的腿受过重伤,我妈不忍心它走动太多。

她对它说:“不许跟着我,就在这里自己玩。我一会儿就回来接你。”

它似乎听懂了,原地卧下。我妈边走边回头望。它一动不动凝视她,乖巧得近乎悲哀。

它是黑暗之白,破碎之白。

我妈无数次离它远去,也无数次转身重新走向它,抱起它,一同深入葵花地深处。

她也写了她亲爱的外婆,亲爱的外婆是这样的:

外婆死了以后,她的灯才慢慢亮起,慢慢照亮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和我们往后的道路。

……一滴水消失在大海之中。一生寂静得如同从未在这世上存在过。但她仍圆满完成了她的使命,作为最基本的个体被赋予的最最微小的使命——生儿育女,留给亲人们庞大沉重的个人记忆、延绵千万年的生存经验及口耳相传的古老流言。

她穷尽一生,扯动世上最最脆弱的一根缆绳。

我看到亿万万根这样的缆绳拖动沉重的大船,缓缓前行。

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在空空戈壁,世界尽头,矛盾重重着,关心自然、关心人类。她写下人类向自然掠夺的每一块石头,勒索的每一滴水:

我还看到了戈壁玉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植物白嫩的根系暴露在日光暴晒之中。

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翻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处。

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王国的覆灭吧?

亿万万蚁窝和虫穴的毁灭,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天地之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里。

所以戈壁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饰物一碰即碎。

……

去年那场大旱,不只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

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

他的意思大约是,捡石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他的说法有点像汉族的“风水”说。

虽说是迷信,但我妈毫不犹豫地表示认同。她是灾年的受害者,关于灾难的一切解释都全盘接受。

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巨量的水被截流,上下游生态生生断裂,亿万鱼类的道路被封堵。鱼群想要回溯,想要产卵,却只能在春天里,在大坝的瀑布下,无望地徘徊……所有这一切,只不过为了“新鲜的电”,为了令眼下的水温更暖和一些,为了让人类干干净净地活着。

于是,又觉得此刻像是在朽坏的末世洗澡,像在一个冲着无底深渊无尽堕落的洗澡间中洗澡。

洗啊洗啊,好像不只为了洗净尘垢,还想要洗去一身的罪过。

……

这本书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某一天,李娟害怕自己陷入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太深,也可能是她意识到,她与这个世界已经渐行渐远了,才会把这段十年前的经历,以如此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她说,那片孤独的向日葵地,是她无尽的时光啊,也是一场无尽的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