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熱搜的一天和“無聲”的漁港

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

作者 | 阿七、小田

資料蒐集 | 撈麵、鄒一燦

11月8日傍晚到深夜,泉州市和泉港區的新聞辦接連發出三篇通報,回應“碳九”洩漏事件,為泉港成為網絡熱搜的一天畫上句號。

就在這天早上,當地環保局公告稱,大氣指標已恢復正常,並持續改善向好。而村民肖妮(化名)則帶著剛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回婆家——泉州城區,她擔心空氣中遲遲沒有散去的味道會傷害孩子。

“有一點刺鼻,有點像煤氣的味道,又有點像是汽油的味道。”另一個村民肖鵬(化名)這麼描述當日“恢復正常”的空氣。

“無聲”

五天前的4號凌晨,泉港一艘油輪在裝船過程中,有6.97噸“碳九”洩漏——這是一種在石油提煉時獲得的產物,易揮發,又分為裂解碳九與重整碳九,毒性不大但存在一定毒性,

在不同狀態下對環境與人體的危害也不同。官方通報稱,洩漏是船舶與碼頭連接的軟管法蘭墊片老化破損造成,這已初步認定為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引發的環境汙染事件。

碳九洩漏後,周圍的水域都受到汙染,漁戶養殖的魚類大量死亡,而揮發後的碳九,也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4號當日12時,距離洩漏點最近的上西村,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監測結果達到14.9mg/m3,而企業廠界標準為不超過4mg/m3。

不過,這起事件在事發之初並未引起關注。一名在泉州上學的學生告訴NGOCN,據其瞭解,身邊很多人直到6號才知道發生了洩漏。

漁民肖鵬和好些當地人都有在網絡發帖,講述村裡因碳九洩漏被汙染的情況,但他看到有人在留言中評論稱,村民大驚小怪。“被別人說到我們好像沒事找事一樣。這些是真實發生的呀。”肖鵬告訴NGOCN,他覺得很生氣。

直到11月7日晚上,一篇相關推文在網絡被熱傳,此事才受到關注。其微信指數在8日上升超過1400%。

昨日開始,泉港汙染的情況得到多家媒體報道,其中包括《人民日報》,但前述的推文已經被刪除。此外,有網友質疑,包括“泉港碳九”“泉港碳九洩漏事故”等話題在熱搜榜從第二名一直掉到三十幾名,但排名靠前的熱搜話題,無論閱讀量還是討論人數都比泉港相關話題要低。

通報數據不全,汙染指數取低不取高

52人感覺身體不適,到院求醫

資料顯示,最早的通報由泉港區環保局在4號早上約11時發出,當日晚上便發新通報稱,4號下午18時碳九洩露海域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直至8號早上,網絡熱傳泉港碳九洩漏的消息,當地環保局才再發出一份聲明,其中公佈了4號至7號的空氣監測數據。

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

8日泉港區環保局通報

但是,NGOCN對比8號晚上福建省生態環境廳通報的數據,發現事故發生當天即11月4號和11月5號,泉港區環保局均無在通報提及當天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VOCs監測最高值。

此外,11月8號洩漏點附近三村的VOCs數值範圍比11月7日高,但泉港區環保局卻在其通報稱空氣“持續改善向好”

不止是空氣數據,海水水質數據也存在“數據衝突”。

泉港區當地廣播電視臺在6號的通報稱,泉港區海水水質檢測到石油類含量均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但是,泉州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檢測數據顯示,6日10時左右肖厝網箱養殖區海域石油類僅符合第三類海水水質標準;東港石化碼頭區海域石油類僅符合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

;8日數據顯示,肖厝碼頭監測點仍處於第三類海水水質範圍

即不管是空氣質量和水質,當地前期通報的數據都比更完整的監測數據要“優良”。

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

製圖:阿七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之前的通報中,泉港區環保局都只是把洩漏的物質稱為“碳九”,而沒有公佈究竟是“裂解碳九”還是“重整碳九”。

由於兩種“碳九”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都不一樣,這也成為外界關心的一個焦點。直到8日,“裂解碳九”的名稱才在泉州市政府的一份通報中出現。

據當地人反映,汙染問題已經直接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肖鵬告訴NGOCN,肖厝村小學昨日正常上課,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受影響,特意為孩子請假。肖妮也表示,有學生出現喉嚨不適、咳嗽的情況。在當地人的群組裡,流出一張照片:一個班上有20多名學生戴著口罩。

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

圖片由肖鵬提供

截至昨日下午17時,泉港區醫院累計接診的疑似接觸碳九洩漏的患者達到52人,其主要症狀有頭暈、噁心、嘔吐、咽部不適。其中有10人留院觀察,包括一名曾在洩漏水域溺水,後出現吸入性肺炎的患者,據悉他已從重症監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

村民:化工廠包圍村子

洩漏致漁戶損失慘重

泉港區屬福建省泉州市下轄,在湄洲灣南岸,其天然良港被譽為“中國不多,世界少有”。正是這一優勢使得它被規劃成福建重要的石化港口。

統計顯示,今年累計至八月,肖厝港區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有1301.71萬噸,而石油化工產業產值達到711.81億元,其產值在當地整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佔比超過一半。

同時,當地的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是全國九大石化基地之一,連續六年為中國化工園區20強。

但長期存在著“廠居混雜”的現象。

2016年,當地推進石化工業區周邊的綠化隔離帶建設,試圖實現“廠村分離”。資料顯示,為此當地政府在2017年時進行拆遷,總拆遷量約553.7萬㎡,拆遷涉及人口約5.27萬人。

但肖鵬表示,其所在的村子周圍,在近五六年來多了不少煉油廠、化工企業,並能感覺到村裡空氣逐漸變差。

肖妮也感覺化工廠在近年有增加的趨勢,而且不時會出現刺鼻的氣味,她說知道有人會打電話給環保局投訴,但沒有用。

“那些化工企業把我們村子都包圍住了。以前號稱是長壽之鄉,後面什麼化工廠火電廠,現在政府說是能源之都,真是笑人。現在我戲稱是癌症之都。這幾年多了很多癌症的人。”肖鵬說道。

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

當地化工園的產業地圖,圖片來源自泉港區政府官網

在肖厝村附近就有眾多化工企業,根據多個電子地圖顯示,泉港區有化工企業17家。

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

事故所在地周圍的化工廠地圖

本次洩漏令漁戶損失慘重。據從事漁業養殖的肖妮描述,11月4日之後,她家網箱中的魚大量死亡,這幾天陸陸續續漂浮上水面。

她統計家裡有80多個養殖網箱,每個網箱都有約2000多條魚,在碳九洩漏後“都沒有了”,預計損失有幾百萬元。

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

受汙染的海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肖鵬介紹,肖厝村目前從事漁業有近百戶村民。福建省內不少地方的魚供應都有來自他們村。11月4號,泉港區農林水局發佈了《關於暫緩起捕、銷售、使用轄區肖厝村海域水產品的緊急通知》,稱相關水產品能否食用待水產監測報告出來後再做決定。

肖鵬與肖妮都表示,肖厝村的大多漁民每個月都需要交“會子錢”——即按照利息每個月償還原先向較為富裕的漁業家庭的藉資。肖鵬說,按照他家的藉資,他每個月還要還幾萬元,至少要持續四、五年。

在11月7號白天,肖妮見到了鎮上來做養殖戶摸底調查的工作人員,他們在當地對漁業養殖戶清點各戶網箱。但對於賠償的問題,肖妮得到的答案是“日後再解決”。

靠出海捕魚為生的肖鵬,則更關心水質和日後生計的問題,他說:“哪怕政府賠償肯定也不會很大,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告訴我們海水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問題,我們後面都不用做了。”

昨晚發佈的《泉州市政府新聞辦通報福建東港石油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碼頭化學品洩漏事件及處置情況》中,只有一處提及對養殖戶的賠償,但沒有明確的規劃,通報寫道:“啟動養殖戶受損情況評估,依法協調解決損失賠償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此外,通報統計出此次受影響的養殖戶有152戶,而針對水產品的管制,則需要

根據檢測規程需連續三週(自11月4號起)檢測無裂解碳九殘留物,才可以解除。

關注環境汙染,還可以看

掃碼訂閱NGOCN精選郵件

看到真實的世界

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泉港:热搜的一天和“无声”的渔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