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密码|79%的茶友都不知道的茶学专业知识(九)

茶学1000问,本次41-45问,持续更新中。

欢迎大家留言更多茶学专业知识,我们共同学习交流。

41、是“蹭茶”?还是“趁茶”?

蹭”字在中文词典中解释为:慢腾腾地行动,其中包含着无所事事,消磨时光之意。“蹭茶”者多是眼前一杯茶,却无暇关心,更无法体会茶的好坏,因而“蹭茶”多与茶叶无关。

现今茶人也有一句口语曰“趁茶”。意指茶人在各种茶事活动中,为得到一杯好茶而不择手段。在这里,“趁”字被赋予了利用时间、机会,不顾一切得到的含义。更有“趁火打劫”的气势和“趁热打铁”的速度。

茶学密码|79%的茶友都不知道的茶学专业知识(九)

42、茶叶“发酵”,你真的弄清真相了吗?

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

但在茶叶中的“发酵”一词,在中国茶叶的惯用语境中,则与上述微生物发酵全然不同。在茶叶中,同一片绿叶是通过控制生物氧化而被加工成各类茶,这一过程也被错误地称作“发酵”。这一过程更像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也许更应该被称作“生物氧化”。茶叶的“生物氧化“是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

茶学密码|79%的茶友都不知道的茶学专业知识(九)

43、喝了这么久的茶,你知道何为“回甘”?

回甘是人们饮茶常有的自然感官效应和对于优良茶叶滋味的正面评价。回甘效应是主要由苦涩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涩,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涩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其感官体验主要表现为:“入口微苦,回味清甜”、“入口苦中带甜,随后苦味渐消,甜味渐长,甜的余味较苦味长”等特点。

茶学密码|79%的茶友都不知道的茶学专业知识(九)

44、茶叶香气是怎么形成的?

已知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很多,是香气物质组成不同之故。一种香型并非一种香气物质的反映,往往是以数种香气物质为主,配合其他数十种微量香气物质所组成。

茶叶香气,有的是在制茶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在加工时,原有香气物质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茶叶的香气,与茶叶嫩度、品种、季节、栽培生态条件和制造技术、仓储变化,都有很大关系。

茶学密码|79%的茶友都不知道的茶学专业知识(九)

45、油茶树、茶叶树你分的清吗?

油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属于油茶种,最大的特点是:果实用于榨油。叶子形态:油茶树植株形态为常绿灌木或中乔木,叶子呈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花朵形态:油茶花的花瓣单叶互生,花瓣颜色是雪白雪白的,中间还有淡黄的蕊。

茶学密码|79%的茶友都不知道的茶学专业知识(九)

茶叶树最大的特点是:叶子可制茶,种子可榨油。叶子形态:茶叶树植株形态为乔木、小乔木或灌木,嫩枝无毛;叶子呈现长圆形或椭圆形;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均有人采茶。树干形态:一般我们看到的茶树,多为制茶的经济作物,经过人工管理,所以树干不会很高。但云南野生的古茶树,植株非常高大,树高可达10米以上。

茶学密码|79%的茶友都不知道的茶学专业知识(九)

欢迎大家留言更多茶学专业知识,我们共同学习交流,茶学1000问,本次36-40问,持续更新中。。。

茶学密码|79%的茶友都不知道的茶学专业知识(九)

茶小叶习茶笔记

2019.01.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