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嘯:古董首飾都是孤品

以小見大,折射歷史

無論是全舊還是半舊的古董首飾,它們都帶有自己的時代特徵和風格。宋人的素淨、明人的雅緻、清人的繁盛,維多利亞時代的浪漫、奢華、唯美,或者是裝飾藝術時期特有的幾何風格。

首飾如服飾,都有時代特點。無論東西方,每個時代的首飾特點也都和其時代的主流文化和精神相契。在中國,唐代渾厚大氣,宋元素美清新,明代文人氣質的濫觴,也在首飾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到了清代,或許和滿文化有關,首飾也一變為繁複熱鬧。

在西方,各時代和國家之間不盡相同又互為關聯,比較有名的是“維多利亞時期”,由於強國領土擴張而多是對異國文化的吸收,以及短暫而影響巨大的“新藝術時期”,一戰以後則是帶有顯著現代主義風格的“裝飾藝術”時期等。

馬嘯:古董首飾都是孤品


康渝春作品:雲南大理國南詔時期青銅牛頭。18K金製成香盒

手工與定製

純手工產品擁有流水線永遠無可比擬的靈魂之美。直到20世紀60年代,珠寶都是全手工製作的。

每一件珠寶上都凝結了技藝精湛的老工匠幾個月甚至超過1年的心血。由於寶石獲得不易,又往往是皇室貴族專供,所以在當時只有最頂尖的工匠才能接觸到寶石級別的珠寶。

受當時生產力的侷限,古董珠寶的切割不如現代珠寶精確閃亮。但機械化量產的現代珠寶拋磨過程較籠統,沒有人工製作的細緻。古董珠寶有很多獨特製作工藝,這樣的工藝代代相傳,現如今只能在部分頂級珠寶品牌的高級珠寶系列中覓其蹤影。

馬嘯:古董首飾都是孤品


康渝春作品:戰國時期紅縞瑪瑙環殘片制介指。18K金

古董珠寶均為定製且唯一款式。每件作品都是孤品,在全世界找不到完全一模一樣的兩件古董珠寶。一般當皇室貴族得到一顆美豔寶石後會交給工匠,工匠根據當時的潮流,及主人的品味喜好,手繪設計稿,製成模具,先用半寶石做一件成品,再開始手工精心雕琢真正的寶石。

如收藏家和古典首飾設計師康渝春先生所指出:如果說珠寶首飾圈內不像書畫那麼贗品橫行,主要就是在於古董首飾都是孤品,造假成本太高,而且因為都是單件,也無從模仿。

昂貴和投資價值

即便是一般民間所用古董首飾,也都是採用天然稀有材質,精品古董珠寶則更是材質珍貴,加上有歷史感,式樣獨一無二,在2003年至2013年間,古董珠寶保持強勁上漲勢頭,價值增幅達150%以上。

馬嘯:古董首飾都是孤品


康渝春作品:明代孔雀石皮帶扣改制胸墜。18K金

本文節選自《收藏/拍賣》雜誌2016年9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