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藍”-(百家姓)

文字-“藍”-(百家姓)

藍 讀音 lán

  • 部首 艹 筆畫數 13 五筆 AJTL
  • 參考:藍 襤

藍(藍-lán-名詞)

(形聲。從艸,監聲。本義:蓼藍)

⑴ 同本義 [indigo plant]。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形似蓼而味不辛,幹後變暗藍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葉也供藥用。又泛指葉含藍汁可制藍靛作染料的植物

  • 藍,染青草也。——《說文》
  • 終朝採藍。——《詩·小雅·采綠
  •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 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 木藍、菘藍、馬藍等

⑵ 佛寺。梵語伽藍的簡稱 [temple]

  • 寶剎名藍之外,又家供養佛堂。——清·阮元《小滄浪筆談》

⑶ 姓(見下)


藍(藍-lán-形容詞)

⑴ 顏色的一種。像晴天天空的顏色 [blue]

  • 秋鳸竊藍。——《爾雅·釋鳥》
  • 注:“青也。”
  • 上有蔚藍天。——杜甫《冬到金華山觀》
  • 以藍手巾裹頭。——明·魏禧《大鐵椎傳》
  • 藍鬱郁(藍藍);
  • 藍榜(鄉會試時,只要答卷不合規定,或者有了汙損,就把它用藍筆寫出,截角張榜公佈,並取消該考生的考試資格);
  • 藍湛湛(形容極藍)

⑵ 假借為“襤”。衣服破爛 [wornout]

  • 篳路藍縷。——《左傳·宣公十二年》
  • 藍藍(衣服破舊的樣子);
  • 藍蔞(形容衣服破舊)

藍(藍-lán)

⑴ 用靛青染成的顏色,晴天天空的顏色:藍盈盈。蔚藍。藍本。藍圖。

⑵ 植物名,品種很多,如“蓼藍”、“菘藍”、“木藍”、“馬藍”等。

⑶ 古同“襤”,襤褸。

⑷ 姓。

來源一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昌奇,屬於帝王賜姓為氏。藍氏祖先為炎帝神農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據《藍氏族譜》記載,藍氏的受姓始祖是昌奇,“昌奇為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生於帝榆罔二十二年(公元前2738年待考),臨誕時有熊國君貢秀藍一株,帝甚喜,因賜姓曰“秀藍”,賜名曰昌奇,後任為火旺,分封於汝南,遂以此地名為郡,後子姓蕃衍,遍處雍、青、徐、荊、益、冀、幽諸州,布甲天下,今之藍氏皆公遺裔”,汝南堂名即源於此。該支藍氏一族,自族譜記載至今已經傳有一百五十三世之多,可謂泱泱大族矣。

據歷史文獻《藍氏族譜》記載,藍氏傳至十代藍善,助夏禹治水,因功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今山西安姨),嗣後,藍氏子孫又徙遷陝西,隱居長安、甘肅隴西、湖廣荊州、上元(今江蘇南京朱紫坊)等地。藍氏族人大多尊奉昌奇為藍氏的始祖。

來源二

源於嬴姓,出自遠古賢者伯益之後裔秦子向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戰國中期的周顯王姬扁二年(魏惠王魏罃三年,公元前367年),秦獻公嬴連(嬴師隰)為了向東發展,在蒲、藍(今陝西藍田)等地設縣,逼迫魏國邊境。

在秦子向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藍氏正宗。

來源三

源於嬴姓,出自戰國時期中山國大夫諸君,屬於以封邑地名稱為氏。諸君,為戰國時期中山國的宰相,因封地在藍(今河北遷安),世稱藍諸君。

在藍諸君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地兼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來源四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後期楚國大夫亹,屬於以居邑地名稱為氏。春秋後期,楚國有個大夫叫亹,因出任藍縣令尹(今湖北荊門),因此後世稱其為藍尹亹。

在藍尹亹的後代子孫中,有以先祖官地兼稱為姓氏者,稱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來源五

源於回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認祖歸宗—中國百家姓尋根》記載:回族藍氏是“由伊斯蘭人名(來自阿拉伯語),借用發音相近的漢字姓。入關後便採用了單字漢姓藍氏。回 族中的藍氏,因明洪武年間“藍獄”(處罰藍玉及家族),其資料相當匱乏。在歷史文獻中,藍氏又往往被誤記為“蘭”姓。 如藍楚芳,在史籍《太和正音譜》中為“藍”,而在史籍《錄鬼薄續編》中則為“蘭”,在史籍《西域文化名人志》中又說:“蘭楚芳,又作藍楚芳”。明朝初期的大將藍玉,官方資料均為“藍”,民間則簡筆記為“蘭” 。藍 姓回 族,自清代 雲南回 族藍朝鼎(藍 二順)及其哥藍朝柱(藍大順)在雲南昭通府[1]開始事變,後攻至四川、陝西,兩兄弟領導的雲南回族事變 失敗後(詳見相關文章 清代雲南、四川、陝西回民事變),在陝西、新疆等地有少量分佈。

特別注意

作為回族的藍姓、 蘭姓,是回 族的同音又一姓,不能“藍”、“蘭”不分。 但是因“藍玉案 ”,改“藍”為“蘭”者應當別論。 回 族姓氏中有音同字不同的“同源異姓”現象,但回 族蘭氏與藍氏卻不同源,不可混同!已確定姓藍的大多是瑤族【少數漢族】

來源六

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有藍氏族譜記畲族的藍氏來源於畲族的創世祖盤瓠的次子名叫藍光輝,受封護國侯,居處汝南郡,為畲族藍氏的始祖。有的畲族藍姓族譜錯記藍光輝又名藍昌奇。宋、元兩朝之後,一部分或者是為了躲避 統治者的殘酷屠殺,或者是出於對漢族文化的崇敬,總之逐漸改變了自己的族稱。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百年,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省的漳浦、龍海、上杭一帶,廣東省的大埔、饒平等地區,許多藍氏族人方一致恢復為畲族的民族屬性,總人口竟然多達數萬之眾。

《水經注》記載盤瓠王生於周平王宜臼七年五月初五,為盤、藍、雷三姓之祖。周莊王四年二月二遊沅陵鳳凰山伏獵因山羊所撞捽下山崖掛樹歿,三男一女將盤瓠王屍取下屍首被鴉所食損以糥米飯撞餈補之黑布包好安葬,時年七十三歲。

來源七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藍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藍人,亦稱襤人、濫人,是商末周初的周族王室內宮設置的一種官位,主要職責就是排解君王的憂慮和精神緊張,實際上類似今天的相聲演員,具有精神醫生的職責。因其穿著五顏六色的花衣服,所以稱襤人、或濫人。在史籍《大戴禮》中記載:“藍人,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在藍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藍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藍氏。

來源八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布雅穆齊氏,亦稱布雅齊氏,滿語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里、黑龍江沿岸。後多冠漢姓為閻氏、藍氏等。其藍氏鼻祖為布雅穆齊·富爾賽,滿洲鑲黃旗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擔任藍翎長,就是前鋒校尉的助手,由驍勇善戰的勇士充任,平時負責管理日常旗務的副排級,每甲一人,在滿洲八旗中,每旗約有十一位藍翎長,正九品官秩。布雅穆齊·富爾賽後來累官至甘肅提督、西寧鎮總兵。在布雅穆齊·富爾賽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首任官職“藍翎長”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⑵.滿族叢尼勒氏,滿語為Congnile Hala,據史籍《長白山先民傳》記載,滿族姓氏,世居地待考,所冠漢姓有藍氏。其藍氏鼻祖為叢尼勒·德恆,滿洲鑲黃旗人,原為吉林駐防,後在清咸豐三年從徵鎮壓太平天國有功,特賞藍翎。在叢尼勒·德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受賜“藍翎”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⑶.滿族德敦氏,滿語為Dedun Hala,滿語“站”,世居黑龍江兩岸,後多冠漢姓為杜氏、鄧氏、藍氏等。其藍氏鼻祖為德敦·明慶,滿洲正白旗人,原在黑龍江駐防,清道光八年晉升為藍翎侍衛,後累官至正白旗都統。在德敦·明慶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榮耀的“藍翎侍衛”為姓氏者,漢化為單姓藍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昌奇公

昌奇公為炎帝神農氏十一世孫帝榆罔之子,臨誕時有熊國君進貢秀藍一株,帝甚喜,因賜姓曰藍,賜名曰昌奇,後分封於汝南,遂以此地名為郡,後子姓蕃衍,遍處雍、青、徐、荊、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藍姓皆公遺裔”,汝南堂名源此。另外,藍氏是神農氏醫術和農業技術的繼承者。

種玉堂

子向。戰國時秦國人。梁惠王(即魏惠王)三年(即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為藍君,藍即藍田,即今陝西藍田縣,藍田位於秦嶺之北,藍水之東,以產美玉而名聞天下,子向之後以地為氏,稱藍姓,並尊子向為其始祖。

戒君堂

大夫 亹。本宗源自羋姓。楚國公族大夫 亹,因任藍縣尹,世稱藍尹 亹,後裔子孫亦以地名為氏,其後代以藍為姓。為本宗得姓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