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省跨境收支創歷史最高水平

2018年全省跨境收支創歷史最高水平

2018年,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山西省對外經濟穩中向好,跨境收支規模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全省跨境收支399.3億美元,同比增長35.9%,同比多增105.5億美元,比2013年的歷史高點多增84.2億美元。全省跨境收入206.8億美元,跨境支出192.5億美元,順差14.3億美元,同比多增27.7億美元。全省結售匯136億美元,結匯75.6億美元,售匯60.4億美元,順差15.2億美元,同比多增8.4億美元。我省跨境收支和結售匯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跨境收支和結售匯實現雙增長、雙順差

全省跨境收支同比増長35.9%,跨境收入、支出同比分別增長47.5%、25.3%,跨境收支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為淨流入。82.9%的跨境收支集中在太原市,太原市成為山西省對外經濟發展的橋頭堡。跨境收支主要來自於電子設備、鋼鐵、中高端裝備製造。由於匯率雙向波動的加大,全省結售匯仍然保持較低水平,増幅明顯低於跨境收支増長,結售匯同比増長1.1%。結匯同比增長7.0%,售匯同比下降5.4%,順差同比擴大124%

二、貨物貿易跨境收支持續增長,收支順差繼續擴大

全省貨物貿易跨境收支308.9億美元,同比增長42.9%,收入161.6億美元,同比增長41.4%,支出147.3億美元,同比增長44.7%,收支順差14.3億美元。加工貿易是貨物貿易跨境收支的主要來源,佔比達75.5%,同比擴大了4.2個百分點,主要來自於電子設備加工。一般貿易同比增長了18.8%。主要集中於電子設備、鋼材原料、醫藥、太陽能板、車輪、金屬礦等。全省前10家企業佔比達到79%

三、服務貿易跨境收入大幅增長,扭轉了長期以來逆差狀態

全省服務貿易跨境收支33.4億美元,同比增長43.4%,順差4.8億美元,扭轉了服務貿易長期以來持續逆差的狀態。維修服務帶動了服務貿易跨境收入的大幅増長,服務貿易跨境收入19.1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支出14.3億美元,同比下降9.2%。僅電子維修服務收入18.1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居民個人對外匯市場波動的適應性進一步增強,購付匯意識更加理性。全省居民個人購匯20.8億美元,同比下降7%。

四、直接投資成績喜人,資金注入行業進一步擴大

全省外商直接投資流入10.2億美元,同比增長10.2倍,剔除國企混改項目流入因素後,外商直接投資流入2.2億美元,同比增長1.4倍。製造業和服務業佔比高達90%以上。相比上年同期,實際利用外資新増行業中製造業明顯增多,包括食品、金屬製品、專用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外資結構明顯改善。電力能源、環保等新興產業成為外資青睞的投資熱點,同比分別增長1.6倍、3.1倍。

境外直接投資流出2.3億美元,同比增長64.9%。主要以實業投資為主,主要涉及製造、建築、採礦,佔比分別為53.0%、24.5%和13.5%,投資結構趨於優化。房地產業境外投資資金流出大幅減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不斷擴大,涉及11個國家,較上年多增4個;境外直接投資規模達到1.1億美元,佔到全部投資總額的49.3%,同比增長5.1倍

五、遠期結售匯規模繼續擴大,企業避險意識明顯增強

全省遠期結售匯履約31.6億美元,同比增長28.6%。佔全省結售彙總額的23.2%,較上年提升8.5個百分點。其中,結匯履約26.8億美元,同比增長48%,售匯履約4.7億美元,同比下降26.2%。財務中性理念進一步增強,企業對沖匯率風險意識逐步增強,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匯率預期逐步趨於穩定。(王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