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这个档期,有两部电影都拿到了8分以上的好成绩,一部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阿米尔·汗出品的《神秘巨星》,另外一部则是在中国相对没那么大号召力,但其实得奖呼声非常高的《奇迹男孩》。

《奇迹男孩》改编自同名的美国当红小说,讲得是一个因为基因缺陷导致面部畸形的男孩,五年级第一次去公立学校上学的故事。

因为《奇迹男孩》的片花非常吸引我,又知道主演是完全看不出原本面貌来的影帝级正太雅各布·特伦布莱,我从几个月前就非常期待这部电影了。

这是他本人:

《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这是他在电影中的样子:

《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看完这部电影,你不得不感叹,“天分”这样东西就是实实在在存在于一部分人身上的,雅各布,一个如此貌美的小男孩,竟然可以将一个对外貌极其自卑的孩子,所有的喜怒哀乐完全表现出来,一蹙眉一颔首,都可以扎进观众的心里。

如果说有些演员演戏是要靠生活经验,那么雅克布靠得可能就是上帝的礼物了。


作为一个泪点比较低的人,这部片的观影过程真的是,只能用“哭到脱力”来形容。

跟很多从维娅 (Via)和外婆那段回忆开始哭的朋友们不一样,我其实从看到奥吉(Auggie)一出场那副坚强又懂事的样子开始就已经不行了。因为这立刻就挑动了极大的共情——让我想起了那个因为青春期长痘痘,对初中入学那天感到压力山大的自己。

《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爸爸在给奥吉做心理建设,他懂事地说:“收到”。

和很多恶意煽情的“催泪大片”不同,《奇迹男孩》全程都透着一种暖意。就像很多观众感受到的那样,它几乎就是一部都市童话,里面极少数的恶意只是浮光掠影,最终是为了衬托这里面每一个人闪着光芒的善意。

而且相比于常见的传记类电影,《奇迹男孩》还进行了一些创新,虽然主角依然是五年级男孩奥吉,但电影却通过分章节的形式进行了视角切换,一般传记电影中只能被侧写的配角,忽然成为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并以他们的视角来推动剧情。

这种做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更增加了这部电影的厚度,同时也创造了使感动加倍的意外感。

我个人非常喜欢关于维娅的那一段,而且我认为,维娅是整部电影里最贴近现实的一个人。

《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维娅就是那个“隐形人”

维娅几乎就是那种传记中典型的隐形人,人们最先关注得都是那个“特别的主角”,然后是父母,然后很难很难地,才注意到“另一个孩子”。而在《奇迹男孩》中,镜头第一次正面给了这个隐形人,然后人们第一次发现,她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也有她的喜怒哀乐。

《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这一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本片的第一个泪点

在一个非独生子女的家庭里,争夺父母的宠爱几乎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态,但是对于维娅这样的孩子来说,情况还要更复杂一点。因为“争宠”这件事是不被允许的,而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不忍心做出这样的举动。她也深爱她的弟弟,她也深知他的苦痛,所以她接受和认同他会得到更多的关爱,但另外一方面,她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同样也渴望父母的一点注目。

《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她也很爱弟弟

所以当维娅回忆中的外婆,对她说出:“你是我最爱的孩子”的时候,这一定是这个常常被忽略的姑娘心目中,一句最渴望听到,却又从来不敢奢求的话语。

除了维娅之外,这部电影里的每个角色,身上都有着现实人生的缩影,无论是因为容貌特殊而自卑的奥吉,被父母忽略又被好友忽然冷落的维娅,暗暗羡慕好友家庭美满的米兰达,家境贫寒又被同辈压力逼迫而违背本心的杰克·威尔......

《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杰克·威尔也是个暖萌的小少年

而电影里的他们,的确是幸运的,他们在片中都得到了来自外界的巨大善意,而他们自己,也同样是构成这些善意的一部分。谁能说,自己不渴望这样的世界,不渴望这样的人生呢?

是的,生而为人,从不容易,而彼此之间的一点点善意,或许就会让每个人都变得容易那么一点点。

《奇迹男孩》也许不是真的,但人们对善意的渴望却是真的

正因为我们都明白这一点,渴望这一点,所以,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的这个现实童话,才能深深地打动所有人。

正如电影里老师在新学期分享的那句箴言,善良是一种选择。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善意,何不也选择给予一点点善意,让这个世界在某一个小小的角度,能够看上去美好一点。

这大概就是这部温暖的电影,给予我最大的启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