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实是一个次品,请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实是一个次品,请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讲述了她与父亲的故事,她说,自己每次回到家中,父亲就会督促她做各种事情,做饭、洗碗、家务都理所当然的由她承包了。不仅如此,她的父亲还会监督她学习、作息,一旦她稍有怠慢和懒惰,父亲就会对她进行强烈的批评、指责。她有时候会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再怎么努力,在父亲的眼里,依旧什么都不是。每次她取得了什么小成果,她的父亲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从来不会鼓励、表扬她。她会想,自己是不是在父亲的眼里就是个次品,总是充满了瑕疵与不足。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实是一个次品,请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父亲会对自己如此严苛,有时候她会感到非常的自卑和无助,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如何更好的与父亲相处。在她的讲述背后,我看到了她的一些潜在的信念,就是“我的爸爸不喜欢我”,并且,她会寻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去证明爸爸不喜欢自己的信念,进一步坚信自己的父亲是不赞赏自己,拼命否定自己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实是一个次品,请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于是,我指出了她的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潜在的假设是存在问题的。并向她建议道:当你以后再出现这种不停的找例子去论证自己父亲不喜欢自己的时候,先暂时停下这种思考,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把自己局限在这些想法中了呢?”就像她所说的,她觉得自己在父亲的眼里,就是一个有瑕疵的次品。这句话是多么让人心疼,也流露出了她内心深处被不断否定后,信心的彻底缺失。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实是一个次品,请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而她也感到很矛盾,她知道父亲对她的指责,是为了她好,想要她学会更多,获得更多让自己好好生活的能力。而父亲对她的爱的背后,又是充满的负面的评价和指责,这种相处模式,让她越来越对自己失去信心,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其实我们也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当面对较为严厉的父母时,我们所做的事情仿佛难以受到肯定。并且在中国的严父出孝子的文化背景影响下,父亲对于我们而言往往都是一个严格、很少鼓励我们的人,而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应该先深入思考两个问题。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实是一个次品,请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问题一、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呢?有时候我们陷入了自己的思维陷阱中,怎么也绕不出来。我们对自己说“我的爸爸不喜欢我”,并拼命地去关注生活中那些可以论证这个信念的事件,去证明我的父亲确实不喜欢我。而如果你换个角度去解读,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不妨去试着寻找生活中你父亲爱你的表现,去证明你父亲爱你这个观点,当你关注点变化了,感伤也许就变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其实是一个次品,请先思考这两个问题

问题二、如果向父母表达出自己的需求与感受?我们或许内心始终住着那个“小朋友”,听着父母告诉我们哪里做得不对,哪些事情做得不好。但是,我们要学会跳出这种指责中,不要沉浸在童年时的体验,要知道那些是已经过去的经历,我们已经在逐渐成熟、长大了。并且,尝试与父母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意见,相信他们能够理解你、支持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