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豬龍—古玉掛紅,價值連城

中國是龍的國度,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龍,是中國古代人們心目中的神。因此,紅山文化玉龍的發現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紅山文化玉豬龍已在多處發現,其中尤以內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龍刻劃的最為栩栩如生。紅山玉豬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稜,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玉龍墨綠色,體捲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

紅山文化已經有六千年的文化了,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國北方地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玉器製作精美,集聚時代特色,而玉豬龍是紅山文化龍形玉器的典型代表,玉豬龍是豬和龍的結合體,代表著先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具有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的願望。

紅山文化玉豬龍—古玉掛紅,價值連城

近日,深圳雍道文化有幸徵得一款紅山文化玉豬龍。

紅山文化玉豬龍:此藏品重201g。我們所見的紅山文化玉器中,“玉豬龍”形態是出現最多的造型,可謂紅山玉器最為典型的代表作。而玉豬龍(頭部似豬)則是一種較為普遍而通俗的稱呼,因其造型似“玦”,而又名玉獸玦,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就玉豬龍造型而言,主要是單頭環尾。玦形是頭尾相連,檢索可知,僅見到左右頭像相背的造型,左右頭像相向的。因此,這塊左頭尾相向的玉豬龍,就顯得更為特別而稀罕了。

紅山文化玉豬龍—古玉掛紅,價值連城

此玉豬龍體量雖然較小,然雕琢精緻,造型比例協調。此造型較之通常所見的圓環形不同,半圓形態更為鮮明,故也可以說其是真正的“玉豬玦”。其頭部為雕琢典型的玉豬形態,故無需再表。其中在玦環一邊的脊上有穿孔,乃為紅山玉器最為典型的造型特徵。整體可見手工雕琢陀紋痕跡鮮明。此外,可識其乃青玉材質,表面瑩潤而似油浸,包漿溫和,皮殼道。其中,大部分受沁,為硃砂沁,沁色自然,由淺入深,且呈棗皮紅色,更為珍美矣。喜愛收藏與鑑賞古代玉器者,多少都有一點兒偏愛紅的沁色,甚至說“古玉掛紅,價值連城”。這是可以理解的,帶有紅色沁的古玉,著實令人賞心悅目。

無需細表,賞品識真,本“玉豬龍”,造型罕見,雕琢沁色,均可謂開門見山,是一件真正的紅山玉器,毋容置疑。而正是由於其罕見獨特而又精緻的造型,儘管其體量不大,然可謂紅山玉器中的一件較為難得的精品,更具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