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一、玉米小斑病

1、玉米小斑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小斑病是我國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

由玉米德氏黴菌[Drechsleramaydis(Nishik.)shoem.]引起,流行年份為害嚴重。

2、玉米小斑病有些什麼症狀?

答:自苗期到後期都可發生。自下部葉片開始,出現褐色半透明水漬狀小斑,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逐漸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時最多。病斑擴大後呈黃褐色紡錘形或橢圓形,邊緣常有赤褐色暈紋。後期嚴重時,葉片枯死。在潮溼時病斑上產生黑色絨毛狀物。

[圖1]玉米小斑病病葉 [圖2]玉米小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玉米小斑病有什麼發病規律?

答: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株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絲髮育適溫為28-30℃,抱於萌發適溫為26-32℃。山東、河南省夏玉米地區病害流行的關鍵時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氣溫25℃以上,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連茬種植,土壤肥力差,播種過遲等易於發病。

4、怎樣防治玉米小斑病?

答:①選用抗病品種抗病雜交品種有鄭單958號、農大108、浚單20等;自交系有吉63、遼1311、自330等。

②實行輪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連作,秋後深耕土壤,深埋病殘體,消滅菌源。在玉米播種前及早處理完秸稈。

③加強栽培管理 早播早管,增施有機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強中耕、排水等田間管理,以增強植株抗病力。

④藥劑防治 苗期噴施96%的惡黴靈3000倍液+天達2116壯苗專用600倍液,同時兼防兼治玉米大斑病、玉米圓斑病,拔節期後噴施50%多菌靈、70%甲基託布津、萬興+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防效顯著。

二、玉米大斑病

1、玉米大斑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大斑病主要發生在我國東北、華北春玉米區和南方海拔較高的山區。

由玉米臍實蠕孢菌[Wxserohilumturcicum(Pass.)Leonardetsuggs]引起;流行年份為害嚴重。

2、玉米大斑病有什麼症狀?

答: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葉鞘和苞葉,先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後向上擴展。病斑長梭形,灰褐色或黃褐色,長5-10釐米,寬1釐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嚴重時葉片枯焦。天氣潮溼時,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黴層。此外,有一種發生在抗病品種上的病斑,沿葉脈擴展,為褐色壞死條紋,一般擴展緩慢。夏玉米一般較春玉米發病重。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1]玉米大斑病病葉 [圖2]玉米大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玉米大斑病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答:病原菌在田間殘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兩種形態),為第二年發病的初侵染源。發病適溫20-28℃。條件適宜時,病菌繁殖迅速,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力傳播。此病流行程度除與玉米品種感病有關外,主要由環境條件(雨水、溼度)決定。

4、怎樣防治玉米大斑病?

答:參照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

三、玉米圓斑病

1、玉米圓斑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圓斑病在我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由炭黑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carbonumull-strup.)引起,局部發生嚴重。

2、玉米圓斑病有什麼症狀?

答:玉米圓斑病為害果穗。苞葉、葉片和葉鞘。為害果穗,造成穗腐,病菌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可深達穗軸。病部變黑凹陷,使果穗變形彎曲。子粒變黑、幹批。葉片上病斑散生,初為水浸狀,淡綠色或淡黃色小斑點,以後擴大圓形或卵圓形,有同心輪紋,病斑中部淡褐色,邊緣褐色。苞葉上病斑初為褐色斑點,後擴大為圓形大斑,也具有同心輪紋,表面密生黑色黴層。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1]玉米圓斑病發病初期病斑

[圖2]玉米圓斑病病斑放大

[圖3]玉米圓斑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圖4]玉米圓斑病發病中期症狀

3、玉米圓斑病有什麼發病規律?

答:由於穗部發病較重,所以帶菌種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種子不能發芽而在土中腐爛,有時引起幼苗發病或枯死。遺落在田間或秸稈垛上殘留的病株殘體以及果穗子粒上潛存的菌絲體均可安全越冬,成為第二年田間發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抱子傳播到玉米植株上,萌發侵入。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4、怎樣防治玉米圓斑病?

答:①加強檢疫 應特別注意不從病區調種,並選用抗病品種。我國發病嚴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

②種子處理 用適樂時+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拌種,晾乾後播種,切勿悶種催芽。

③藥劑防治 可在玉米吐絲盛期進行,重點噴灑果穗。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或2O%粉鏽寧乳油400-500倍液+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600倍液噴霧。噴藥後24小時內遇雨要重新噴藥,一般連噴2次,間隔7-10天。

四、玉米紋枯病

1、玉米紋枯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紋枯病在我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由立枯絲核(Rhizoctoniasolanikuhn)引起。除為害玉米外,還侵染水稻、小麥、高粱等多種禾本科作物及棉花、大豆等作物。

2、玉米紋枯病有些什麼症狀?

答:主要為害玉米葉鞘、果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水浸狀,病、健部界線模糊,病斑連片癒合成較大型雲紋狀斑塊,中部為淡土黃色或枯草白色,邊緣褐色。溼度大時發病部位可見到茂盛的菌絲體,後結成白色小絨球,逐漸變成褐色的菌核。有時在莖基部數節出現明顯的雲紋狀病斑。病株莖稈鬆軟,組織解體。

3、玉米紋枯病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答: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染玉米,先在玉米莖基部葉鞘上發病,逐漸向上和四周發展,一般在玉米拔節期開始發病,抽雄期病情發展快,吐絲灌漿期受害重。玉米連茬種植,發病重;高水肥、密度大,田間溼度大、通風透光不良,發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數多,降水量大,易誘發病害。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1]玉米紋枯病病原菌 [圖2]玉米紋枯病發病葉片

[圖3]玉米紋枯病病苞葉上的菌核 [圖4]玉米紋枯病發病葉鞘

4、怎樣防治玉米紋枯病?

答:①種植抗病品種 葉片大小適中並向上傾斜生長的品種,田間通風透光好,發病輕。

②加強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間溼度,提高抗病力。在發病初期,剝除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有病葉鞘,可減輕發病。

③藥劑防治 於發病初期,用天達-2116 600倍液+96%惡黴靈3000倍液防治或每666.7平方米用5%井岡黴素100-150毫升,或20%粉劑25克,或農抗120水劑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莖葉噴霧。或用3%多抗黴素0.25克兌水600倍噴霧。也可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500-800倍液噴霧。

五、玉米鏽病

1、玉米鏽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華南、西南、華北、東北、華東以及西北等地都有發生。溫暖潮溼地區發生較多。由高粱柄鏽菌(PucciniasorghiSchw.)浸染所引起。通常在玉米生育中後期發生,使植株早枯、子粒不飽滿而減產。

2、玉米鏽病有什麼症狀?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答: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葉片兩面散生或聚生長圓形、黃褐色、粉狀病斑,並散出鐵鏽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生長後期病斑上生長圓形黑色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圖1]玉米鏽病

3、玉米鏽病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答:在南方溫暖地區,病原菌以夏孢子越冬。來年借氣流傳播進行初次侵染,病斑上產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間重複侵染,並由南至北隨季風傳播,逐漸擴大蔓延。夏孢子萌發最適溫度為25℃,高的相對溼度

[圖2]玉米鏽病病原菌夏孢子和冬孢子

(100%)有利於鏽病發生和發展。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早熟品種一般易發病,馬齒型品種比較抗病。氮肥施用過多,會加重病害發生。

4、怎樣防治玉米鏽病?

答:一是選用抗病雜交品種;二是合理施肥,施用磷鉀肥;三是發病初期用1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天達-2116 600倍液噴霧防治,發病重時隔15天再噴1次。

六、玉米褐斑病

1、玉米褐斑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褐斑病,在全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對產量影響很大。由玉米節壺菌(PhysodermamaydisMiyabe)引起。局部為害嚴重。

2、玉米褐斑病有些什麼症狀?

答:病菌侵染葉片、葉鞘及莖稈。以葉片與葉鞘連接處病斑最多,常密集成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行。病斑圓形或橢圓形,褐色至紅褐色, 小病斑有時匯成大斑,病斑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粉紅色。發病後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

[圖1]玉米褐斑病病原菌孢子囊和遊動孢子 [圖2]玉米褐斑病

3、玉米褐斑病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答: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氣流傳播到玉米植株上,遇適宜的環境條件即可萌發,產生遊動抱子。遊動孢子必須在葉面或葉鞘有水的情況下才能遊動,當氣溫適宜時,即可侵人表皮。七八月份溫度高、溼度大有利於發病;密度過大,田間鬱蔽,發病重。

4、怎樣防治玉米褐斑病?

答:①農業措施 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組織,並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間積水,降低溼度。施足底肥,適時追肥,及時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長,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實行3年以上輪作。

②藥劑防治 以苯來特和氧基萎鏽靈防效好,每666.7平方米用藥100克加水50千克葉面噴霧。苗期噴施96%天達惡黴靈+天達-2116壯苗專用型防治效果較好。

七、玉米(瘤)黑粉病

1、玉米(瘤)黑粉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瘤)黑粉病,在我國南、北方玉米產區均有發生,分佈廣泛。由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DC)Corda.]引起。

2、玉米(瘤)黑粉病有些什麼症狀?

答:黑粉病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玉米的氣生根、莖、葉、葉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組織腫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紅色,以後逐漸變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後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葉片和葉鞘上的瘤較小,直徑僅l-2釐米或更小,一般不產生黑粉。莖節上和穗上病瘤較大,直徑可達15釐米。一株玉米可產生多個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長出囊狀或角狀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僅個別小花受侵產生病瘤,其它仍能結實;全穗受害可成為1個大病瘤。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1]玉米(瘤)黑粉病發病雌穗 [圖2]玉米(瘤)黑粉病病原菌

3、玉米(瘤)黑粉病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答: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殘體上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擔孢子,隨氣流傳播,陸續引起苗期和成株期發病。孢子萌發適溫26—30℃。玉米植株密度過大,偏施氮肥,組織傷口處有利於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溼度大,發病較重。種子帶菌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4、怎樣防治玉米(瘤)黑粉病?

答:①種植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地選用當地抗病雜交種。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②消滅侵染 菌源玉米收穫後,秸稈不要在地頭堆放,作堆肥時需經腐熟,並及時消除田間內的病殘體,以減少越冬菌源。

③改進栽培措施 實行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玉米螟,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時摘除銷燬,減少田間傳播為害。

④種子處理 用適樂時+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拌種,晾乾後播種,切勿悶種。

⑤苗期噴施96%天達惡黴靈+天達-2116壯苗專用型,防病效果好。 [圖3]玉米(瘤)黑粉病發病雄穗

八、玉米絲黑穗病

1、玉米絲黑穗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絲黑穗病,分佈廣泛,是我國春播玉米區的重大病害。由絲軸黑粉菌[Sphacelothecareiliana(Kuhn)clint]引起。

2、玉米絲黑穗病有什麼症狀?

答:玉米絲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後表現症狀。發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發病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果穗較健穗短,頂端尖,不抽花絲,整個果穗變成病癭,後期苞葉張開,內部黑粉散落後,殘留絲狀的寄主維管束組織,似亂髮狀。雄林早期受害,整個花序變為厚垣孢子團。

[圖1]玉米絲黑穗病 [圖2]玉米絲黑穗病病原菌冬孢子和冬孢子萌發

3、玉米絲黑穗病有什麼發病規律?

答:玉米絲黑穗病一年侵染1次,無再侵染。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糞肥和種子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到適宜條件萌發產生菌絲,由玉米幼芽入侵,最後進入雄花和果穗,產生大量厚垣孢子。玉米播種後至五葉期,土壤溫度溼度是否適宜,一是影響病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4、怎樣防治玉米絲黑穗病?

答:①選用品種 選用抗病自交系,種植抗病雜交種。

②拔除病株 發現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徹底拔,並帶出田外深埋。③農業措施 重病區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淨肥,秸稈肥要充分堆漚發酵。

深翻土壤,加強水肥管理,增強玉米的抗病性。

④藥劑拌種 選用15%粉鏽寧或羥鏽寧可溼性粉劑,或50%甲基託布津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0.5%拌種,或用10%適樂時5毫升+天達-2116一袋25克拌玉米種10公斤。

九、玉米莖腐病

1、玉米莖腐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莖腐病俗稱青枯病,為80年代後期新上升的重要病害,分佈廣泛,為害嚴重。主要有禾鐮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串珠鐮刀菌(F.moniliformeSheld)和瓜果腐黴菌Pythiumaphanidermatum(Edson)Fitzpatrick]混合侵染引起。河南以禾穀鐮刀菌為主。

2、玉米莖腐病有些什麼症狀?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答:為全株表現症狀的病害,玉米乳熟至臘熟期為顯症高峰期。一般由下部葉片向上逐漸擴展,呈現青枯狀。有的病株在雨後出現急性症狀,全株急驟青枯。病株莖基部變軟,內部空松,遇風易倒折。剖莖檢查,髓部空松,根、莖基部可見到紅色病症。

[圖1]玉米莖腐病病原菌分生孢子

3、玉米莖腐病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答:玉米莖腐病田間以病株殘體、病田土壤和種子帶茵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播種後至抽雄吐絲期陸續由根系侵入,在植株體內蔓延擴展。玉米灌漿至成熟期的氣候條件,特別是雨量與發病關係密切。高溫、高溼有利於發病。

[圖2]玉米莖腐病病根

4、怎樣防治玉米莖腐病?

答:①加強栽培管理 選用抗病自交系和抗病品種,合理施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強玉米的抗病性。增施鉀肥,及時排水,合理灌溉。

②實行輪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殘體,秸稈充分發酵後再施用等,以減少土壤菌源。

③噴施天達-2116壯苗專用型+96%天達惡黴靈,解除苗黃、苗弱、苗病,促植株健壯,防病、抗病增產。

十、玉米幹腐病

1、玉米幹腐病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幹腐病,我國遼寧、雲南、貴州、山西、湖北、四川。河南、陝西等省均有發生。由玉米色二孢菌[Diplodiazeae(Schw.)Lev.]引起,局部為害嚴重。

2、玉米幹腐病有些什麼症狀?

答:玉米生長期均可被害,以生長後期被害較重。為害莖稈和果穗。莖稈基部和果穗處的莖稈生褐色、黑褐色、紫紅色大病斑,嚴重時莖稈從病部折斷。病果穗穗軸變鬆,易折斷,病穗下部子粒變褐色無光澤,粒間常有白色菌絲體,病穗與苞葉粘連,不易剝開。

3、玉米幹腐病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答:玉米幹腐病以菌絲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殘體和種子上越冬,玉米生長季節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高溫多雨有利於病原菌的浸染和發病。種子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播種後降水多、土壤溼度大,溫度低,幼苗長勢弱,容易發病。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1]玉米幹腐病病苗 [圖2]玉米幹腐病病粒

[圖3]玉米幹腐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圖4]玉米幹腐病病穗

4、怎樣防治玉米幹腐病?

答:①農業措施 選育選用抗病品種。實行2-3年輪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間病殘組織,減少侵染來源。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增施有機肥等,培育壯苗,提高抗病力。

②藥劑防治 播種前用10%適樂時+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拌種,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4小時。浸種後用清水沖洗即可播種。抽穗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重點噴果穗及下部莖葉,隔7天再噴1次。

十一、玉米穗腐病和粗腐病

1、玉米穗腐病和粗腐病是怎樣產生的?

答:各玉米產區都有發生。特別在收穫期多雨潮溼,貯藏期通風不良,發病較重。由禾本科鐮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青黴菌(Penicilliumspp.)、麴黴菌(AspergilluSsP.)等侵染所引起。麴黴道菌中的黃麴黴菌(A.flavusLink)不僅為害玉米,併產生有毒代謝物質,引起人和家畜家禽中毒。

2、玉米穗腐病和粗腐病有些什麼症狀?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答:主要在果穗和子粒上發病,被害果穗頂部或中部變色,並出現粉紅色、藍綠色、黑灰色或暗褐色、黃褐色黴層,即病原菌的菌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籽變紅褐色,無光澤,不飽滿,質脆,內部空虛,常為交織的菌絲所充塞。果穗病部苞葉常被

[圖1]玉米穗腐病(青黴菌引起)

密集的菌絲貫穿,粘結在一起貼於果德上不易剝離。

3、玉米穗腐病和粗腐病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答:病菌在種子、病殘體上越冬,為初侵染病源。病菌主要從傷口侵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溫度在8-20℃,相對溼度在75%以上,有利於病害發生。冷涼地區生育後期遇低溫多雨,發病重。

4、怎樣防治玉米穗腐病和粗腐病?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答:①農業防治 實行輪作,消滅病殘體。進行種子消毒(方法同玉米幹腐病)。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進早熟。注意防蟲、減少傷口。充分成熟後採收,充分晾曬後人倉貯存。

[圖2]玉米穗腐病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②藥劑防治參照玉米幹腐病防治。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3]玉米粒腐病病原菌大分生孢子和小分生孢子 [圖4]玉米粒腐病(鐮孢菌引起)

[圖5]玉米穗腐病(麴黴菌引起) [圖6]麴黴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十二、玉米矮花葉病

1、玉米矮花葉病是怎樣產生的?

答:玉米矮花葉病,在我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由玉米矮花葉病毒(MDMV)引起,除為害玉米外,還侵染高粱、穀子等作物及雜草。

2、玉米矮花葉病有什麼症狀?

答:玉米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苗期受害重。最初在心葉基部葉脈間出現許多橢圓形退綠小點或斑紋,沿葉脈排列成斷續的長短不一的條點,病情進一步發展,葉片上形成較寬的退綠條紋,尤其新葉上明顯,葉色變黃,組織變硬,質脆易折斷。有的從葉尖、葉緣開始,出現紫紅色條紋,最後乾枯。病株黃弱瘦小,生長緩慢,多數不能抽穗而死亡。少數病株雖能抽穗,但穗小,子粒少而秕瘦。根系易腐爛。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1]玉米矮花葉病病葉 [圖2]玉米矮花葉病病毒粒體

[圖3]玉米矮花葉病體毒介體玉米蚜 [圖4]玉米矮花葉病病株

3、玉米矮花葉病有什麼發病規律?

答:玉米矮花葉病的初侵染毒源來自多年生的禾本科雜草。初春,越冬蚜蟲復甦後,在新長出的帶毒雜草嫩葉上取食而獲毒,有翅蚜蟲遷飛將病毒傳播到春玉米及雜草上,以後在春、夏玉米上為害,造成病害流行。夏玉米收穫後,蚜蟲又回到雜草上越冬。6-7月份如天氣乾旱,不利於玉米生長髮育,而利於蚜蟲繁殖、遷飛,發病重。春玉米早播、夏玉米晚播均發病重。

4、怎樣防治玉米矮花葉病?

答:①農業措施 一是選用抗病自交系,種植抗病雜交種;二是春玉米適期早播,能避病增產;三是加強田間管理,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力。及時拔除病苗、病株,減少再侵染源。

②藥劑防治 在初春及早防治,田間、地頭雜草上蚜蟲,在小麥乳熟期蚜蟲遷飛高峰,及時噴藥2-3次。藥劑用3%天達啶蟲脒+天達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2%阿維菌素3000倍液、25%阿克泰5000倍液防治。

十三、玉米缺素症

1、玉米缺素症是怎樣產生的?

答:玉米生理病害是玉米產區常見的病害。引起玉米生理失調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營養物質氨、磷、鉀或微量元素供應缺乏,或受環境因素(如氣溫、水分)等的影響,特別在大面積上表現植株普遍發病,造成減產

2、玉米缺素症有什麼症狀?

答:①缺氮 幼苗生長緩慢、細弱,葉片黃綠色。中後期葉片由下而上發黃,先從葉尖開始,然後沿中脈向葉基延伸,形成一個“V”字形黃化部分,邊緣仍為綠色,最後全葉變黃枯死,果穗小,頂部子粒不充實。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②缺磷 葉片早期呈紫紅色或紅色,尖端枯死變暗褐色。病株果穗小而彎曲,子粒行列不整齊,頂部發育不飽滿。

③缺鉀 初期下部葉片從葉尖開始沿葉片邊緣變黃色,嚴重時呈枯焦灼燒狀,果穗尖端呈空粒。

[圖1]玉米缺氮

④缺鎂 幼苗上部葉片發黃,葉脈間出現黃白相間條紋,有時全抹上部葉片都呈黃綠相間條紋。

3、玉米缺素症有什麼發病規律?

答:玉米生長中後期乾旱或大雨後淹水,土壤沙質,缺少有機肥,或土壤板結,根系生長受阻等都有利於病害發生。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2]玉米缺磷 [圖3]玉米缺鉀

4、怎樣防治玉米缺素症?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答:一是施足基肥,生長地肥料足,可重點施拔節抽雄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後7天噴施天達-2116糧食專用型,改善植株營養;二是雨後開溝排水,乾旱後及時澆水、中耕鬆土,有利於根系生長髮育。按照症狀補足卻乏元素。

[圖4]玉米缺鎂

十四、玉米螟

1、玉米螟是怎樣發生的?

答: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cnee)]俗稱鑽心蟲,屬鱗翅目螟蛾科。分佈廣泛,全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除為害玉米外,還為會高粱、棉花、穀子、麻、水稻等。在玉米上,初齡幼蟲蛀食嫩葉形成排孔花葉;3齡後蛀入莖稈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等。受害玉米營養及水分輸導受阻,長勢衰弱,莖稈易折,雌穗發育不良,影響結實。

2、玉米螟有些什麼症狀?

答:成蟲黃褐色,體長10-15毫米,翅展22-35毫米,前翅有2條波狀橫紋,橫紋間有2個暗斑,後翅色略淺,也有2條波狀紋。卵扁圓形,長約1毫米,由20-60粒呈魚鱗狀排列成塊,初產卵乳白色,漸變淡黃色、黑褐色。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體長約25毫米,體背腹面乳白色。蛹紡錘形,紅黃褐色,體長15-18毫米,腹部末端5-8根刺鉤。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玉米常見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方法,值得收藏

[圖1]玉米螟幼蟲為害玉米穗 [圖2]玉米螟幼蟲蛀玉米莖

[圖3]玉米螟幼蟲為害棉鈴 [圖4]玉米螟幼蟲為害穀子莖

3、玉米螟有些什麼發病規律?

答:在河南省每年發生3代,以老熟幼蟲在寄主秸稈或穗軸內越冬。春季化蛹,羽化。卵產在葉片背面,初齡幼蟲有取食卵殼的習性,成蟲有趨糖、趨暗、趨溼特性。

4、怎樣防治玉米螟?

答:①農業措施 在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前採用各種方法處理寄主秸稈和穗軸,殺死越冬蟲體。也可選用抗蟲品種抑制玉米螟的人侵為害。成蟲發生期用黑光燈或性誘劑誘殺。

②生物防治 用Bt乳劑,每666.7平方米用每克含100億以上孢子的乳劑200毫升,製成顆粒劑撒施或與藥劑混合噴霧。

③藥劑防治 心葉期是防治該蟲的關鍵時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適量水,拌25千克細沙,每株施l-2克顆粒劑。也可用辛硫磷。敵百蟲、西維因等顆粒劑或毒土丟心。打苞露雄期用90%晶體敵百蟲2000倍液灌藥殺死雄穗中的幼蟲。穗期對用2%天達阿維菌素、25%天達滅幼脲、天達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2000倍液點滴雌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