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优游五十载 始终明哲保全身

晏殊七岁时,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在家乡江西抚州临川县早早地走了红,是有名的神童,十四岁那年朝廷大员张文节巡视江南,临川县令抓住这个机会将少年晏殊当成当地宝物推荐了上去。

按当时的规矩,进入这个人才推荐程序,晏殊由皇帝亲自考考提拔即可。但晏殊少年气盛,主动要求参加全国考生的统一考试。在同时与上千名举人进行殿试时,他发现试题是自己曾经练习过的,就又很二地举手说明情况,请求换别的试题。真宗皇帝一下觉得这孩子不可小觑,遂破格赐其进士出身,授官秘书省正字。

富贵优游五十载 始终明哲保全身

当时宋朝正按照宋太祖的国策治国,从而进入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政治环境宽松,对文官基本免死罪,甚至还鼓励官员享受生活。于是养小妾和流连歌楼酒肆成了官员们的生活常态。

晏殊刚参加工作,不会抓经济,手头拮据,因此没能参加干部们的郊外宴游和夜场K歌,没有银子呼朋唤友,就常缩在家里闭门读书。

皇帝好奇,打听晏殊的生活,听说他不爱娱乐,常关在家里读书写作,觉得这才像个干大事的,就召见他,要调他入东宫辅佐太子。他却很尴尬地告诉皇帝说,其实自己也很想玩,只是因为没钱。真宗皇帝想,这孩子原来这么诚实,产生了委以重任的想法。

富贵优游五十载 始终明哲保全身

接下来,晏殊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宋朝几乎所有威风的官他都做遍了,还封临淄公,身前死后都煊赫到了极点,号称“太平宰相。”

话说晏殊富裕后,变得相当洒脱,天天在家开流水席,《尧山堂外记》里说他:“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他家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喝酒,同时有演奏和吟诗作词等互动节目。

晏殊性格大方磊落、精通世事,历任要职期间,提拔有为青年无数,书载晏殊“喜称人善,奖掖人才”,说的是他喜欢表扬人、提拔人,后来成名的大人物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酒客弟子们也都拍马称赞晏殊“前辈风流,未之有比”。

富贵优游五十载 始终明哲保全身

其实,晏殊一生中庸平和,是个老滑头,堪称官场不倒翁。他最危险的一次官场失手,是因为朝中有两派死磕,改革派的苏舜钦等人被打倒,该派人士请晏殊出面去皇帝那儿为大伙儿解危。晏殊却坚持做中间派,被激怒了的改革派揭了晏殊一个老底:在那个非常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事件中晏殊知道皇帝的生母是李氏,而皇帝本人则是在养母刘氏死后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氏的。但晏殊在为李氏撰写墓志时,却没有写上她生育了当朝皇帝这么伟大的一件事,这显然是对皇帝亲生母亲的大不敬。

这帮改革愤青还上纲上线,扒晏殊的老皮,谴责他做官、为人首鼠两端,毫无责任心和正义感。这一招算是点了晏殊为官之道的死穴,晏殊因此被贬。不过,晏殊虽一生受过三次贬官处分,但贬的地方却都不差,而且贬的官与原职落差很小。

富贵优游五十载 始终明哲保全身

宋代的党争干得挺狠,帮派团伙之间动不动就死掐。而司马光与王安石(王安石是晏殊老乡)的新旧党争,寇准和丁渭帮派的“互殴”,范仲淹(范仲淹为晏殊门生)和吕夷简等权力集团的对练,晏殊当时都身处其间。

在权力场的博弈中,晏殊基本上游刃有余,可见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倒翁。因为在宋朝,政治家的参政学问已经相当成熟了,晏殊可算是一颗硕果。在他死后,他的学生欧阳修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也不得不写上“富贵优游五十载,始终明哲保全身”一句。

宋朝的文化生活,是成年人的智力游戏,晏殊最具代表性。在他立于不败的政治游戏之外,是他日日宴客的社交生活;在他敬上掖下的处世游戏之外,是他多妻多子的私人生活;在他和谐旷达的人生游戏之外,是他平静收敛的诗歌人生。在这一切之外,是宋朝初期,在宋词的上游,显眼地站立着这位娴雅淡泊的宰相。

富贵优游五十载 始终明哲保全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