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死了,快给我一万个赞!”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我被气得不行:

一名女孩对着屏幕痛哭流涕,说:

“我妈妈死了,快给我一万个赞!”


“我妈死了,快给我一万个赞!”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视频的标题赫然写着:“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见不到她。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女孩还不停地在评论区回复网友,“我妈死了可以给我一个赞吗”!

这个新闻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个孩子为什么如此冷漠?

后面跟一位当老师的朋友聊天,他说班里有个男生因为发逗趣短视频粉丝好几万,都成为班级偶像了!小女生们崇拜得不行,喊他男神。小男生们也有样学样,在手机上搔首弄姿各显神通。

在短视频直播APP赚人气,早就成了孩子们最热衷的事。


“我妈死了,快给我一万个赞!”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这个新闻下有不少网友评论,说孩子肯定是对妈妈没感情,讨厌妈妈。

其实,并非是孩子对亲人有多厌恶,而是一种纯粹的漠然占据了内心:对这些孩子而言,网络人气远比人间亲情更值得在意。

心理学上经常会提到“激励效应”,人总是会从外界的鼓励里获得满足感。视频直播APP把这一套玩得更加简单粗暴:在屏幕前露个脸、唱个歌,就能有人关注你,给你点赞,如果表现得出彩,还有人给你刷礼物。


“我妈死了,快给我一万个赞!”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蹭蹭往上涨的粉丝数字,不断弹出的点赞礼物和绚烂特效,对于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来说,就是对自己的鼓励褒奖。

它们来得如此轻巧密集,又如此新鲜刺激,是任何一次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温暖所不能达到的。

最可怕的是,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比如认真地学习,耐心地孝敬。

有人说,在现代家庭里,主角有三个:家长、孩子、还有手机。

十来岁的孩子该是什么模样?看书学习,吵闹好动。在父母面前嬉笑调皮,总归还是个朝气满满、有爱心有憧憬的少年。

而实际情况呢?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刷手机。

他们背对父母,把精力,思想,笑容,都贡献给了手机。而最可怕的是,很多时候是家长亲手把手机送到了孩子面前,让它充当了监护人。

孩子闹腾,给他一部手机,看动画玩游戏,瞬间整个世界都清净了;来了客人嫌孩子打扰,把手机递过去,“去一边玩吧,让我和阿姨好好说会话”。

“我妈死了,快给我一万个赞!”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殊不知,孩子的手机瘾就是这样慢慢染上的。手机代替父母,成了孩子的依靠。

一旦你夺走手机,就等同于夺走他的情感寄托,他的身份、社交关系以及他少有的成就感获得来源。无论我们多么惋惜和难以置信,这场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抢夺大战!

永远别迷信那些孩子远离了手机电脑,孩子就会落后时代的说法,只要有心,跟得上时代方法多得很。也别总对孩子的自控力抱有侥幸,不夸张地说,懂得克制的孩子实在是凤毛麟角。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这几年,今日的心软不作为,势必成为日后最沉重的懊悔。

永远记住,父母才是最有力最直接的监护人,也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也别忘了,孩子身上的一切缺点,都是向父母求救的信号。如果孩子已经沉迷手机,多去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对他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引导!

最后也想和孩子们说,别让自己拥有奇思妙想的脑子生锈,成人世界的一切繁华热闹,你终有一天都可以触碰。但读书的时光里,就该尽心学业,亲近自然,了解万物生长,知晓古往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