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旺:關乎你的健康、財富與幸福,聽諾獎得主怎麼說

譚旺:關乎你的健康、財富與幸福,聽諾獎得主怎麼說

譚旺:關乎你的健康、財富與幸福,聽諾獎得住怎麼說

他是一個經濟學家,又是一個心理學家,他參與過熱門電影,他還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頑童......

2008年,他與美國影響力最大的法學家之一卡斯.R.桑斯坦合寫了一本書《助推:事關健康、財富與快樂的最佳選擇》。

亞馬遜網站“年度最佳商業圖書”、《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圖書”紛紛被此書斬獲。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稱自己的理論深受他的影響,認為他是首個提出將心理學納入經濟學討論中並衍生出行為經濟學這一學科的學者。

他一度因為理論的數理邏輯不足被其他經濟學家排斥,並且有可能拿不到終身教職,有被學校解僱的風險。

他有時候確實有些不務正業,甚至去拍電影。

在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中,賽勒本色上陣,扮演一名經濟學家,和小美女賽琳娜去了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賭場,向人解釋什麼是CDS(擔保債務憑證)。

而2017年的諾獎終於還是頒給了他。

他就是理查德 H 塞勒。

塞勒的理論看起來一點也不復雜,也沒有大篇幅的模型和計算,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讀懂他的書籍,但這並不妨礙他的理論在實踐中取得巨大的效果。

我在這裡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從他的書籍《助推》中獲得的一些知識和方法。十分推薦大家親自去讀一讀這本書,雖然這本書的重點仍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建立一個好的選擇體系,但其中也有很多對個人生活非常有意義的建議。

以下我從本書中獲得的一些感覺有意義的五個小點:

1. 認識你大腦中的兩個思維繫統

如果你讀過卡尼曼的作品《思考:快與慢》,你會對以下的兩種系統認識更加深刻。沒有讀過關係也不大,因為非常容易弄懂。在我們的大腦中,有著兩個系統在運作,系統一是我們的“直覺思維繫統”,系統二則是“理性思維繫統”。顧名思義,一個依靠直覺,一個依賴思考。他們的區別如下:

雖然系統一能讓你迅速輕鬆的作出判斷,但有時它也會鑄成大錯。這就是你看到一些人包括你自己明明非常聰明,有時卻也做出愚蠢可笑的事情的原因。所以發生這種事情大可不必苛責自己,要知道,就連即便耳聾也能寫出《第九交響曲》的貝多芬也會拿錯自家的鑰匙。但是,在作出重要決定前,我們需要及時調用自己的理性思維繫統,而不是去依賴經驗、直覺去做判斷,這是人們投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2.察覺會讓你做出錯誤判斷的三個心理效應

有三個心理效應會使得我們做出錯誤判斷,我們應在決策前注意一下自己是否受到它們的影響,它們分別是:錨定效應、易得性法則和代表性法則。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由此就會產生偏見。

1974年,卡納曼和特沃斯基通過實驗來進一步證明錨定效應。實驗要求實驗者對非洲國家在聯合國所佔席位的百分比進行估計。因為分母為100,所以實際上要求實驗者對分子數值進行估計。首先,實驗者被要求旋轉擺放在其前面的羅盤隨機地選擇一個在0到100之間的數字;接著,實驗者被暗示他所選擇的數字比實際值是大還是小;然後,要求實驗者對隨機選擇的數字向下或向上調整來估計分子值。通過這個實驗,卡納曼和特沃斯基發現,當不同的小組隨機確定的數字不同時,這些隨機確定的數字對後面的估計有顯著的影響。例如,兩個分別隨機選定10和65作為開始點的小組,他們對分子值的平均估計分別為25和45。由此可見,儘管實驗者對隨機確定的數字有所調整,但他們還是將分子值的估計錨定在這一數字的一定範圍內。

易得性法則指在很多時候,人們只是簡單根據他們對事件已有的信息,包括記憶的難易程度或記憶中的多寡,來確定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尋找去其他相關的信息,容易被知覺到或回想起的被認為更容易出現。

代表性法則指人們在不確定性的情形下,會抓住問題的某個特徵直接推斷結果,而不考慮這種特徵出現的真實概率以及與特徵有關的其他原因。 統計學中有個大數規則,但研究發現,人們往往信奉“小數規則”,即不管樣本容量多小,人們總認為它能反映總體。

3.瞭解你的內心中的兩個小人如何使你常常成為行動上的懦夫

我們可以將每個人想象成兩個半自動部分組成,一個是高瞻遠矚的“計劃者”,另一個是急功近利的“行動者”。大腦中的這兩部分會發生嚴重的衝突,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戰爭。當我們處於冷靜狀態時,我們不會意識到激情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自己的慾望和行為。這就是冷熱移情差異,此時“計劃者”佔據主導,但一旦實際行動起來,“行動者”常常佔據上風。大好的減肥計劃,最後也敵不過美食的誘惑。

對抗“行動者”的一般方法:與朋友進行非正式打賭 以約束“行動者”;充分考慮“行動者”會對計劃產生的阻礙,給計劃更大的自由度,更寬鬆的目標設置。

4.使用“引導因素”來積極改善健康狀況。

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了“引導因素”。如果你想使你關心的人的健康情況得到改善,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就是去詢問他們的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應對措施。如問問他們最近的減肥計劃?而不是直接去指責他們。通過詢問人們的行動會產生助推,如果進一步詢問他們的行動時間和行動方式,則會加大助推。同樣的人,如果你需要好友的幫助來減肥或戒菸戒酒,你可以請求他們多問問自己的計劃。

5.更加關注長期,而不是盯著眼前的得失。

歌手肯尼.羅傑斯的經典歌曲《賭徒》(the gambler)中的“在賭桌上就數錢的絕對是大笨蛋,買賣做完後你有的是時間。”專注於短期的回報會耗費你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往往得不到較好的效果。好的投資方式是對各項資產選定合適的投資比例,進行有意義的多元化的長期投資。

最後,扯遠一些,談談行為金融學的意義。

學習了經濟學、金融的人大概都有那麼一些相似的記憶。

每每在講到一個經濟學、金融學經典理論的開篇之時,總會有一堆的假設。書中會說這些假設雖然有些有點理想化,但其得出的結論非常具有意義,構建出來的模型也有助於我們分析經濟。其中出現頻率非常之高的就有理性人假設、市場完全有效等。然而,大量的金融異象的出現使得這一說法變得不那麼可信。

我深信一句名言:模糊的正確要好過精確的錯誤。

雖然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有著強有力的數學上的支持,理論體系相比新興的行為經濟學更加系統和完備,但築基有問題的大廈雖經的起小風小雨,但在暴風和巨浪面前就顯得不堪一擊。而人們的群體行為形成“暴風和巨浪”的概率遠高於我們的估計。回顧中國的各個市場,如股票市場、期貨市場、房地產市場,一輪又一輪的群體行為昭示了理性人假說的不靠譜。我們亟需的是更正確的理論而非更精確的理論指導,信奉有限理性的理查德.H.塞勒的基於心理學的理論就變得非常引人注目。認識人是“有限理性”的,不能幫助我們迅速構建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一套即時可快速計算出資產價格的估值系統,但能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完美,在投資決策前更加謹慎小心,更高的估計可能的風險和損失,更能發掘出市場的異象以獲得投資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