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书画作伪七大手段

书画作伪汉代以来有之。纵览中国书画史,书画的创作、收藏与作伪始终是如影随形、相伴相生。尤其是汉魏以降,艺术品收藏出现以来,书画赝品伪作层出不穷。当今市场上的书画造假手段更加名目繁多,

大体可将其归纳为如下七种:

一、原作复制,如出一辙

当代仿制,即以真迹为母本全作复制。一般出自高科技照相印刷制品,是在木版水印基础上的现代高科技仿制品。因其有所本,故与真迹表相特殊信息相比如出一辙;亦有在真迹基础上稍加勾绘者。该类赝品通常只注重外形的模仿,在布局构图、用笔设色等方面虽十分相似,但终非手创,往往色彩层次浑然不爽,失于有形无神,在作品神韵上也往往与真迹相去甚远。

古今书画作伪七大手段

吴镇 《渔父图》

二、改头换面,移花接木

即对某人真迹进行一番“手术”,或改变方向位置,或颠倒、错位、移位,或增添、删减,使加工出来的伪作焕然一新。如将无款画改成有款画,小名家改成大名家,时代晚的改为时代早期的等等。此种伪作手段的使用主要见于明代中晚期至今的作品。近代张大千即此类伪作代表。

古今书画作伪七大手段

近现代 齐白石 《花卉》

三、面壁生造,无中生有

即完全不以真迹为本,凭空臆造,无中生有。此类伪作中不乏学古意会之作,尤为伪作中佳品。该类赝品通常与原作差别较大,作伪者任意发挥,故大多神韵尚有可观,但稍具鉴赏知识的学人一望即知,真伪立判。

古今书画作伪七大手段

近现代 齐白石 《群蟹图》

四、巧设名目 藏印蒙骗

即造假者煞费苦心地在伪作上款的馈赠、流传有序、鉴藏印方面打主意、做文章,利用人们盲目争购出自身份显贵的收藏者心理,故意仿造画家友人或一些领导人的假上款来唬人,以显示拍品来路可靠,价值更高,最终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

古今书画作伪七大手段

近现代 徐悲鸿 《奔马》

或通过翻刻、伪造、钤盖一些著名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的鉴藏印,以标明流传有序、出身显贵,博取买家信任。此种作伪伎俩在时下拍场十分常见,如加盖有“项子京收藏”、张大千的“大风堂”、吴湖帆的“梅景书屋”、唐云的“唐云审定”等。

五、指鹿为马 混淆视听

即造假者利用人们盲目相信鉴定名家题跋的心理,刻意伪造名家的鉴定题跋,以骗取买家的信任,诱使其上当受骗。此类伪作一般水平不高,常见的伪题古代作者分布为宋代以来的书画名家,现代的有启功、徐邦达、谢稚柳、唐云等。亦常见有历代鉴藏家违心鉴题,但往往所提非为指真迹,需要鉴家用心品味其中含义。

古今书画作伪七大手段

近现代 徐悲鸿 《猫》

六、杜撰文史,著录伪装

即想方设法将赝品指为图录中著录之作,或结集出版,或混入其中、滥竽充数,加以伪装处理,利用世人相信白纸黑字的心理进行欺骗。特别是利用现代出版业管理上的漏洞,大量制造伪作、藏品集、书画集等出版物欺世,使伪作身价倍增。为世人熟知的此类伪著录书有明代张泰阶的《宝绘录》、《黄宾虹山水精品集》、《美术》等。

古今书画作伪七大手段

李可染《牧牛图》

七、师出有名 家属作证

伪者利用当前的信任危机,为打消买家的畏惧心理,纷纷打出“家属提供或书面证明”等损招欺世而家属本人往往不作鉴赏研究,不具备鉴别能力,往往凭含混印象并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其提供证明,使得一些伪作也纷纷来自“千真万确”的家属证明。更有少数拍品竟然来自画家友人或学生之家属,此种行为往往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