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密集“爆雷”反映長期市場建設軟肋


上市公司密集“爆雷”反映長期市場建設軟肋

隨著年報季的到來,近期A股數十家上市公司密集發佈業績鉅虧預告。與往年相比,業績變化範圍之廣、幅度之大都比較罕見,讓市場參與者震驚。就在1月30日晚間,就有多家公司報告業績鉅虧。天神娛樂預計2018年淨虧損73億元-78億元;東方精工披露,2018年預虧29.44億元-44.16億元,而此前曾預計2018年淨利為5.5億元-6.52億元,差距達35億元之巨;聯建光電預計2018年虧損28億元,其中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7億元及其他資產減值3.2億元。珈偉新能2018年預虧19.5億至19.55億元,合計計提商譽減值逾13億元。

從業績預告不難發現值得注意的問題:一些虧損較為嚴重的公司,原因卻往往與經營無關——絕大多數預報大額虧損的公司都是因為計提了各種減值準備。其中,絕大多數業績爆雷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商譽減值情形。據東方財富統計,今年1月以來,已有236家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業績預虧,合計虧損1288億元至1491億元。本週以來,共有197家企業披露業績預虧,合計虧損1101億元至1288億元。在本週預虧的197家上市公司中,業績變動原因中提及商譽的多達77家,佔比四成,其中預虧上限超10億元有29家。而在預虧超過20億元的15家公司中,10家在業績變動原因中提及商譽。另外,爆倉還有大額計提壞賬準備的情形,包括信威集團、*ST華信、金龍機電和*ST尤夫等等。信威集團預計2018年虧損29億元-35億元,其中2018年預計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約20億元。金龍機電2018年預計虧損22.8億元—22.85億元,公司對應收款項、固定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存貨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約16億元。

企業業績和商譽、資產的變動,當然離不開整個宏觀經濟的變化。經濟形勢不好,企業的業績自然不好,而投資併購也就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這是合乎市場週期規律的解釋。但業績不好,更應該反映的是營業收入的下降、利潤的減少,這種變化應該是漸進的,有預期的,而無預警的大規模的資產減值則更深層次的反映了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軟肋。

就商譽問題而言,基本來源於資本過剩時期的併購重組。2014年至2015年間,A股併購市場活躍,伴隨併購熱潮,A股併購標的估值一度水漲船高,企業則通過高溢價、高業績對賭實現收購,這也導致了商譽規模的快速增長。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A股商譽存量規模已達1.45萬億。當潮水退去,確認商譽的公司中,不少公司並不願承認併購失利,缺乏計提商譽減值的意願。因此,商譽也常被詬病為併購風險的“蓄水池”,從這個角度看,商譽減值風險為高溢價併購敲響警鐘。而另一方面,商譽調整也成為上市公司調整業績,甚至控制股價、進行財報“洗澡”的工具,這方面需要引起市場和監管的格外關注。

另一方面,財務“洗澡”在A股市場可以說已經見怪不怪。每年交易所都對相關異象進行問詢。過去,常見上市公司大額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科目,致使公司業績變臉,出現較大虧損。現在商譽、應收賬款和其他資產的鉅額減值,往往與關聯交易相關。就商譽而言,上市公司和被併購公司的實控人是有利益關係的,雙方關係非同一般,併購成立上市公司資本炒作和利益輸送的媒介。對賭協議完全不受約束,雙方還有各種技巧和花樣,進行利益輸送。上市公司與子公司或實控人的關聯交易往往造成上市公司各種資產的鉅額損失,這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了。

頻頻的“雷聲”往往損害的是投資者的利益,也反映了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方面的軟肋。在監管方面,對於一些上市公司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資本操作缺乏實質性的約束,造成一些公司為了自身利益而通過併購、交易等方式獲取利益,對市場秩序造成破壞。有影視行業的上市公司實控人就公開表示,上市公司就是圈錢的工具,“不圈錢我上市幹什麼?”因此,要解決“爆雷”,還需要在市場制度建設方面作出努力。特別是需要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及運行在法制化方面更加公平、透明,更能夠及時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對違反市場公平的上市公司進行處罰和約束。

上市公司普遍業績爆雷,也反映出中國市場環境中的企業質量和企業家素質。很多上市公司缺乏堅持主業長期發展的定力,缺乏規範的公司治理和執行力,缺乏負責任的發展觀念和制度建設,往往存在短期行為,忙於資本運作、炒概念、玩股票,而不能聚焦主業,謀求長期發展。這一問題其實也是一個長期存在而且時常爆發的老問題,它不僅僅是一個市場環境的問題,也是一個市場法制建設和系統建設的長期問題。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總的來看,多家上市公司業績“爆雷”,不僅反映了整體經濟下行的影響,更多是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頑疾發作。這種問題已經影響到國內股市的穩定,也妨礙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下決心來治療和清理,否則有再多資金投入股市,也難以扭轉國內資本市場不健康發展的態勢。未來國內既需要“整頓”“修理”上市公司的問題,還需要進行系統性的改革以建立良性的資本市場運行和監管機制。說白了,中國股市要真正換個樣子,既需要好企業,又需要好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