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再現“爆雷”戲碼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獐子島外,還有不少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的理由也讓人啼笑皆非。比如今年10月16日退市的雛鷹退(原股票簡稱為“雛鷹農牧”),在今年初發布業績預告修正時,將2018年的預期虧損規模15億~17億元,擴大至29億~33億元,給出的原因竟然包括“買不起豬飼料,生豬被餓死”。

啤酒生產企業蘭州黃河2018年淨虧損近6800萬元,原因之一竟然是炒股虧掉的。其在2018年報稱,啤酒與麥芽銷量下滑,以及證券投資引發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資料顯示,蘭州黃河自2010年開始投身於證券投資副業。

還有公司的理由則是“補助未到賬”,讓外因背鍋。比如華映科技,2018年虧損49.66億元,公司預告大幅虧損的原因之一是“公司子公司福建華佳彩上期收到地方補助4.4億元,本期尚未收到此項補助,因此本期虧損金額較大。”

此外,還有康美藥業300億現金“一夜蒸發”、輔仁藥業18億現金不翼而飛、赫美集團高管集體宣佈“不保證年報真實性”、康得新122億現金“不翼而飛”等魔幻戲碼,背後都與上市公司內部的失控或業績暴跌有關。

股價區間跌幅高達90%

昨日,獐子島開盤跌停,報2.70元,截至收盤封單超9萬手,總市值為19.20億元。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今,獐子島的股價已從最高點33元一路下跌至今2.7元,股價創下新低,區間跌幅高達90%。

數據顯示,自獐子島2014年首次扇貝出事以來,公募基金便大幅減持。2014年底以來,公募基金持有獐子島股份數量佔流通股比例極少超過1%,僅2015年6月底持股數量佔流通股比例為2.49%。2017年底以來,公募基金對獐子島的持股基本為0。

據數據顯示,獐子島昨日主力淨流出資金為108萬元,而前20日資金流出量更高達2000萬元。另外,券商自2018年2月獐子島扇貝再次出事後,也基本停止了跟蹤研究。

近一個月以來,獐子島的股價也一直低位徘徊。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ST雛鷹、*ST華信、印紀傳媒、*ST大控、*ST神城等多隻個股,因股價跌破面值而退市。業內分析認為,獐子島的“鬧劇”最後也許以退市而劇終。

“股票退市一般有三個原因:一是公司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二是公司的業績連續虧損,無法扭虧;三是收盤價連續超過20個交易日低於1元面值。”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近兩年退市的股票數量逐步增加,這標誌著退市制度逐步完善,對一些符合退市條件的公司要立即退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優勝劣汰,促進市場走向成熟,讓好的公司留在市場上,差的公司退出市場,讓市場迎來源頭活水。

據瞭解,對於即將退市的股票,也有炒作行為,即在退市之前一天買入,然後等待公司“鹹魚翻身”的機會。對此,楊德龍建議,投資者一定要理性對待,不要參與投機,參與投機多數會以失敗收場。同時在二級市場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避免買到一些退市股。一旦出現退市,對投資者的損失是非常大的。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