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產品到遊客熱捧的伴手禮 麗水開啟土貨逆襲之路

从农产品到游客热捧的伴手礼 丽水开启土货逆袭之路

金福茶莊

麗水,地處浙南山區,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市,森林覆蓋率80.8%,有著“中國生態第一市”美譽,其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已連續12年居浙江省首位、全國前列,每年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如同地名一樣,天賜秀山麗水,麗水自然物產眾多。近些年來,麗水市依託當地資源稟賦,走生態精品農業之路。

麗水市農業局副局長何敏介紹,在今年2月,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到麗水考察時,曾強調:“麗水如果把旅遊和農產品結合起來,把農產品變成旅遊的紀念品,把麗水所有的土特產都變成旅遊的紀念品,那就是無窮無盡的寶藏。”今年7月,麗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麗水市加快推進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三年行動計劃》,主要目的是將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旅結合的行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

開啟富農密碼

記者在龍泉西街街道周村村鐵皮石斛基地看到,一座座的鋼架大棚連成一片,上面鋪蓋著黑黑的遮陰網;大棚裡一簇簇綠油油的鐵皮石斛長勢喜人。早在光緒年間,吳紀賢的祖上就開始研究鐵皮石斛,彙集了大量的經驗和理論成果。想把這一家族事業發揚光大的吳紀賢前後花費了8年時間,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考察和選址,最終把種植基地選在了龍泉。

“選址在龍泉,首先是因為這裡的地形地勢。峽谷型半山腰、毗鄰水源的特徵,非常適合鐵皮石斛生長。其次就是因為這裡的生態環境。龍泉位於中國的‘綠色長廊’之上,可以說是中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了,這裡的水質、空氣質量,天然純淨無雜質,正是培養好的鐵皮石斛不可或缺的。”吳紀賢告訴記者。

唯珍堂抓住“農旅結合”的機遇,將傳統的種植基地改造成了開放式的採摘參觀基地,為都市人體驗“休閒養生旅遊”提供了新的目的地。傳統的鐵皮石斛也被加工改造,製成了口感清甜的鐵皮石斛汁、觀賞性的鐵皮石斛盆栽等旅遊產品。遊客不僅能來參觀旅遊,還能將最健康的旅遊地商品帶回家。目前,唯珍堂每月至少能接待來自上海、杭州、寧波等地的遊客四五百人,鐵皮石斛採摘旺季遊客量高達兩三千人每月,成為了龍泉旅遊當之無愧的“人氣新人”。

跟隨嚮導,記者一行又來到景寧自強稻田鯉魚養殖基地,他們在發展稻田養魚過程中,不只把眼光盯在田鯉魚上,在養魚稻田少施農藥化肥方面做好文章,通過“三哈”品牌,向杭州和上海等市場直銷無公害和有機大米,每公斤大米售價20元以上,綠色生態的稻魚共生系統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景寧自強稻田鯉魚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圓英為記者介紹了稻田養魚、訂單合同、魚米加工、品牌營銷等方面的情況。近年來,麗水市“農轉旅”工作的大力推進,也為劉圓英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麗水是全域旅遊地,我現在已經在建一個展覽館,方便遊客瞭解稻魚共生系統的文化,在基地設遊客體驗區,在田裡親自抓魚,製作成鯉魚乾可以做伴手禮。”

景寧惠明茶全國有名,劉圓英還成立了浙江景寧惠明紅有限公司,她介紹,因夏秋茶是製作紅茶的最好原料,為進一步拓寬景寧茶葉的市場化路子,拉伸惠明茶生產的產業鏈。公司投資了200多萬元,引進了國內領先水平的全自動紅茶生產流水線,破解了紅茶發酵難題和成品防潮技術的瓶頸,對夏秋茶進行了開發利用。如今,夏秋茶在這裡被製作成紅茶,茶餅被壓制成汽車掛件等旅遊商品,茶葉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還增加了當地茶農收入。

農轉精再轉旅

土貨搭上溢價的快車

麗水物產豐饒,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菌、茶、果、蔬、藥、畜牧、油茶、筍竹和漁業九大主導產業,其中許多產業馳名全國,但品牌過多過濫,難以形成合力,不利於麗水農業整體形象的打造。農民富裕靠農業,現代農業發展要靠好的品牌,2014年9月,全國首個地級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正式面市。

截止目前,“麗水山耕”完成了土蜂蜜禮盒、白花菇、黑木耳、楊梅、松陽香腸、黑土豬香腸、蔬菜禮包等122個麗水山耕旅遊地商品的開發。

“麗水山耕”在溫州、上海等多地進行推介,在杭州100多家“麗水山耕”社區銷售點裡,220元一隻的原生態老母雞、4元一個的有機西紅柿,深受杭州人的喜愛。品牌出爐一年多,農產品實現溢價收益。

“消費者可以根據‘麗水山耕’包裝上的二維碼,都能掃到農產品的產地、生產商、生產日期等信息。”麗水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龍表示,麗水農產品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正是因為如此,品質得到人們的信任。

今年7月初,精選自全市各地的蜂蜜、木耳、紅茶、香腸、稻米等15種農產品,首次披上“旅遊地商品”的新包裝登臺亮相。這些素雅精緻的禮盒,如同東方文化的一種呈現,更強調精神性而減弱其物質感,以直觀的美學設計顛覆了農產品的傳統形象——它們不再是廉價普通的日常食品,而是可以讓人們互相饋贈、傳遞情感的體面伴手禮。

打通農旅融合的渠道越來越多。在市農發公司,擺放著一臺2.1米高、2米寬的“移動智能商店”,這個與自動售貨機有著同樣運作機理的大展櫃裡擺滿了各種包裝精美的麗水旅遊地商品,消費者直接投幣或刷卡就可以自助購物,或是選擇“配送到家”。“我們今年計劃投放100臺這樣的機器覆蓋麗水的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以及各個旅遊景點和農家樂等,方便遊客隨時下單。”劉經理說。

從土貨到品牌農產品,再到旅遊地商品,麗水一些地方已在農產品借風景走向大市場的路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並初顯成效。農旅融合的晉級之路,映射了整個麗水農產品發展的現在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