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很久没有一本书如此打动我,掩卷三日,仍余音绕梁……

「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这本书,是何老师将尘封三十多年的旧稿编集成册,主要有“稚燕呢喃”、“故园回忆”、“蜩螗春秋”、“狱中纪实”、“晨钟暮鼓”、“落花时节”这几个篇章,最后还有流沙河老师写给她的“七只情雁”,以及她几位朋友的“记录何洁”,坦坦荡荡,不偏不倚。

「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每个故事独立成章,整书串起来又是大半生的岁月,一路泥泞,却倍感温暖,每一个故事里,你都能体会到何老师用悲悯之心去观照世间万物。


「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生活娑婆,岁月渐长,当自己都活成了戏剧,就很难再被别人的故事打动,何况是高我一辈的桑榆老人。

那个年代的荒唐与苦难,是后来蜜罐罐里头长的娃娃永远无法理解的,即便唏嘘感叹也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打开这本书的“动机”缘于“青峰书院”,很早就听说青城山普照寺旁有一个“青峰书院”,也细碎听过何老师的一些传奇,但当读完整本书,我才发现“书院”不过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特别喜欢何老师的文笔,完全是我们这个年代没有的一板一眼,细致入微,整个一幅工笔画,没有浓墨重彩,却绘出世间百态。总之,“开卷有益”是当之无愧的…….

「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何洁(1941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川剧演员,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四川青城山青峰书院主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她在青城外山普照禅院阅藏、礼佛、写作8年。继后又创建了在国内具有极大影响的“内明写作中心”。同期应聘《青城文荟》,任执行副主编。上世纪90年代初,赴港参学,并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积极倡导“壮严国土、完善人格”的人间佛教思想,引起了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


「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全文摘录了何老师刻于青峰书院照壁的《我与青山共白头》,就当管中窥豹吧:)

青峰山上古木丛生,山形如一朵半开的青莲,在从川西高原逶迤而来的味江两岸青山丛中显得卓而不群,除了东有平坦的山道出入之外,周围都是绝壁万仞,石壁下味江环绕而过。我住的山月寮就在山上,多年来,我被这绿色屏障守护着,感到安全和恬静 强说愁的年龄早已过去,愈来愈喜欢明朗的晴空。清晨漫步丛林,青青的草丛,碧绿的枝头都还挂着串串露珠,微风来处萧萧下滴。当那枝梢的露珠即将消逝时,熹微的晨光透过丛林,每片绿叶都变得晶亮闪闪,犹如万点繁星,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的启示对于生命自身的参悟原来是如此简单,就是这份直沁心脾的静谧的绿,能使你浮躁的心鄙陋之念瞬间冷熄。由此我才明白,为什么佛教初兴时释迦牟尼的弟子们被称为森林僧,他们每日清晨必去林中树下张伞独坐参悟究竟。人也只有回到自然后才会豁然明白,在生活中你究竟缺少什么。你会暂时忘掉都市中那被污染的空气、灰暗的天宇、过分热火频繁的你来我往。孤独在当今社会中已经变成昂贵的奢侈品了。泰戈尔向往的森林文明,其中就包含着这份孤独的快乐。这绝非是遗世独立,而是一种醒转来活着的自由意识。我素来就对民主政治不感兴趣,珍视的就是个人应有的这份自由。五柳先生的桃花源,又岂止是古代人常做的梦啊。对于这位隐逸诗人,古今各有褒贬,许多人无法理解即怀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何苦又去归隐躬耕。那不妨多读几篇陶潜的诗作,最好是到户外去读,到荒郊旷野到森林溪头去读,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读了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吟唱,也许你就会明白他所要逃避的绝非是生活本身 旷达同样会被人看作是牢骚,但让它躲进森林中去发泄也就于他人无损,更于社会无害。其实我本人就有千百次的体验。此种对心身有益的发泄,会很快让你恢复爱心,求得心理的平衡。牢骚发给大自然,这是充满诗意的抒情哲学


「系辞荐书」心中有光 何惧风雨——读《何洁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