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讓農民工和殘疾人感受到法治溫暖

原題:司法部“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設帶來法援新局面

法律援助:讓農民工和殘疾人感受到法治溫暖

2018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1萬餘件,同比增長7.6%

近5年來,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共為32.8萬殘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

法治週末記者 張貴志

1月16日,陝西新聞廣播直播間的電話不斷響起,此時正在直播間做客《說法時間》節目的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西安)分所主任方燕不斷接聽熱線電話,為聽眾解答農民工討薪難題。

1月18日,在江蘇省溧陽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幫助下,溧陽市一家機械公司14名農民工最終拿到了一年的勞動報酬642800元。“這下可以過個開心年了!沒有法援中心幫忙,我們的勞動報酬就會泡湯!”拿到報酬的農民工,對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員連聲致謝。

1月25日,河北邯鄲的14名討薪農民工走進了北京市通州區法律援助中心。他們在通州區從事別墅改造工作大半年,但大部分工錢還沒有結算。通州區法律援助中心當場受理了他們的申請,並指派了專業律師幫助他們討薪。

時值年關歲末,全國各地每天都能發現一個個“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的暖心故事,成為濃濃年味中感人至深的溫暖畫面。此前,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曾在司法部“法援惠民生”新聞發佈會上對記者表示,要在法律援助上對農民工、殘疾人給予特別的關愛,“使他們在每一個案件中體會到公平正義,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為農民工案件建立法律援助綠色通道

“現在重中之重要解決農民工的欠薪問題,各地要積極開展法律援助服務農民工討薪專項行動。”春節前,劉振宇的這句話顯得格外有力。

2018年12月18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一紡織廠的5名員工代表手持一份金額為781萬餘元的仲裁書,對吳江區法律服務中心連連道謝。有了這份仲裁書,這111位農民工兄弟“終於能過一個‘安心年’了”。

原來,他們都曾供職於一即將破產倒閉的紡織廠,因工資無法拿到,在2018年11月7日來吳江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尋求法律幫助。當了解到紡織廠共拖欠111位員工的工資及勞動補償金,且數額較巨大時,當天下午,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即指派3名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前往盛澤鎮為他們辦理法律援助申請手續。

由於當時紡織廠已經進入拍賣資產流程,員工代表希望能儘快處理、快速維權。考慮到時間短、人數多,在集齊證據材料、做好充分準備後,承辦律師及時向吳江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單位支付拖欠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

吳江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同時啟動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與區勞動仲裁委的聯絡,請求仲裁委考慮到該案情況,儘量縮短案件週期。同時為了提高維權效率、降低維權成本,提出以調解協商方式化解矛盾糾紛。在多次溝通,調解不成後,仲裁委遂作出上述裁決。

吳江區將農民工較常發生的工傷、勞動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等案件列入法律援助範圍,對農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和工傷賠償的法律援助申請,一律免予審查其經濟困難條件。對集聚討薪的農民工維權實行“零門檻、零等待、零遺漏”,並根據需要,委派律師和工作人員“上門服務”,能調解的當場予以調解處理,不能調解的,及時辦理法律援助申請,使得“綠色通道”更加順暢。

法治週末記者瞭解到,內蒙古、遼寧、黑龍江等地亦健全完善了與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勞動監察大隊、勞動仲裁委員會的協調機制,對農民工討薪等案件簡化手續,大大縮短辦案週期。

上海等地加強農民工欠薪案件信息通報與會商溝通,為農民工案件建立法援綠色通道。

這一系列工作的快速開展,得益於司法部從2018年6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設。而這項品牌建設工作帶來了全國各地法律援助的新局面。

據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相關人員介紹,2018年,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1萬餘件,同比增長7.6%;其中,農民工刑事法律援助案件6.7萬件,同比增長67.6%,農民工民事法律援助案件41.3萬件,同比增長2%,其中,農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案件29.3萬件,同比增長2.4%。2018年,共為51.5萬人次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同比增長4.1%;共為131.8萬人次農民工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法援關愛殘疾人,按需定製“法律援助服務套餐”

2018年6月,司法部和中國殘聯聯合下發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設。

該品牌建設開展以來,山東省要求各地市建立助殘律師志願者隊伍,每個縣至少培養3名至5名精通殘疾人法律法規的律師,每個鄉鎮培養2名至3名熟悉殘疾人法律法規的基層法律服務人員。

浙江省杭州市法援中心積極籌建全市法律援助“手語翻譯資源庫”,吸收具有翻譯經驗的手語翻譯人員參加。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投入經費為區(縣)法律援助中心修建了殘疾人綠色通道、廁所、扶手和輪椅,印製盲文法律援助服務手冊,購置了“無障礙瀏覽服務機器人”等設備提供語音輔助服務,通過政府購買為殘疾人提供聾啞翻譯、心理諮詢等服務。

寧夏石嘴山市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半小時服務圈,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4個、工作站36個、工作室313個,2018年,為113名殘疾人提供了法律諮詢服務,辦理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17件。

申某,是一名聾啞人,5年前在某公司工作時遭遇工傷事故,法律援助機構為其指派律師,代理他向法院起訴。該公司以申某沒有在事故後一年內認定工傷,曾經承諾與公司沒有任何爭議為由,拒絕承擔賠償責任。

法援律師為此據理力爭,強調聾啞人認知和溝通能力較弱,應予特殊保護。該承諾是在公司誘導下籤的名,且違反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強制性規定,應當確認無效。後來,法庭採納了法援律師的意見。

此案經過6次庭審,2次宣判,申某最終獲賠12萬餘元。

2018年11月29日,劉振宇在司法部新聞發佈會上答記者問時稱,“法援惠民生·關愛殘疾人”法律援助品牌的建設,在防範化解矛盾糾紛方面,廣泛宣傳殘疾人的權益保障制度和惠民政策,提高法律援助知曉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創新方式增加供給方面實現全覆蓋方面,依託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網絡平臺,引導農民工、殘疾人通過網上申請、熱線電話、手機APP等多種方式,及時獲得免費的法律諮詢、代書、調解、代理等全天候法律服務,逐步實現融合電話、網站、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種方式的法律服務。

對行動不便且有法律需求的殘疾人,探索並推行“一對一”的綜合包戶服務模式,安排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志願者與殘疾人結成幫扶對子,實行“一戶一檔一策”,按需定製“法律援助服務套餐”,提供“家庭醫生”式法律援助服務。

根據司法部的統計數據:近5年來,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共為32.8萬殘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

在劉振宇看來,法律援助給農民工“雪中送炭”,為殘疾人撐起維權的“保護傘”,一切都是為了“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法治的溫暖”。

打通兩地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便捷通道

司法部在《司法行政系統2019年春節前治欠保支相關工作情況》中要求:“完善協作機制,指導各地法律援助機構加強與人民法院協調配合,完善法律援助與訴訟費用減免緩制度的銜接機制;加強與人社、住建、信訪、公安、仲裁、工會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配合服務農民工治欠保支工作。”

四川省金堂縣的彭某,遠離家鄉到某個體煤礦打工17年。2016年以來,彭某經常感覺心口發悶,呼吸困難,痰中帶血,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矽肺病。因彭某沒有和煤礦簽訂勞動合同,也提供不了任何證據證明自己和煤礦存在勞動關係,職業病醫院沒有給他出具職業病診斷書,申請勞動仲裁也被駁回。

萬般無奈,彭某找到了當地法援中心申請法律援助。為了找到關鍵證據,承辦律師幾經周折在彭某住處找到一個礦燈,發現礦燈編號上寫著某煤礦的名字,根據這個線索找到安監部門,查找到了彭某某入井記錄。

最終,法院根據這一證據認定彭某和煤礦存在勞動關係,判決彭某獲得工傷保險金85.8萬元。彭某的案件一宣判,和他有著同樣遭遇的工友看到了希望,紛紛前來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又先後辦理了3位農民工職業病案件,幫助他們獲得賠償金270餘萬元。

針對農民工流動有顯著地域特徵的情況,司法部要求加強異地協作,在農民工轉交申請、核實信息、調查取證、文書送交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降低農民工維權成本。

記者經梳理發現,經濟發達的地方都針對勞務輸出大省制定了農民工流動應對方案。

湖北籍在溫州創業、務工的人員有46萬餘人。溫州市司法局因此主動對接湖北駐溫州商會,成立溫州市湖北商會法律援助工作站。

據悉,工作站成立至今,累計接待來電來訪48000餘人次,代寫文書3000餘份,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63件,非訴調解1027件。

溫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負責人張俠認為,商會幫助務工者維權有著“孃家人”的自身優勢,很自然地將工作站打造成了認同度高、歸屬感強的老鄉維權“金字招牌”。

同時,溫州與湖北黃石市、貴州遵義市等地簽訂法律援助合作協議,實行援助申請異地受理、異地協作、在線傳遞,打通兩地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便捷通道。組建農民工維權聯合工作組,通過互動“走親戚”,優化法律服務資源配置,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

目前,廣州市法律援助處也與全國60多個城市建立了農民工法律援助異地協作機制。

浙江在全省推行案件異地協辦機制,負責接待的法援機構通過浙江法援微信公眾號,就能幫助農民工完成異地在線申請。

陝西省司法廳法律援助處處長馬異文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各省協作系統幫助農民工朋友解決異地維權問題,農民工可以通過你的所在地找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4小時服務的12348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和陝西法律服務網進行維權。”

據統計,近三年來,農民工受援人次佔法律援助總受援人次的35%以上。“這就說明,這一部分人在困難群體當中佔的比重非常大,他們的服務需求也非常多。無論面對農民工法律訴求維權的現狀,還是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我們都應該把他們作為重點來援助。”劉振宇表示,司法部在組織開展“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設工作時,就明確了要重點打造農民工和殘疾人這兩個群體品牌。

劉振宇認為,開展農民工和殘疾人法援品牌建設,是服務農民工、殘疾人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舉措。他對記者表示,法律援助著力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司法行政工作中與民生結合最緊密的部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這就要求我們全力幫助困難群體獲得法律援助,絕不允許讓困難群眾打不起官司。”劉振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