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远征战车EFV:性价比极低的水上飞毛腿

两栖远征战车(EFV),是美军从20世纪末开始研发的新型水陆两用履带式登陆车。它与MV-22倾转旋翼飞机、LCAC气垫艇一起,曾被美国海军陆战队视为21世纪执行“超视距”三栖登陆作战的“三大法宝”。

作为海军强国,美国早在二战前就开始了履带式登陆车的研制。70年代研制的LVTP7履带式登陆输送车,在改进为AAV7、AAV7A1等版本后使用至今。为了进一步提高向海岸输送能力,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研发新一代战车,预计从2008年开始部署服役,到2018年生产出1013辆,整个计划经费76亿美元。

EFV拥有陆地、水上过渡和水上高速行驶模式。其中水上高速形式模式下,该车撑开滑板,盖住履带,形成一个“大型水上冲浪板”,使用大推力的喷水推进器,在水面花滑行前襟,最大时速接近50公里,是现有两栖战车水上速度的4倍以上。而在陆地上的时速则超过72公里,不亚于美军的主战坦克M1A1。为此,该车装备了三种功率输出模式的发动机。车上燃油可在水上行驶120公里或在陆地行驶320公里。

两栖远征战车EFV:性价比极低的水上飞毛腿

该车搭配3名乘员,能搭载17名陆战队员,本身装备1门可更换身管的MK44型30/40毫米稳定式机关炮,和1挺M240型7.62毫米并列机枪。武器系统可快速360度方位内射击,高低射界达55度。车体由铝合金装甲焊接而成,可承受14.5毫米重机枪穿甲弹的攻击,顶部可防155毫米榴弹破片。必要时还可附加模块化陶瓷装甲。

两栖远征战车EFV:性价比极低的水上飞毛腿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EFV无须被投放在滩头,可以在离海岸40公里甚至更远处卸下,然后凭借自身近50公里的时速劈波斩浪,冲上滩头,再用火力压制敌军,甚至攻入内陆。这使得美军可以实现其在20世纪80年代即提出的“超视距”三栖登陆作战概念。

两栖远征战车EFV:性价比极低的水上飞毛腿

然而这威武不堪的新武器也有诸多争议。首先是各种功能加载的模块太占空间,造成该车块头大,重量沉,而内部空间则有限。这样,要运载同样的士兵,就需要更多辆战车,而每艘两栖突击舰能装在的战车数量反而下降,如此要实现同样的登陆规模,需要大大增加两栖登陆舰数量——可美军现在的登陆舰已经嫌不够了,多加谁掏钱?

两栖远征战车EFV:性价比极低的水上飞毛腿

其次由于块头大,速度快,EFV是个油老虎,单程耗油量是AAV7A1的2倍,于是后勤方面也要更吃紧。

三是复杂的液气制动悬挂与履带系统,既对工程提出更高要求,使得研发过程中问题不断,多花了许多研发经费,也让后勤维修费用增加、难度提升。

两栖远征战车EFV:性价比极低的水上飞毛腿

四是其在海上高速航行时,会形成明显的波纹,数公里外清晰可见,这等于给敌人的炮火指引。

此外,EFV登陆车每辆造价高达700万美元,比现役的M1A1主战坦克还要贵一倍。

两栖远征战车EFV:性价比极低的水上飞毛腿

总之,EFV这玩意虽然跑得快,但成本代价也不低。关键跑得快这项优势,与小国打仗凸显不出好处,与大国打仗似乎又没啥用。而它的研究经费倒是不断上涨。海军陆战队修改计划后,计划采购数量从1013辆降至573辆,整个成本投入却从84亿美元激增至130亿美元。最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终于在2011年初砍掉了这个项目。

EFV战车确实基本实现其设计性能,然而由此却造成预算超标。性价比的不合用,是其夭折的主要原因。此举给美国造成30亿美元的浪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