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牌楼巷,古之衡门,士可以栖迟;今之牌楼,民众之居所


西安牌楼巷,古之衡门,士可以栖迟;今之牌楼,民众之居所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很小的时候学到这首诗就想,如何能在马上看尽这一长安的花?科举放榜之时长安可有一城的花?殊不知科举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日便看尽长安花,一笔寥寥的抒发了中榜之后的喜悦。


西安牌楼巷,古之衡门,士可以栖迟;今之牌楼,民众之居所


牌楼巷

具体位置:西门里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西口,长157米。

历史概况:因巷南口有贡院牌楼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反帝巷,1972年恢恢复名。如今,则作为西安的老巷子栖居在高楼林立里。


西安牌楼巷,古之衡门,士可以栖迟;今之牌楼,民众之居所


古代十分重视门面,牌楼也因此出现。为了突出这里有一所供各地考生前来科考的贡院,在其前面点缀一座气势不凡的“门洞式”建筑物,这就是牌楼,俗称牌房,牌楼巷也因此得名。

牌楼实际上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作为门脸的装饰,却是用材和构造比较讲究,要求“高大全”,充分体现贡院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越重要的地方,牌房就会越精致庄严,“三开四柱”“雕梁画额”是最低的要求。

牌房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成了中华古建筑的标志,这也是牌楼巷留存至今的原因,他代表着那个时代厚重的历史文化。


西安牌楼巷,古之衡门,士可以栖迟;今之牌楼,民众之居所


牌楼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说,“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而成的结构,可以说是现在牌房的老祖宗,无论是多么考究的牌楼都几乎是这样的“门洞状”。

唐宋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牌楼的兴盛也是在唐宋时期建成“解放”后,“解放”的本意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牌楼、牌房。盛唐时,都城长安商贾如云,人口集中,那时的居民区就采取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与现在的“小区”差不多,这种居民区就叫做“房”;到了宋朝,“房”越来越多,一条街上就有好几个坊,为了便于小区治安管理,政府给每个坊都立了一个大门,其实就是两根柱子夹门扇,叫做“解放门”,这是民间早期的“牌楼”版本。和现代小区门口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安牌楼巷,古之衡门,士可以栖迟;今之牌楼,民众之居所


牌楼立的地方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最普遍的就是立于街衢、村镇路口的牌楼,功能也最简单,就是作为路标的分隔之用。

但“贡院”牌楼则还有着另外的功能,科举开考之日,贡院牌楼显得格外神圣,享受着皇家的特殊待遇,来往官员须在牌楼前驻足,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如同今天的高考一样庄严肃穆,为维护考场秩序,牌楼起着“车辆请勿入内”的警戒警务作用。


西安牌楼巷,古之衡门,士可以栖迟;今之牌楼,民众之居所


而如今的牌楼巷一改往日的严肃,皇家森严的气息荡然全无。“你来了麽“的牌匾高高的悬挂在西大街,跳脱、活波,似乎与这个时代的气息完全融合。

在城市的发展中,建筑随着历史年轮反复转化。唯有它独特的名称,让我们历久弥新的去了解、熟悉过去的历史。

图/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