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手腳冰冷)的調理方

不同的症狀,調理方法各不相同!


怕冷(手腳冰冷)的調理方


手足冰涼

一到冬天,即使不停喝熱水,穿再多衣服,冰涼的手腳還是會讓她全身跟著一起發冷。

中醫解讀:心陽不足

中醫認為“心主溫熙”,心陽不足會使血氣運行緩慢,不能溫達四末,因而心陽不足的人,更容易覺得手足冰涼。此外,心陽不足的人,還常常會出現胸痛、舌淡、苔白滑。因為心主胸中,心陽不足,胸中中氣運轉無力,就會胸悶、胸痛。大致來說,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這更容出現手腳冰涼。

驅趕良方

1

每晚睡前飲1杯紅葡萄酒

紅葡萄酒中的多酚等物質對增強心臟活力有特別的作用。中醫又認為“酒能行氣血”,因而睡前飲1杯(30-50毫升)紅葡萄酒,既可以治療手足冰涼,還可以幫助提高睡眠質量。

2

按揉陽池穴

陽池穴在手背腕橫紋的中央點上。按壓的方法可以自行選擇,但最好兩首交替按壓,各以一手中指在另一手的穴位上。也可以以此穴為中心,互相搓擦兩隻手的手背,手背摩擦生熱的同時,陽池穴也會受到刺激,從而達到溫暖全身的作用。

3

人參枸杞湯

人參、枸杞各5錢,加入150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滾後,再用小火煮15-20分鐘,即可飲用。

4

睡前浴腳,按壓足部

每晚睡前,用熱水浴腳10分鐘左右。然後,可以不考慮什麼穴位或反射區,只要按壓足部即可;也可以藉助拳頭或瓶子輕輕敲打足底。

5

多補充維生素E

維生素E可擴張末梢血管,對於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很有幫助,但維生素E的效果較緩慢,須持續3個月才可見效。

背部生寒】

早早穿上羽絨背心,看著別人穿著輕薄的毛衫倍顯苗條,但背冷的痛楚還是把自己包裹嚴實,經常感冒。

中醫解讀:衛陽不足

背部為人體之陽面,足太陽經脈從頭走足,行於人體的背部。而“太陽為人身之藩籬,主肌表,外邪侵襲,大多從太陽而入”,所以,如果保衛人體陽氣的衛陽不足,就會常常感到背部發冷,抵禦外邪的力量減弱,就會經常感冒就會經常感冒。而且,如果衛陽不足,就會使內在的陰津不能自守,還會出現“自汗出”,也就是說,不僅怕冷,而且還經常手足出汗。

驅寒良方

1

薑茶飲

每天早晨起床後,切兩片生薑放入茶杯,加開水衝飲,也可加入一些枸杞。直至味淡,棄去生薑。

2

按揉合谷、肺俞穴

兩手虎口交握,大拇指末節對著另一手虎口的邊緣,彎曲大拇指,指尖落在手背處,就是合谷穴,閒暇時交替按揉30-50下;肺俞穴在背部兩個肩胛骨內上角,平行於第3胸椎棘突下,在脊柱2指旁邊的位置。如果自己不方便按揉肺俞穴,可以用按棒來輕輕按揉。3、玉屏風散。這是來源於《世醫得效方》的名方,簡單易行,而且有效。蜜炙黃芷12克,白朮12克,防風6克,再加大棗1枚。水煎成200毫升,趁熱飲下去。也可以用這3樣藥材泡水經常飲用(黃芷3克,白朮3克,防風1.5克)。不僅能改善背部發冷,對容易感冒的人也特別有效。

【胃痛腹瀉】

吃什麼東西都需要吃熱的,如果不吃熱食,就會經常胃痛、拉肚子。

中醫解讀:脾陽不足

中醫認為,脾胃同居中央,脾胃往往並稱。

驅趕良方

1

杜絕冷熱食物一起吃

否則,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胃寒溼;保持飲食規律,調節好壓力也很重要。

2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30克,羊肉500克,生薑30克。將羊肉、當歸、生薑均洗淨,放入砂鍋中,加料酒、清水適量,煮至羊肉熟爛,調味即可吃肉喝湯。這個湯收載於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具有溫陽散寒養血的功效,而且方便製作,適合女性經常食用。

3

紅糖小米粥

小米50克,紅糖50克。小米加水適量,熬至米爛粥成,調入紅糖即可。小米、即黍米,性溫,補脾胃。《本草綱目》載:治反胃熱痢,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加紅糖更能補益氣血。

4

芡實粥

芡實米(雞頭米)150克,糯米150克。新鮮的芡實搗爛如膏,陳年的芡實研如粉狀。糯米洗淨,同煮。適合白帶清稀、量多的女性服用。

5

中成藥理中丸

白天服3次,服藥後,儘量飲1小碗熱粥,以助藥力;夜晚睡覺前1次。服1-3個月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腹瀉的狀況。

6

摩腹

將兩手掌搓熱,以肚臍為圓心,逆時針方向按摩,直到腹部感到溫熱。每天兩次。摩腹時也可以著重按揉一下肚臍中央——中醫裡的神闕穴,經常按摩可以培元固本,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如果有時間,用艾炙炙一下神闕穴,效果更好。

7

砂仁牛肉

牛肉、砂仁、陳皮、生薑,調味料適量,牛肉洗淨切大塊,沸水氽,去血水,與砂仁、陳皮、生薑、桂皮、蔥等加水共燉至熟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