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閱讀」三十二《答魏師說書》

「原文閱讀」三十二《答魏師說書》

《答魏師說書》

師伊至,備聞日新之功,兼得來書,志意懇切,喜慰無盡!

所云“任情任意,認作良知,及作意為之,不依本來良知,而自謂良知”者,既已察識其病矣。

“意”與“良知”當分別明白。凡應物起念處,皆謂之“意”。意則有是有非,能知得意之是與非者,則謂之“良知”。依得良知,即無有不是矣。

所疑“拘於體面,格於事勢等患”,皆是致良知之心未能誠切專一。若能誠切專一,自無此也。凡作事不能謀始,與有輕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誠一,亦是見得良知未透徹。若見得透徹,即體面事勢中,莫非良知之妙用。除卻體面事勢之外,亦別天良知矣。豈得又為體面所局,事勢所格?即已動於私意,非復良知之本然矣。今時同志中,雖皆知得良知無所不在,一涉酬應,便又將人情物理與良知看作兩事,此誠不可以不察也。

【背景簡介】

施邦曜在《陽明先生集要》一書中就此文有評曰:“‘體面事勢’四字,惟周旋事務人自得知得極透,然精神都用在周旋去處,終多拘格。一惟真心實意做去,便不見得有體面事勢之為礙。此可悟誠意致知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