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管轄東北區域的古國,因“不食周粟”而聞名至今

距今5000多年前,在遼寧西部至赤峰一帶的西遼河與大淩河流域,生活著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氏族部落。現今的考古學家將這個部落稱為“紅山文化”。在紅山文化後期,一些族人南下,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於冀東北區域,建立了一個國家——“孤竹國”,此時,差不多是商朝建立的初期。

最早管轄東北區域的古國,因“不食周粟”而聞名至今

“父丁孤竹亞屼”罍

在遼西喀左北洞村,曾出土一罍,上鑄銘文“父丁孤竹亞屼”。父丁,是孤竹國第七任國君。這是亞微為其父親所制。《孟子》中有記:“孤竹之君成北海(今渤海)之濱”。

根據以上及其他相關的史料,可以基本推斷出商朝時的孤竹國,其管轄的區域大致為:南起渤海北岸,北抵大淩河流域,東自遼寧興城,西至灤河下游。這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管轄東北區域的國家,也是東北先民建立起的第一個集權式國家。

最早管轄東北區域的古國,因“不食周粟”而聞名至今

《史記·周本紀》引《括地誌》中有記:“孤竹故城在平州盧龍縣南十二里,殷時諸侯國。”

諸侯國源於分封制,周滅商之後,周天子分封天下,將土地以及附於土地上的人口,授予王族、功臣和貴族,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地,以拱衛王室。中國的歷史自此才開始出現諸侯國。

商朝時,在中央政權的周邊區域,還有許多的部族與方國,包括鬼方、羌方、犬戎、周、巴、蜀、濮、楚等。方國是已經歸屬商朝的部落國家,其他則是相對獨立的政權,而且商朝此時並沒有進行諸侯國的分封。因此,建立於商初的孤竹國,並非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而是相對獨立的一個北方小國。

最早管轄東北區域的古國,因“不食周粟”而聞名至今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後,將其輔臣召公奭封於薊地(今北京),召公奭令其長子姬克在此建立了燕國。孤竹國的生存空間開始受到擠壓。

箕子東遷時,許多孤竹先民跟隨箕子進入朝鮮,孤竹國的管轄區域也向東遷移,到現今的錦州、朝陽、營口一帶。

最早管轄東北區域的古國,因“不食周粟”而聞名至今

燕國自成立之後就不斷吞食原孤竹國控制的區域。到孤竹國成立後六百年(約公元前1000年)時,燕國已經完全控制了孤竹,孤竹從此失去獨立地位,成為燕國的附屬國。此後,不斷衰弱的孤竹國又被山戎制服,成為其“與國”。

公元前664年(周惠王十三年),齊桓公為救燕國兵伐山戎,回師時順便滅了孤竹,孤竹國自此從歷史上消失。

最早管轄東北區域的古國,因“不食周粟”而聞名至今

伯夷、叔齊圖

孤竹國之所以聞名至今,還在於“不食周粟”的兩位王子:伯夷與叔齊。

商朝末年孤竹國君墨臺初去世後,將王位傳於長子伯夷。伯夷自認才能不如三弟叔齊,不肯繼位;而叔齊則堅持要遵守父親的遺囑,也不肯繼承王位。兩個人互相謙讓,結果是一齊離家出走。“國人立其中子亞憲”(二公子望)。

伯夷與叔齊離開孤竹國後,碰到伐紂的周武王軍隊,兩人叩馬苦諫,卻終於無法勸阻住大軍。商被滅後,隱居於首陽山的伯夷與叔齊“恥食周粟”,采薇而食,最終餓死在山裡。從此被當作高尚守節的典範。

最早管轄東北區域的古國,因“不食周粟”而聞名至今

渭源首陽山

他們隱居的首陽山也因此聞名於世。到如今,出現了許多的“首陽山”,如甘肅渭源首陽山、陝西周至首陽山、河南偃師首陽山、河北遷安首陽山、河北灤縣首陽山、山西永濟首陽山、山東昌樂首陽山。

各地都在搶奪這個“首陽山”的正宗權,都說自己的首陽山才是伯夷與叔齊的餓死之地,還各自描述出伯夷與叔齊離開孤竹國後的流亡路線,以及如何碰到伐紂的周武王,如何在山裡餓死。有些會從當地的氣候、地理、土壤來進行綜合分析,以考證該地山中是否會有“薇”(蕨菜)的可能。有的甚至已經發展出了“首陽山精神”。

看來,已經去世三千多年的伯夷與叔齊,如今,依然很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