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個“芻狗”到底是什麼呢?

自古以來,不論是我們中國還是其他的國家,每當歷史在不斷髮展的時候,很多的名人也在自己的生命裡留下了至理名言。就最近來看,一部叫做是《誅仙》的小說也經常引用我們的一句老話,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個“芻狗”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小編來跟大家說一說的就是這句話的出處和意思。就前者來說,它是來自我們國家道教的《道德經》。這段話的前半句我們已經跟大家說了,它的後半句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當芻狗”。

對於這段話的解釋,很多人都是抱著一個望文生義的方式來解讀的。他們覺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上面的統治者並不是一個仁義的人,那麼他們就會把老百姓給當做豬狗一樣。如果這自然萬物都對這土地上的生命不仁義,那麼這世間萬物對於它來說也就都像是豬狗一樣了。

對於上面的翻譯,其實是不正確的。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個“芻狗”,雖說裡面帶著一個“狗”字,但是並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狗。而是指的在古人祭祀當中所用的狗。就這種狗來講,由於它們是用草做成的,所以每當祭祀結束了之後。這些東西的下場自然就是被丟棄了。雖說祭祀之後它是沒有什麼用了,但是在祭祀的時候,卻又是沒他不行。

可見,“芻狗”價值並不在它本身,而是在使用者的心情上。他如果是覺得你有價值了,那麼你就有價值。反之,則沒有。雖說人喜歡對人用這種道德的尺度去對人,但是自然卻不會。可見,這點其實是為了體現出老子“無為”的想法的。

至於“芻狗”究竟是用在什麼祭祀上的問題,有人對此特意去查了一下。認為,應該是風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