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時間到!——自媒體運營五大盈利模式


乾貨時間到!——自媒體運營五大盈利模式

不要告訴我你百度過後的答案。它太冗長了,說白了不就是一個人或多人傳遞信息並更多人參與的媒體平臺,常見的自媒體平臺有: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

乾貨時間到!——自媒體運營五大盈利模式

在當今的自媒體時代,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騷擾”著我們,“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在自媒體的影響下,各種信息由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一種對等的傳播。這種公開自由的傳播方式,的確打破了過去時間、空間的限制,我們也不再接受被一個“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任何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判斷,都有自己的權利去批判、去讚賞,從而真實的表達我們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乾貨時間到!——自媒體運營五大盈利模式

很多人都不瞭解自媒體的收益何來?那小編就送點乾貨與大家一起分享!

有的自媒體人坐擁百萬粉絲,每年僅靠廣點通輕鬆盈利數十萬!比如我門所熟知的盧鬆鬆等;更有像邏輯思維這樣的大咖級自媒體人,他現在都採取了會員收費模式,瀏覽量更是不用說,這其中的收益才令人驚歎!

然而龐大的自媒體行業,你知道那些百度、搜狐、微博等巨頭的自媒體平臺的盈利模式嗎?不知情的門外漢肯定遠遠地低估了他們的利潤價值所在!

如魏武揮曾撰文闡述“我為什麼反對自媒體有商業模式“,認為自媒體人玩個票容易,做成事難,支持者則放話,”然而自媒體還就是找到了它的盈利模式,而且商業化還很嚴重。

乾貨時間到!——自媒體運營五大盈利模式

1.廣告收入。在知乎上一位名為吳名的用戶聲稱自己在廣告公司工作,他經常會聯繫kol,原來粉絲和廣告價格成正比,一般重點看的是粉絲質量、數量和轉評量,每一萬粉絲廣告價格50-100不等。具體可以看下圖:

乾貨時間到!——自媒體運營五大盈利模式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騰訊網科技總監程苓峰嗎?他曾發佈微博宣佈離職,遷居南方小鎮,他說:“我選擇不打工、不創業,專心做個人媒體,關注互聯網。“當時有很多業內人士感到震驚,他的職位如此之高,居然會辭職,還選擇自媒體,很多人並不看好他。當以他為主筆的自媒體“雲科技”推出微信廣告,報價每天1萬,或是每3天5萬,向中國乃至全球業界開售。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重點是他成功了,此後不到2個月,他就做了10單生意,入賬13萬。

乾貨時間到!——自媒體運營五大盈利模式

2.付費閱讀。一篇來自丁小云的《我如何在豆瓣閱讀月入兩萬稿費》被刷爆各大社交媒體,原來豆瓣閱讀這一平臺為內容提供者付費的商業模式。當然自媒體發佈的文章會收穫,這並不奇怪。只要你的平臺達到相當大而穩定的用戶規模之後,就足夠有這個資格去盈利,這也是促進原作者繼續創作的方式。也會使自媒體平臺有更多的資金去投入到自己的運營中來,為用戶提供更多對生活的對工作有用的東西。

3.線下收益。程苓峰在一篇博文中指出:“為什麼人人都在寫微博,獲得注意力,製造影響力。因為注意力和影響力可變現,可以變現成”任何東西”。當然這個變現就會帶來線下的利潤”微博紅人琢磨先生,曾撰寫《水煮西遊》,廣傳於網絡,並於2010年9月入住新浪博客,博客名為'琢磨先生的書房',陸續發表培訓、管理等相關博文。在打響知名度之後,獲得更多的關注量後,參加各種自媒體的培訓會,當導師,甚至也開了自己的脫口秀。所以線下獲得收益的方式也很多,還比如開辦講座、出書等等。

乾貨時間到!——自媒體運營五大盈利模式

4.出售產品。只要我們有了精準的粉絲人群,通過投票等方式找一個大多數粉絲群體喜歡的優質產品,再進行出售,你賺的錢比廣告費多的不要不要的。

俗話說,只要有用戶,你就不缺好產品。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例如你在一個關注量過萬的公眾號上發佈一個互聯網培訓課程,在文末放上付款二維碼,就直接可以等待用戶交錢就可以了。

5.資源整合。網上有人做了一個區級市的自媒體,粉絲幾十萬,在當地影響力非常大。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他幾乎不接小廣告,而是讓這個自媒體成為宣傳自己的名片和工具,然後再整合更多的高端資源帶來更大的收益。

其實凡是真正想做好自媒體的團隊來說,這樣的整合資源才是最終實現增值的方式,而且也會活的更久。當你整合了各種資源之後,你會發現有更多的用戶參與進來,甚至對你產生依賴。

某脫口秀創始人高臻臻說道:“自媒體只做純信息發佈,並沒有核心競爭力。”他表示現在自媒體發揮的空間巨大,例如賣場景、賣時間、賣思路等等。同時,他還強調做自媒體不能單純看重粉絲、利潤,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將產品經營開放到用戶經營,發揮自媒體的最大價值。的確,自媒體只要把握好方向,未來的發展不可估量!

正是因為自媒體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所以才會爆發出如此大的能量,它將授話語權傳給草根階層,給普通民眾,向全社會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這才是自媒體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