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傳統媒體格局正洗牌 紙媒衰落「紙」變「媒」不變

時代變遷傳統媒體格局正洗牌 紙媒衰落“紙”變“媒”不變

隨著時代變遷和新興媒體的發展壯大,傳統傳播格局不斷瓦解,越來越多的紙媒宣佈休刊或停刊,“紙媒衰落”的聲音此起彼伏。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紙媒的衰落呢?

“紙”只是傳播載體

還記得遠古的洞穴裡的壁上文嗎?罄竹難書和學富五車這兩個成語嗎?以及死海古卷這種寫在羊皮上的文書嗎?

所謂紙媒,和上述的內容載體都是一樣的,就是一出版(製作完成),就基本沒有在本體上修改的餘地了,另外所傳播的信息也無法脫離這個載體本身。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紙媒是有諸多的缺點和不方便的,因此,只要科技進一步發展,人類摒棄舊有閱讀載體是很理所當然的事。

可見,傳播載體的變化實質是生產力變化的結果。人必然是越來越懶的,也就意味著,紙張這種載體形式在成本過高、使用不便、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現實問題下,是自然而然會被棄用或者轉化成別的更高級的形式。那麼,所謂的紙媒行業就很有可能因應社會發展而放棄紙張這一載體,或者與別的載體融合。

“媒”的本質不變

縱觀所有的媒,本質就是實現記錄-保存-傳播的作用。石頭、竹子、皮綢、紙張、電子屏幕都能起到這三個目的,但實現的成本是不同的,內容的多樣性、精細完整全面程度也不盡相同。在不論什麼形式感這種務虛的精神感受時,當前時代最優的電子屏幕在”媒“的公用上是完爆紙張的,這意味著前者取代後者,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紙媒會消失,“媒”的手段和思維方式、使用習慣會改變;但從事內容傳播的人、團體是會以另外一種形式來做著和現在差不多的事,也不會覺得流程上有太多的差異。因為,做的依然是”媒“的本質,實現的依然是內容的記錄-保存-傳播。

未來的人很可能會察覺到他們的新載體原來這依然是新瓶舊酒,甚至當初預想的所謂陣痛,一點也不痛。這過程可能很慢,也可能比想象的要快。不過,時代發展的事,誰都不知道,也無法預測。

所以我不認為人類世界沒了紙媒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做內容的人都在適應時代的變化,選擇更好的載體。扯什麼公信力、採編資格、體制的,都是在外圍回答。

紙媒信息渠道衰亡

當一份全國性報紙影響力不如范冰冰、鹿晗曬一張圖、曬個心情的時候,不如任志強、潘石屹一條微博時,註定了紙媒這個信息渠道的衰亡。之前還有人談深度閱讀,現在看,通過互聯網、手機、閱讀器不影響深度閱讀。所以這是個偽問題,當信息創造者和優質信息都向互聯網集中,紙媒必須衰落。

在資訊傳播的兩大最具影響力的高地,一個是關於事實信息的傳播,一個是關於意見信息的傳播。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意見信息傳播媒體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媒介。

新媒體是承接和優化了紙媒的流程,極大限度減少了錄入和傳播的運作成本——時間、位移、分享、反饋,但總體思路是沒有變的。紙媒採編人員進入新媒體工作,並非難事。因為在傳播前所需要的選題、策劃、採集、分類與編輯,依然是一致的。不同的是錄入與傳播,有很強的時代要求,但往往這依然依附在優質的內容上。

所以,“媒”的實質沒有變化。那麼紙媒的一部分靈魂就是優質內核,只要在產生內容的流程和思路進行轉變,在信息時代就會有了新的延續。這就是為啥很多紙媒時代的媒體人,也能很快的華麗轉身。

而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紙媒休刊或者停刊呢?中國經濟下行是一方面,讀者信息獲得的來源也從傳統媒體這一主要單一來源,轉變為互聯社交信息來源,這也造成了紙媒賴以生存的廣告本身、廣告的投放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但是再衰退的市場也有表現好的媒體或企業,再興旺的市場也會有敗落的媒體或企業。只要存在市場的充分競爭,同一區域內就不需要那麼多報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