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学习,衣冠禽兽一开始是夸人,不是骂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衣冠禽兽是什么意思了,现在指一个人外表看起来正派,实际上是个坏人,表里不如一,在道德上指的是道德败坏,十恶不赦。


赶快学习,衣冠禽兽一开始是夸人,不是骂人

但在古代,至少在明朝中期以前,衣冠禽兽可不是骂人,而是指文武官员。因为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的是飞禽,武官官服绣的是走兽。根据官阶不同,文武官员衣服上的禽和兽也不同。

赶快学习,衣冠禽兽一开始是夸人,不是骂人

文官一品绣的是鹤,二品绣的是鸡,人家叫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的是飞向云端的雁,五品绣的是白鹇(xián),六品绣的是鹭鸶,七品绣的是鸳鸯,八品绣的是黄鹂,九品绣的是鹌鹑(ān chún)。

赶快学习,衣冠禽兽一开始是夸人,不是骂人

而武官服饰上的走兽是这样的:一品、二品绘的是狮子,三品绘的是老虎,四品绘的是豹子,五品绘的是熊,六品、七品绘的是彪(小编也好奇彪是什么,彪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是一种排在虎豹之间的神秘动物,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八品绘的是犀牛,九品绘的海马。

赶快学习,衣冠禽兽一开始是夸人,不是骂人

不仅如此,衣服的颜色使用也有严格等级规定,红袍只能是一品至四品才能穿,青袍则是五品至七品才能穿,八品和九品穿则穿绿袍。当然,能穿上红袍官府是所有明朝文武官员毕生的梦想。

赶快学习,衣冠禽兽一开始是夸人,不是骂人

怎么样,古人会玩吧,讲究吧,有文化吧,也有情调吧,通过服饰就能判断对方的官阶品级。当然,服饰上的绘图就是身份的象征了。那么衣冠禽兽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为贬义骂人的呢?

赶快学习,衣冠禽兽一开始是夸人,不是骂人

这还得从明朝中晚期说起,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所以“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用于骂人,现在有事可查的从明末陈汝元的《金莲记》一书开始。清代以后,“衣冠禽兽”意思是贬义已经广泛被接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