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不经意地透露了一个神奇的教育方法

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不经意地透露了一个神奇的教育方法

学习让人有能力看世界

教育需要梦想和情怀,但是更进一步的话,就需要技术与方法把梦想实现,使情怀得到展示。我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使孩子学业无忧,品行得以端正,习惯得以优化,志向能够确立。但是这样的希望很多情况下是会落空的,因为很少有老师能全部合乎我们的期望。

“哪怕是合乎一部分也行呀,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呀”有人会这么想。但是作为孩子来讲,在成长中毕竟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出现问题时,家长与老师对待问题的看法产生较大分歧时,家长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老师的影响力的,孩子越大越是如此。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信任犹为重要。如果失去了这种信任,哪怕是老师在用心,但是家长却总感觉哪里会有问题,因为老师并不可能和家长的心愿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教育有一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我们一般理解的意思是,亲近老师,就会相信老师所讲的道理,相信老师所说的,也就能把学习好提高成绩了。我们的理解之中,是直接把亲不亲老师与孩子的成绩挂起钩来,现实生活中我们更能举出不少的例子来证明:孩子喜欢老师往往就会把这个学科学得不错,一旦不喜欢某个老师,就很可能把那个学科学得很糟。

但是亲近老师实际上是需要有个前提条件的,在《学记》中这样来讨论:“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也就是说,学生能安心学习了,才有可能亲近老师,找到志气相同的朋友了,才会相信所学的大道

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不经意地透露了一个神奇的教育方法

亲师的行为包含着尊重与信任

从内求的角度来说,当老师的要经常考虑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安学而亲师,而当学生的要经常考虑怎么样做才能安学而亲师。如果总是外求,比如,这个老师不行了,不知道和孩子亲近呀,这样会产生学习不够独立、不够自主的问题。而老师外求时,则总想找一个刻苦学习的不用操心的学生,那就会产生对自己的修养要求不能渐次提高的问题。

这里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是听起来却近乎教育上的神话。这样的神话产生,则验证了,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信任的确会产生奇迹。这样的奇迹也正在我们所说的超级中学,如毛坦厂中学呀、衡水中学等这样的学校中出现,我们一般的归因是,学校管理紧,老师的水平高等外在的因素。从内在看,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与默契。这种信任才能将管理的效能真正发挥出来

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不经意地透露了一个神奇的教育方法

内求让人进步且没有烦恼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三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为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将来我能成为音乐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都变得十分自觉。

老师接下来就向孩子们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贪玩、学习不刻苦等坏习惯的孩子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就这样,几年后,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到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不经意地透露了一个神奇的教育方法

心就是神奇的,它会给你所想要的

为什么老教师会有这么一个嘱托呢?实际上老师采用的神奇办法就是暗示

。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积极的暗示会产生积极效果,反之,消极暗示就会有消极效果。当我们接受积极暗示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种暗示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里需要一定的神秘化的,一旦把暗示的神秘化去掉之后,也就不会产生那么神奇的作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