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别人的样子来教育孩子会有效果吗?

学别人的样子来教育孩子会有效果吗?

年轻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上要想不步入误区,必须不能盲信盲从,千万不要痴迷所谓成功孩子的家教经验。实际上,这些经验往往听着容易,做起来难。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家庭教育理念,实际上分两种,一种是思辨理论,一种是实践的技术理论。思辨理论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而得到的理论,听起来头头是道,执行起来无处插手。实践的技术理论则是指系统性操作规范。目前流行的一些家教方面的书籍是案例性的,因为人们都喜欢听故事,想通过故事轻松地获取某种启示,懂得一个道理。现在的年轻家长们普遍是文化程度高的人,那些案例中表现的并不深奥的道理对他们来说是心知肚明的。可是,实际上,懂这些道理的不少人往往没有教育好子女。问题以哪里呢?

学别人的样子来教育孩子会有效果吗?

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长没有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

有一位年轻的家长朋友,大学老师,孩子在读四年级。为了教育孩子看了很多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把孩子看得很紧,搞得自己也很紧张,但是孩子并不配合,是那种“蔫蔫地不配合”----你说什么我不会反对,但是一定不会按你说的去做,即使做了,也要丢三落四。学习成绩一再提升不了,甚至下降,与学校老师多次沟通,也没有可行对策。经人介绍,带孩子来访,每周一次。

经过反复交谈,多次与孩子就学科学习的问题进行讨论,详细分析,并提供孩子易接受并能操作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学习的可自主性,而且让孩子打心眼里认可自己的取得的进步。走完这个过程,大约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

学别人的样子来教育孩子会有效果吗?

在此期间,除了和家长沟通教育理念之外,还与家长取得以下共识:

一、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培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也是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童年的关键所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了解其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对孩子施加影响与教育。

父母是和孩子最亲密的人,但是可能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父母可能知道孩子的饮食爱好,却并不一定了解孩子为什么追星,为什么烦恼。

如果孩子总感觉家长过多地在“管”,那么孩子可能就当然选择撒手不做事,全都让家长来操心。虽然如此,家长也别指望能和孩子好好相处,因为孩子总是认为你在“约束”他,不理解他。

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的人看待。

学别人的样子来教育孩子会有效果吗?

二、要想得开。

好孩子大部分都不是管出来的。不是说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就是适合孩子的。孩子如果不喜欢,他也觉不出好来。提高智力的法子多的是,找点孩子喜欢的。

与孩子一起讨论商量,可以相协,各让一步。与孩子互相妥协,要比家长单方面施压,或者只对孩子妥协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双方意见统一,就制定计划照着做。如果意见统一不了,先搁搁再说。

在等待的时间里,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诱引”孩子“上钩”。向孩子妥协并不会降低父母的威信,相反,如果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向孩子妥协,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可亲可敬,“妥协有条件,威信自然成。”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与孩子搏斗,最终输的却总是家长。

学别人的样子来教育孩子会有效果吗?

三、把孩子做对的事情挑出来,加以肯定和赞扬。

父母不要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 如果家长“挑剔”的是孩子的缺点、短处,那么传递给孩子的肯定是消极的信息。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挑出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赞扬孩子。

赞美的重点应该是在“努力”上。根据孩子是否尽了力来确定是否要对孩子的赞美和奖励。简单地说,可以看看孩子是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提高。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父母亲应当和孩子共同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后悔,尤其不要抱怨。

方法可是说多得数不过来,但是能做到的才是真正起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