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推翻清政府统治呢?

1862年,曾国筌攻克天京,把太平天国给镇压了下去,至此,湘军集团取代了太平天国的地位。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节制四省军务大臣,湘军各部的水陆人马总和达到惊人的三十万,并且占据了东南财富集中之地,以至于全国各地都在盛传曾国藩将登九五至尊之位,取代清政府的统治地位。

所谓无风不起浪,以湘军集团的实力,曾国藩很可以称帝成功,可在历史上,攻克天京后的一个月内,曾国藩就自裁绝大部分的湘军武装,仅留下老湘营的九千人马和爱将鲍超的部分武装。

那么是曾国藩没有考虑过称帝吗?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推翻清政府统治呢?

答案是否定的,曾国藩虽然是一名传统的儒学大师,但从本质上说,曾国藩是一个在平叛过程中壮大起来的军阀首领,如果没有一定的权谋之术,曾国藩是不可能带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

曾国藩之所以不称帝,并不是因为他对清王朝的愚忠,而是曾国藩曾经跟他的心腹谋士赵文烈分析过此事,论证了谋反称帝的不可信性。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推翻清政府统治呢?

那么以湘军当时的实力,曾国藩为何称不了帝?

首先从内部看,湘军自创立第一天起,曾国藩就教导全体将士要以忠义为本,如果现在反过来曾国藩带领他们造反,这支军队就会丧失掉原有的战斗力。

再加上经过十余年的征战,湘军各部的军纪早已参差不齐,如果这样的军队再去造反,恐怕是与太平军无异,维持不了多久就会被历史给淹没。

另外,湘军内部的另外一位大佬左宗棠,虽然他之前也曾鼓励过曾国藩造反,但是这也可以视为他对曾国藩的一种试探,一旦曾国藩真的造反,左宗棠是有临阵倒戈的可能的。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推翻清政府统治呢?

从外部条件来看,湘军的北边和西边,是僧格林沁、都兴阿、冯子材和官文等人,他们和湘军的关系并不紧密,一旦曾国藩真的造反,那么这些效忠朝廷的军队肯定会把枪口对向湘军,即便湘军能胜,也会损失惨重。

另外,此时李鸿章的淮军也颇成气候,这支从湘军脱离发展而成的军队,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战力已不逊于湘军,李鸿章没有理由会站在朝廷的对立面,尽管他曾经是曾国藩的门生。

还有,以沈葆桢为首的江西实力派,虽然在行政上归曾国藩管理,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好,一旦曾国藩造反,他们很有可能会抄湘军后路。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曾国藩为何不称帝,推翻清政府统治呢?

除了国内的势力,还要考虑洋人的态度,因为此时洋人已和恭亲王建立起友好关系,又出于维护华东秩序的需要,他们没有理由支持曾国藩再次掀起波澜。

曾国藩最终没有选择和清政府反目成仇,是由他的政治智慧所决定的,这说明他看透了当时的形势,才从巨大的诱惑中看到了潜在的各种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