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过年都有什么奇葩的习俗?

我是拂衣啊


我们家有个习惯,过年得从年27到年30熬一大锅26只猪蹄,不知道是从哪一辈传下来的。就是用八角香叶酱油来做。酱三天三夜那猪蹄是真心的香,我想我祖先可能也是一个资深吃货吧。酱出来的猪蹄处于一种入口即化的状态。三天的时间来做极为入味。且肥而不腻。捞上头糖蒜,七八扳腊八蒜。再有妈妈亲手包的菠菜素,茴香素的两盘水饺。不喝酒也是快活似神仙的。当然,还能有茄盒藕盒豆腐盒,绿豆丸子汤,白斩鸡拼烧鸡。济南老字号的五香酱牛肉,如果年三十还有老店开业。外卖送个爆炒腰花也是极好的。虾仁挑去虾线,制成虾段。清锅黄瓜爆炒,如有鸡丁加入翻炒五分钟放芝麻。额。。。貌似有点说过了。我家奇葩习俗就是3天时间熬26只猪蹄。顺便最后说一下。主食除了水饺茶会饭绝对解腻。想怎么吃怎么吃。



听海笑的声音


我们老家的风俗是我从小就接受的,一切都顺理成章,没觉得有什么奇特,倒是婆婆家过年风俗,让人感到别有一番风景。

大年三十

一家人从早上开始忙活,煮肉、榨萝卜、剁饺子馅儿,家家都是带着节奏带着香味儿的砰砰砰的炖肉声!

盘好饺子馅儿,活上面,等面醒透了,开始包饺子,大人小孩都在厨房里围成一圈,在腾腾的热气里说说笑笑包饺子。

中午晚上都要吃饺子,还要做上一小盆蒜菜,蒜菜由红萝卜丝和青色的粉条加上白色的蒜瓣调制而成,加上开胃的陈醋和喷香的小磨油,红绿白搭配,色香味俱全。

大年初一

这才是感觉很不一样的日子!

在我的认知里,大年初一是孩子们最轻松快乐跑着玩的日子,到了这里却是完全不一样。

初一早上天不亮,家家户户都要早起,把自己家堂屋门开圆了,再在屋子正中祖宗牌位正前方铺上干净的高粱席,牌位上恭恭敬敬的放满贡品,点上蜡烛焚上香,在门口摆上一个小桌子或小凳子,放上瓜子糖果。

然后,家里男的一组女的一组,叫上自己近门的或关系好的兄弟姐妹,男人一队女人一队开始挨家挨户拜年。

初一这天,家家大门敞开,主人都不留,完全坦诚的欢迎一个个乡邻的真诚礼拜。

成群结队男人或女人都出去拜年,场面蔚为壮观。在街头巷尾遇见,都要互相拜年,也免不了打情骂俏,过年嘛,就是图个喜庆图个开心,平时不敢说的话,今天怎么开玩笑都没人介意。

到了乡邻家,进门的正好碰见一队拜过离开的,互相拜年走过,进堂屋,排成一排在高粱席上跪下,朝着邻居家祖宗牌位磕三个头,给先人们拜年,出门时抓一把门口放的瓜子糖,接着再去下一家。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大年初一就要早起,给不相识的人家拜年一大天,感到很不习惯,内心是有怨言的,但时间越久,越感觉到这种方式的难能可贵,这是一种大家族观念,只要是同村人,都是一个大家庭,完全没有小家意识,连宗族观念在这里都淡漠了。

加上走来串往,很多一年见不到的乡邻都会在初一这天碰上,互相问好拜年,又增加了一层亲情,即使平时有小矛盾的,在初一这天想起对方都来自己家拜年,也就悄然化解了。

这也许就是从古代传下来的礼尚往来和大家族意识,人与人之间不再有猜忌、戒备和敌意,完全是亲人般的一团和气互相信任,这样的文化这样的习俗,我希望好好能保存!

让人与人之间能传递温暖和信任!让家的概念无限扩大,到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省,甚至是一个国家,让这个国家的每个子民都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和长辈亲人。

让爱传递下去!

这就是给我感动的别具特色的大年风俗!


文博刘彩云


三十初一生病不吃药不打针。

这就是我现在从小感冒演变成住院的原因。

年三十过后不能剪指甲,一直要到正月十六

初一不能洗澡,初五之前不能倒垃圾,然后,大年三十贴春联有时辰讲究,再来想想,好像还有吃年夜饭鱼不能第一个上,然后要留头留尾…

我们这里比较特殊的应该就是在包饺子的时候放个硬币,谁吃到了,谁就是新的一年中最有福气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