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文学副刊评论区留言,将综合留言质量和热度,每月评选2位读者,分别赠送名家作品集2册。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一起阅读,让文学温润的光照亮心灵。

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长篇纪实散文《天下谁不识黄埔》(28)

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和第129师386旅旅长陈赓都是周士弟的一期同学,几个人性格却迥然不同,但表现各各精彩。

我们如果说周士弟是成稳早熟型,有军事智慧和才能,是“参谋长”的一把好角,那么,徐向前则是木讷内秀型,政治军事才能均藏匿于内心,或者外似木讷,内藏大智慧。在黄埔军校时,徐向前几乎是不露山不露水,甚至很难让人记住他的名字和特征,蒋介石找他谈话,几乎是填了一次简历,一出门就把他忘了。是啊,那时的黄埔岛多热闹,日后的大人物们一个个闹腾得欢,无论是共产党阵营的李之龙、蒋先云、陈赓,还是国民党阵营的贺衷寒、胡宗南、曾扩情,谁都不甘示弱。徐向前则像一个看戏的人,自己站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聚精会神看他们“表演”,但是,谁“表演”得最好,谁是真正的主角,他心里明镜一样。这也与他后来在革命形势风雨飘摇之际,却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革命道路不无密切关联。事实上,像他这种性格的人,一旦作出正确选择,一旦找到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必绽放出耀眼的光华。他在红4方面军前前后后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他的大智慧,也决定了他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会作出和理性判断和正确选择。1935年夏,红1、4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劫后重逢,当属大幸,但欢乐的气氛却并没维持多久,因张国焘挟持中央要职要权,闹分裂,野心膨胀得无法收拾,无奈之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只好率一部先行北上。这时节,有很多人嚷嚷着要把他们追回来,甚至不惜用武力阻止,但徐向前一句话拦住了他们:世上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有效阻止了红军一场内斗,蕴涵着十分隽永而朴素的真理。

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1937年5月,徐向前回到陕北的留影

抗日战争出师之初,徐向前未随第129师部队行动,而是先一步和周恩来等去了山西,任务并不复杂,用毛泽东的话说:做做你老乡阎锡山的工作!抗战初期,合作是大势,山西又是八路军的主要出兵方向,所以,对一个把辖地和利益看得重若性命且锱铢必较的人做好工作,既很必要,也不是一件易事。不过,徐向前有他天生的优势,他不仅和阎锡山是老乡,而且老家挨得很近,他家所在的东冶镇永安村和阎锡山家的河边村仅隔着一条滹沱河,扯着嗓子喊得应。阎锡山又是一个极认老乡的人,他的发迹,他的地位维系和稳固,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一帮五台及四周崞县、定襄、忻州的老乡,如杨爱源、赵承绶、王靖国、李服膺等重要将领和谋臣均是。正因如此,山西老百姓拿来当谣唱: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有此优势条件,徐向前和阎锡山的沟通果然很快速,不久阎锡山便放出话来:今后晋军中政治上要多依靠薄一波,军事上要多依靠徐向前。这是不是阎锡山的一种“统战”呢?抑或是拉拢手段。徐向前对他的“手段”何尝不知,一眼看到底:这个人太溜,现在是他需要八路军,所以他把“联共”喊得震天响,将来一旦有了机会对付我们,恐怕比蒋介石还狠。周恩来也有同感:是呀,眼前“联共”是他无法选择的选择,日本人打到了家门口,他怕把山西的老本全赔进去,不得已为之。徐向前:即使这样,和他谈条件恐怕还是很难,无异于从老虎口中取食。周恩来一听笑了:老虎口中取食也得取,谁叫我们穷呢,我们不妨学学他的本事,哭穷,先来个狮子大张口,再争取挤牙膏一样,一点点把它挤出来。这个方略是对的,在其后与阎锡山的谈判中,他们就枪炮、弹药、军需、医疗、通信器材等提出了几十项装备物资补充条件,阎锡山则拿出他老西儿的“生意经”,一打折再打折,每一项都降此一折两折。即使如此,这些“挤”出来的物资,对刚出师的八路军来说,正好用在刀刃上。徐向前到山西的另一项任务,是向他的山西老乡们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民众。山西人听山西话,当然很亲切,何况徐向前又是极有传奇经历的山西人。有人传他是高来高去的蒙面大侠,又有人传他是长着红头发、蓝眼睛、猪嘴巴的恶魔,人尚未出场就有了很悬疑的效应,等到见面一看,却像一个文质彬彬的教书先生,话不疾不缓,思路清晰,轻重有序,确实令人讶异。这样效果很好,他在中山公园教育公众自省堂、太原师范学校等公众场合宣讲了好几场,场场人满为患,场景十分热烈。

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抗战初期,徐向前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

1937年10月,太原即将陷落,徐向前归建。此际,第129师主力早已进入山西,第769团在阳明堡干掉了日军一个机场,烧毁日机二十多架,第772团又在七亘村重叠设伏,两次共毙敌五百余人,尤其是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听到胜利消息,徐向前有一种投身战场的迫切了,24日,他在五台县郭家寨赶上打完阳明堡正南下的第769团,之后率领他们沿太行山西脉疾进,途中至广阳时,获知广阳日军正准备接引沾尚之敌西进,他带人勘察了地形后,毅然决定在产封村设伏,将沾尚西进之敌狠螫了一家伙,干掉日军两百余人。

这一役,应该算是徐向前小试牛刀。

长期的指挥作战,让徐向前身上确实具备了临危不惧、遇险不惊的大将风范。1938年3月30日的响堂铺之役,就以很大程度考验了徐向前的这种心理素质和指挥才能。当时,侵入晋西南的日军为配合津浦路作战,相机进攻潼关、西安和陕甘宁边地区,继续猛攻黄河各渡口,源源不断在邯长大道和长临公路上向前方运送兵员和作战物资。为了破坏日军的战略攻势,迟滞其行动,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决定在邯长大道上对日军运输部队来一次大的伏击,因刘伯承要去八路军出席东路军将领会议,作战部署和行动指挥就落到了徐向前身上。他率李达、陈赓等反复勘察地形后,最后选择在介乎黎城东阳关至涉县间的响堂铺,这是一段两山挟峡谷的窄长地带,适合于打伏击。午夜时分,第129师三个团进入指点设伏位置:第769团在响堂铺以东,第771团在响堂铺正面,第772团在响堂铺以北,三个团形成前后包抄之势,又可交错掩护支援。可是,部队埋伏下去后,却是情况不断,约两小时后,前方指挥所打来电话:副师长,第772团报告,东阳关据点出动二百人,正向我设伏方向而来,长宁东南高地也发现了敌骑兵,正向我侧后运动,我们估计,敌人很可能发现我们的设伏企图,准备从右翼侧击和抄我后路,我们撤不撤?

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1943年3月,徐向前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这是他在给学员作报告。

听到这种消息,徐向前焉能不惊,但是,他没有慌乱,沉稳下令:在没有弄清敌人的准确意图之前,部队不要动,敌人有什么新的动向,也立即告诉我。放下电话,他也感到了一种沉重的压力,撤还是不撤?如果日军真发现了我军的设伏企图而将计就计,抄我后路,那自然是一种很危险的事,但如果刚凭一个报告,就立即取消行动,是不是太过轻率,不合算?他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烟一斗接一斗抽。又两个小时过去,前线指挥所再来电话告急:副师长,第772团报告,敌人在进一步向我靠近,为防敌袭击,我们已派第772团1营两个连撤至路北警戒,大部队撤不撤?徐向前心中已有准确判断,果断地:不撤!没我的命令,原计划不得变更,部队原地不能动,要严密埋伏,不许暴露,也不许将这一情况下传。他的判断是有依据的,如果日军发现我军埋伏,断不会派一支两百余人的小部队来“打草惊蛇”,再者,第129师部队行动十分隐密,午夜时分才进入阵地,日军又如何会这么快知晓?虽如此,为预防万一,他还是向东阳关方向派出了侦察员,实地侦察敌情,几个小时后,侦察员赶回来报告,完全印证了他的判断:所谓东阳关出动的日军,是他们的例行巡逻;而所谓的“日骑兵”,竟是赶着牲口走夜路的老百姓。徐向前这才长嘘一口气。上午8时30分,战斗按预期打响;10时30分左右,战斗顺利结束。这是一场十分漂亮的伏击战,战果丰硕:毙敌森本少佐以下四百余人,烧毁敌汽车一百八十一辆,缴获重机枪二挺、轻机枪十挺、迫击炮二门、步枪和冲锋枪三百多支,还有弹药、大衣、军毯、望远镜、皮鞋、皮包等众多军用品。刘伯承对徐向前沉稳应对之举评价甚高:战场胜负,原本系于一念之间,向前能顶住轮番“轰炸”的假情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愧是黄埔的高材生!

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解放战争时期的徐向前

第129师部队在太行山扎下根后,徐向前又根据毛泽东等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挥,接受八路军总部命令,率第129师769团、第115师689团和曾国华支队,组成“路东纵队”,向冀南挺进。他们打威县,清剿六离会,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和当地政权,很快打开了局面。同时,徐向前还根据平原特点,提出了著名“人山”战略。所谓“人山”,就是充分发动群众,在平原人口稠密区域,把广大群众都推到抗日战线上来,造成抗日游击队的“人山”。随着“人山”战略的实施,冀南抗日根据地逐步稳固下来,五十多个县很快连成了一片,成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各项抗日工作轰轰烈烈展开。

冀南抗日根据地局面一俟奠定,徐向前再领受了新的任务,奉命前往山东,出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和朱瑞一道共同经营山东根据地。他在山东的时间也仅仅一年,但成绩斐然,后来他回忆道:在山东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于各部队的积极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山东我军的发展和扩大是比较迅速的,山东纵队在1939年6至7月间部队数量是二点五万人,到1940年我离开时,主力和地方基干部队已达到了五点一万人,还不包括拨给兄弟部队的三点二万人。如此算来,山东根据地的实力仅一年就扩展了三倍多!

毛泽东对徐向前在冀南、山东的表现评价甚高:向前同志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几个字做文章,很快把几盆水盘活了!

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傅建文,湖南宁乡人,1964年8月出生,1981年10月入伍,曾就读于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研究生班。专业作家,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国家特殊津贴专家。

入伍后即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小提壶》《长城谣》《长征谣》,中篇小说集《窑神》,短篇小说集《不再寂寞的眼泪》,报告文学集《1998 荆江不分洪》,长篇纪实文学《大倒戈》《血染的神话》《太行雄师》《邓小平与李明瑞》等,担任电影《南方大冰雪》《浪花岛之恋》《青铜魅影》《四羊方尊传奇》及中长篇电视剧《窑神》《羊城风暴》《刘伯承元帅》编剧,多次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电视金星奖、优秀编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

近期好文推荐

一路走来,感谢有您!

连载(28)|傅建文:遇险不惊且身具大智慧的徐向前

监 制:王雁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