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资本市场,过去一年混得怎么样?

素材支持:牛家村读者社群

这几天,温州的媒体连发多篇报道,描绘温州资本市场的宏伟成就,又是新增境外上市企业全省第二,又是拟上市企业突破226家。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温州已经是浙江资本市场的领头羊。

这也在情理之中。

2016年如果不算财政补贴回来的仁智股份,温州A股新增上市公司实际上为0!

2017年温州新增A股上市公司为3家,在浙江仅比丽水、衢州和舟山高。

这都不妨碍有关部门和媒体每年在那里载歌载舞,又是“温州疾步”,又是“奏响上市最强音”。

夸自己,总是能找到角度的。就像一个差生,原本考了20分,这次考个30分,也可以夸自己增幅50%,增幅位列全班第一。

那么过去一年,温州企业在资本市场到底混得怎么样呢?温州金融大叔带着炯炯不有神的目光,陪读者彻头彻尾走一圈。

成就1:2018年温州新增新三板企业9家。

新三板算上市吗?理论上算,哪怕是上了上海股交所的Q板、E板,也叫上市。几年前我刚注册了一个公司,有个上海的朋友叫我给八万元钱,他就可以帮我登陆上海的Q板。不要笑,据说也可以让你敲下钟。

所以抛开融资、抛开流动性,谈上市毫无意义。全国的新三板高潮是在2016年,此后一些聪明的企业,发现新三板融资无望,转板无望,还徒劳增加了财务运营成本,纷纷撤离。挂牌企业越来越少,摘牌企业越来越多。2018年全国新三板挂牌企业500多家,而同期的摘牌企业超过1500家,还有500多家企业在排队申请撤离。

温州资本市场,过去一年混得怎么样?

所以,新三板好不好,企业已经用脚和时间做出了投票。在全国新三板发展不佳的情况下,温州有关部门逆流而上,仍旧用100万元每户的标准去补贴企业登陆新三板,还为新三板的企业数字沾沾自喜。

请问,温州近百家的新三板公司,加起来融到了多少资金?每天有几毛钱的交易量?

温州一些只要钱不要脸的中介服务机构,一方面忽悠企业上新三板,一方面还拿着新三板公司的股权四处兜售给不成熟的温州老百姓,让他们当接盘侠。

成就2:2018年温州新增境外上市企业3家。

这个成就在浙江排第二,所以温州媒体着重宣传。

我一向认为,除了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中国的企业在欧美的交易所是水土不服的,港股会好一些。所以饥不择食的去搞境外上市,只会适得其反。

说到境外上市,媒体动不动拿温州境外上市的始祖瑞立作为榜样。瑞立与华峰,曾是瑞安的工业双雄。2004年瑞立登陆纳斯达克,2006年华峰登陆A股。到了2019年,瑞立在美股牛市里仍然只有5000万美金的市值,华峰氨纶市值在A股熊市里仍然还有72亿,是前者的20倍,这还不包括华峰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华峰超纤。

所以,瑞立就是个选错上市地点的温州企业典型,去欧美市场得不到认可,融不到资,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前景。一起长大的华峰都钻石级别了,它还在青铜逗留。

你以为瑞立不想回来?是回不起!从美股回到A股,耗资巨大,风险巨大,只有360、分众这样的大公司在大财团支持下才会去做。所以,瑞立十几年在美股不死不活,还要接受美国严苛的监管,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温州企业热衷于海外上市呢?

有些是被忽悠。

比如文成县卖兔肉的双凤食品,2018年签订协议,说要是到澳大利亚上市。以我的判断,它能从澳大利亚交易所融到的资金,还不够它支付上市费用的。这个损失,双凤的老板,卖一辈子的兔肉也赚不回来。

这几年国内流行忽悠企业去澳大利亚上市,澳大利也的资本市场在国际上根本排不上名。而且,中国企业去那边上市的实际上还不是澳洲主流的ASX等交易所,而是当地华人在背后操盘的非主流交易所,专门忽悠华人企业的生意。

与双凤食品签约的华斯达克金融集团,对,华斯达克,看名字就是典型的山寨忽悠类型。

还有些是为了忽悠人。

2011年乐清的东方造船,深陷债务危机也要到伦敦上市,就是为了给自己解套。结果老外不好忽悠,上市几个月就破产了。

2018年席卷全国P2P的瑞安卢家帮,老板就是搞了个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然后以此为噱头,大肆在国内跑马圈钱。

龙湾做阀门的希伯伦美国上市后,官网简介也变得像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样魔幻,被我当时的文章严厉批评之后,才做了修改。

所以我还是要给大叔的读者提个醒,不要被“上市公司”这四个字忽悠了,尤其是新三板上市的和欧美上市的小公司。

成就3: 2018年温州新增A股上市企业1家。

在我撕完新三板和境外上市之后, 就剩下A股了,这也是过去一年温州资本市场的主要成绩。

这1家企业为福达合金。福达合金算是一个小而美的老公司,做电触头,依托于正泰这样的大公司生存。这样传统的公司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耘20多年不容易,但上个市也是耗尽元气,如果没有重大的创新突破,很可能像乐清的另一家同行上市公司温州宏丰一样,上市就是山顶。

在2017年到达新增A股上市87家的高潮之后,浙江省2018年新增A股上市企业大幅回落到了16家,反而给只有1家上市的温州找到了吹牛的机会,说自己占比提高了。

在总量上,温州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仍然位于浙江倒数第四,仅高于衢州、丽水和舟山等欠发达地区。

温州资本市场,过去一年混得怎么样?

如果温州未来三年资本市场发展得好,有望超过湖州、金华,但是别说浙江铁三角的杭州、宁波,即使距离隔壁的台州,已经是望尘莫及。上市公司的蓬勃壮大,也是这几年台州经济的一大亮点。

成就4:温州拟上市企业突破226家。

什么叫温州拟上市企业呢?就是下面各个区县向市里上报名单,你几个他几个,哪怕几乎没企业达标的文成、泰顺也要想尽办法凑数。

2007年是温州金融办成立的第一年,当时媒体就说温州有百家企业静候上市。

温州资本市场,过去一年混得怎么样?

然后就搞了个拟上市企业名单,过去十年来一批又一批。那些混吃混喝的专家学者在那里评评,反正评了又不用担什么责任。

其中不少企业别说上不了市,诸如高邦集团、新澳啤酒等等都早已破产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这个“拟”字有什么用,有多大概率。名单里的企业上市率太低了,有关负责人和专家要被问责吗?

所以我苦口婆心提醒温州的企业主们,对待企业上市工作,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冷静克制,不然花了钱上不了市,上了市融不到资,对企业将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就在今天落笔写完这篇文章之际,中央宣布温州苍南人易会满同志出任证监会主席,此前的副主席方星海也是温州人,所以温州民间欢呼雀跃。这是个好事,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证监会主席是个不讨好的位置,不要指望易主席还花多少心思照顾老家。温州资本市场能否配得上浙江铁三角的地位,关键还看自己。

更多温州资本市场分析,且待以后分解。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温州金融大叔,加入读者群请联系叔秘微信:shumi0577)


分享到:


相關文章: